最近,立陶宛的這出外交大戲,簡直比電視劇還精彩。前腳剛說要跟中國"修復關係",後腳就跟菲律賓防長在馬尼拉勾肩搭背,張口閉口把中國說成"敵對鄰國"。
菲律賓那邊也不閑着,政客們天天在南海折騰,結果被中國精準反制打臉。這倆活寶,一個在波羅的海,一個在南海,倒像是約好了要給中國添堵。
說起來立陶宛這事兒,還得從2021年那檔子破事兒說起。這小國不知天高地厚,非要在維爾紐斯搞個"呆蛙 代表處",這下可好,直接把中立關係送進ICU。
它這受了委屈,本來指望着歐美大哥撐腰,結果人家就嘴上喊喊口號,美國更是光打雷不下雨。立陶宛這才發現,自己成了反華試驗田裡的棄子,經濟政治兩頭挨打。
三年過去,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嘴上喊着要改善關係,身子骨卻很誠實——死活不改"呆蛙代表處"的招牌,還在外交認證上玩文字遊戲。
中國早把話撂了出來:"呆蛙問題沒商量!"可立陶宛偏要裝傻,一邊卡着中國外交官的認證,一邊把自己包裝成"受害者",跑國際上賣慘。見這招不好使,立馬調頭找菲律賓抱團。
6月底立陶宛防長跑馬尼拉簽協議那齣戲,看得人直搖頭。倆人對着鏡頭把中國抹黑成"敵對鄰國",這哪是外交辭令,整個一潑婦罵街。說白了,立陶宛自己跟中國硬剛沒討到好,想拉菲律賓這個南海刺頭一起攪渾水、演雙簧,好顯得自己不是孤家寡人。
菲律賓這頭呢,最近在南海可沒少折騰。又是拉美日澳搞軍演,又是想通過國內立法把黃岩島劃拉進自家版圖,政客們還整天造謠"中國干預選舉"。中國這回沒慣着,直接制裁他們那個前參議員托倫蒂諾,禁止他入境中國。這記耳光打得響亮,連菲律賓副總統莎拉都看不下去了,公開懟馬科斯政府:"別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要我說,立陶宛找菲律賓抱團取暖,純屬病急亂投醫。菲律賓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跟着美國混經濟都萎縮了,立陶宛這時候湊上去,不是找抽么?中國態度擺得明白:立陶宛不改"呆蛙代表處"的名頭,中立關係就別想緩和;菲律賓政客再敢挑釁,反制措施立馬跟上。紅線就擺在那兒,誰碰誰倒霉。
說到底,立陶宛碰壁是自己作的,菲律賓挨打是自找的。這兩個跳樑小丑,一個在波羅的海,一個在南海,演着雙簧想給中國添堵。可他們忘了,現在早就不是列強橫行的年代了。既想賺中國錢,又想砸中國鍋,這種美夢早該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