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2025年06月15日23:10:13 國際 7235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

提起番薯,軟糯香甜的口感,大家都不會陌生。但你知道嗎,我們今天能夠吃到番薯,其實和明萬曆年間的一位名叫金學曾的杭州人有關,就連「番薯」的大名都是他取的!


作為全國番薯推廣大使第一人,金學曾不僅讓番薯成為百萬人的「救命糧食」,還成功讓清朝期間人口增長了3億,時至今日我國番薯年產量達三千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80%。這位,就是「功過神農」的金衙莊主人……(點擊查看更多#25史里的杭州人

"


杭州舊時有很多私家莊園,劉庄、汪庄、郭庄、蔣庄……不過,那些都是外地的富人到杭州來蓋的別墅,唯獨有個金衙庄,是明朝曾經做過福建巡撫的杭州人金學曾蓋的。


金衙庄,現在是看不見庄了,但這個地名還在。在清泰門旁,貼沙河邊,金衙庄的原址旁建了一座中等規模的公園,仍以此命名。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金學曾是明隆慶二年(1568)的進士,在京為官曆任工部主事、禮部主事,萬曆年間,出任湖南督學。當時,張居正進行變法,為了扼制反對的聲音,規定禁止學校、書院自由講學。金學曾對此做法不以為然,公開持異議,認為「學不講,則所崇何業?」結果遭到彈劾罷歸。他回鄉閑居杭州期間,為自己的父母建起了這座規模頗大的莊園。由於他曾是衙門大官,所以,杭州百姓就稱此莊園為金衙庄。金衙庄在民國時期還存在,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城市建設的需要,拆掉建公園了。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說來好笑,金學曾的歷史功績倒不是爭取「言論自由」,而是推廣番薯種植。


張居正死後,他被朝廷重新起用,告別金衙庄前往南方出任福建巡撫一職。巡撫堪稱封疆大吏,後世官修的家鄉方誌上都會有重點記載。《乾隆杭州府志》就讚揚說:「學曾功在八閩。」


那麼,金學曾的功在哪裡呢?就是因為他最早大力推廣番薯種植,不僅救活了大量福建人,也對後世的救災賑荒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番薯原產於美洲,因地下塊如瓜,又稱地瓜。番薯有紅、白、黃、紫等多種,可充饑,制澱粉,釀酒,是一種高產的糧食植物。西班牙人最早將它引進到了亞洲的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


福建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因耕地稀少,糧食產量無法滿足全省需求,所以,早在明代,就有不少福建人出洋謀生,世居福州長樂鄉下的陳振龍就是其中之一。陳振龍在呂宋經商時,發現當地的丘陵、山間都種有一種叫朱薯(也叫紅薯)的作物,當地人告訴他:「朱薯可以替代米糧,而且產量很高。」陳振龍想到家鄉山多,正可以引進這樣的作物,便詳細打聽了朱薯的種植方法,並私下買了朱薯藤苗,想將其帶回福建。但是西班牙殖民者卻把番薯當成寶貝,不允許出海,傳播到外地種植,而且西班牙的海關檢查特別嚴格。陳振龍花重金收買了當地土著的酋長,把藤蔓纏繞在自己商船的纜繩上,編織在籃筐內,又用污泥把它們染臟,混為一體,就這麼把朱薯藤苗給偷運了回來。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圖源 農民日報


陳振龍回到國內是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五月,當時,福建正值饑荒,身為福建巡撫的金學曾向社會各界徵求賑濟糧荒的良策。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是縣學的生員,也即俗稱的秀才,便向巡撫遞交了一份推廣種植朱薯的建議書。


金學曾閱此建議書後,當即作了批示,肯定陳氏父子「涉險帶種而歸,事屬義舉」,但他也擔心福建的土壤是否適合朱薯生長,因此要陳振龍父子先去試種一下,成功了再向各縣推廣。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圖源網絡


得了巡撫的批示後,陳振龍父子即在自家屋後「紗帽池舍傍隙地」種上了朱薯。4個月後,從地里挖出不少朱薯,大大小小像拳頭一般。陳氏父子立即向金學曾報告,並呈上了新收穫的朱薯。金學曾生平第一次品嘗了煮熟的朱薯,頗能抗飢且口感甚好。金學曾大喜,立即要求各縣推廣種植。


為了指導各縣依法栽種,金學曾還將陳振龍父子提供的朱薯種植方法總結成一篇長文《海外新傳七則》,詳細介紹了朱薯的育種、栽培、貯存等具體做法。文中還提到:「薯傳外番,因名番薯。」——原來,「番薯」的大名還是杭州人金學曾取的!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海外新傳七則》中記載


次年(1594),福建各地開始試種番薯,以中丞署名的《海外新傳七則》則作為農技指導書下發到各地。這一年,福建各地又遭遇大旱,由於番薯屬耐旱作物,「秋收大獲,遠近食裕,荒年不為害」,福建人感恩地用金學曾的姓氏命名這種救命糧食,將番薯改稱為「金薯」。福建省圖書館至今還珍藏着一本從民間徵集到的「孤本」古籍——《金薯傳習錄》,上面就詳細記載着這個故事。


到了清康熙年間,番薯又開始「走出福建,走向全國」。而從福建流出的第一站就是金學曾的家鄉浙江,也算是金學曾遺澤造福桑梓。當時,有一個叫徐瑗的人將金薯種苗和金學曾所撰《海外新傳七則》帶到浙江鄞縣,指導當地人在貧瘠的土地上廣種番薯。起初,鄞縣人還頗有懷疑,認為這樣的土地種不出這麼大的果實。不料,到了秋收時,挖出的番薯比閩地所產還要大。浙江丘陵、山坡種植番薯的歷史就此開啟。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番薯引入我國後,改善了我國農作物的結構和食譜,成為我國舊時代度荒解飢的重要食物之一。據古籍記載,荒年時,「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間,番薯已推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而中國的人口也史無前例地突破了1億,達到了1.4億;到了道光年間,人口更是超過了4億


這表明曾經長期制約我國人口增長的糧食瓶頸,已被有效突破。這自然與明朝晚期引入番薯、玉蜀黍(尤其是番薯)等高產作物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杭州人金學曾實在是功不可沒郭沫若當年曾到福建省圖書館專門調閱了《金薯傳習錄》,並且稱讚金學曾「功比神農」。如果沒有金學曾,陳氏父子的番薯種植可能也就局限在自家,頂多不過是自己家鄉那麼點小範圍。因為有了巡撫金學曾的推廣,才使得番薯大面積種植起來。而且,當時到各地去推廣番薯種植,總是帶着金學曾的《海外新傳七則》,畢竟,只有帶有官方認證的科普文章才更使人信服。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福建省福州市為紀念陳振龍和金學曾而建的先薯亭。來源 福建新聞網


令人遺憾的是,金學曾推廣番薯的功績卻沒有在官修的《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這位福建巡撫甚至在《明史》上沒有單獨的傳記,只在列傳第一百五十八卷「沈有容」的傳中,帶到一句:「福建巡撫金學曾欲用奇搗其穴,起有容守浯嶼、銅山。」確實,金學曾在福建巡撫任上還對抗擊倭寇作出過貢獻,他甚至最早向朝廷提出了駐兵澎湖的計劃。


但是,作為史書卻只關心戰爭的殺伐之功,而忽視甚至無視和平的建設之力,終究是不公平的。順便說一句,目前我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已經達一億多畝,年產量達三千萬噸,佔世界甘薯總產量的80%。杭州人路過金衙庄,可不要忘了金學曾這位鄉賢先人。


金學曾:(生卒年未詳),字子魯,明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事見《明史*沈有容傳》。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細數往事

我們一為杭州人金學曾而感到自豪

二是要思考珍惜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你對金衙庄這個地方有印象嗎?

路過時別忘了

這位名為金學曾的杭州鄉賢先人

他為我們留下的傳說……


一根藤條救下百萬人,曾被海外「壟斷」!這位杭州人,真正的全國推廣大使! - 天天要聞




《夜讀》欄目期待更多「筆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歡夜闌挑燈、落筆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發現、新的心得想與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歡迎你成為「夜讀」的分享人。


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郵箱投稿

文字/陳華勝

製圖/葉叢

編輯/余紫琦

責編/曹姣娜、謝俊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馬斯克準備硬剛特朗普,手上到底有什麼底牌?他不怕被暗殺嗎?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準備硬剛特朗普,手上到底有什麼底牌?他不怕被暗殺嗎?

大家好,今天咱們聊聊埃隆·馬斯克和唐納德·特朗普這場公開對掐,簡直比好萊塢大片還熱鬧。你們可能都刷到過新聞了,馬斯克這個科技大佬,突然跳出來說要「硬剛」特朗普,搞得全球都炸鍋了。那這倆巨頭的關係到底咋演變的呢?咱們從頭捋捋。早年間,他倆還稱
今日啟程!意大利華裔姐妹花也來了 - 天天要聞

今日啟程!意大利華裔姐妹花也來了

今天上午廈門晚報小記者探秘河西走廊夏令營出發啦~本次夏令營七天六夜,行程豐富小記者們將前往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探索之旅感興趣的小夥伴還可以報名8月9日—8月15日的第二期在本次「探秘河西走廊」夏令營中有兩位特殊的營員——來自意大利的兩姐妹歐陽佳欣和歐陽佳悅她們的父母是意大利華...
美國推出「台灣非歧視法案」的三重政治算計 - 天天要聞

美國推出「台灣非歧視法案」的三重政治算計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通過了所謂「台灣非歧視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支持中國台灣地區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舉立即遭到中國外交部和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嚴正譴責。這一法案不僅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更暴露
2025年網信·玄盾珠峰網絡安全技能大賽今日開幕 - 天天要聞

2025年網信·玄盾珠峰網絡安全技能大賽今日開幕

本網(記者格桑卓瑪)7日,「2025年網信·玄盾珠峰」網絡安全演練正式啟動,演練由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公安廳、自治區通信管理局、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治區總工會、團區委、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
特朗普暗示:可能延長關稅談判期限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暗示:可能延長關稅談判期限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隨着關稅生效日期的推遲,美方將在未來幾天內敲定幾項貿易協議,並將在7月9日之前通知其他國家提高關稅稅率,提高後的稅率定於8月1日生效。資料圖:特朗普。
俄烏衝突暴露短板,俄羅斯周邊危機四伏,破局之道在哪? - 天天要聞

俄烏衝突暴露短板,俄羅斯周邊危機四伏,破局之道在哪?

俄羅斯什麼時候能看穿,這個世界很現實,因利而合,因利而分,以勢交者,勢盡則疏;以利合者,利盡則散。俄羅斯總統普京看穿了這些,就能坦然的面對,美國對烏克蘭援助,西方對格魯吉亞的挑唆,波羅的海3國的反覆,亞美尼亞的翻臉,阿塞拜疆的決裂。
一邊慶祝,一邊抗議 - 天天要聞

一邊慶祝,一邊抗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在白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以此作為美國「獨立日」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同一天,美國全國多地舉行反對特朗普政府移民、經濟和外交等政策的示威抗議。7月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