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叫停國際生:「哈佛難民」的去與留

2025年05月24日16:30:16 國際 5743

「我已經是可被驅逐出境(deportable)的狀態了。」劉若彤說話時,帶着一絲黑色幽默,她將自己形容為被美國總統特朗普送去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illegal immigrants)。

此時,更有不少哈佛的中國留學生在小紅書上吐槽,自稱己是「哈佛難民」。

正值美國高校的畢業季,哈佛大學與特朗普政府的抗爭,進入了另一輪高峰。2025年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表示,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交換項目(sevp)即日起被撤銷。

sevp負責管理美國政府允許高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生的認證體系(sevis)。只有通過sevp認證的學校,才能為國際生、交換生提供i-20表格,令其申請f-1、j-1學簽入境。sevis則如同一份「國際學生檔案庫」,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用來追蹤和管理持 f、m和j簽證的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的數據庫系統。

十餘小時內,哈佛大學便給出了官方回應。「我們譴責這一非法且毫無依據的行徑。」它不僅危及哈佛數千名學子的未來,更向全美高校中無數遠渡重洋追求學術理想、實現人生抱負的國際人才發出威脅信號。」5月23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m·加伯(alan m. garber)表示,哈佛現以就國際生簽證問題提起訴訟。

特朗普政府叫停國際生:「哈佛難民」的去與留 - 天天要聞

2025年5月,哈佛大學校園裡的高中遊學團。 圖/姚憶江

恐慌

劉若彤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生,正準備暑期實習。與哈佛大學約6800名手持學簽的國際生一樣,她的未來,正面臨著不確定。

看到國土安全部的消息後,劉若彤挺震驚的,她也曾想過,特朗普第二任期會給國際生帶來壓力,但沒想過會涉及簽證問題。

自2025年1月特朗普入主白宮後,美國政府再次打擊高校內親巴勒斯坦活動。最讓劉若彤害怕的,是美國移民局直接「逮捕」國際生一事,有段時間,她曾崩潰地大哭,「如果有安全部門人員沖入家門,我該怎麼辦?」即便哈佛大學發送了相關指南,但她仍無法想像被帶走的情況。

美國國土安全部決定撤銷哈佛大學留學生簽證,只因特朗普政府聲稱「哈佛大學對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應對不足」。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政府與高校的對抗愈發頻繁。南方周末記者曾多次報道美國高校內部的「巴以衝突」。

「學生內部是沒有任何暴力抗議,就算有,也是少數人的和平靜坐、遊行。」劉若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大家說話都很小心翼翼。

這段時間,校園內戴口罩都會被當作「支持巴勒斯坦」。「之前警察調查親巴團體,很多人抗議時就戴口罩遮住臉。」劉若彤有位同學生病了,連個口罩也找不到。

「反猶主義應對不足」,似乎只是白宮針對高校打擊的統一口徑。

同樣在哈佛大學讀研究生的方雅並不意外,她認為特朗普禁招國際生風波不會持續太久。「這件事(特朗普)做不到,這是違法的行為,他沒有這個權力。就像他之前嘗試取消學生簽證一樣,我相信美國的法治系統有足夠的動機與能力去阻止這樣的行為。」方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特朗普用恐嚇作為談判技巧的一部分。」方雅認為,特朗普「狼來了」式的談判策略已逐漸失去震懾力。

同樣是5月22日,加州聯邦法官傑弗里·懷特延長了一項全國性禁令,阻止政府在訴訟期間撤銷留學生的合法身份。懷特在長達21頁的裁決中指出,移民官員並不認為原告對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如果沒有司法救濟,這些學生將因政府的行動『繼續遭受重大困難』。」懷特寫道。

特朗普政府叫停國際生:「哈佛難民」的去與留 - 天天要聞

2025年5月,哈佛大學下起了小雨,一名學生冒雨前行。 圖/姚憶江

抗爭

哈佛大學一向未屈服於特朗普政府的「威脅」,而且越來越強硬。

「任何政府——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應規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麼課程、可以招收和聘用哪些學生,以及可以從事哪些研究和探究領域。」2025年4月,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在公開信中提到,哈佛「不會犧牲其獨立性,不會放棄憲法賦予的權利」。

該公開信給全校師生打了一針強心劑,但自此,特朗普政府開始進一步削減哈佛的研究資金。4月14日後,特朗普政府隨即宣布凍結哈佛大學的22億美元聯邦撥款和6000萬美元項目合同款項。

5月13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宣布削減哈佛大學4.5億美元的聯邦撥款。「哈佛大學已經變得多麼激進。」特朗普的反猶太主義特別工作組提到。

《紐約時報》統計,過去一年半的巴以衝突,已導致5.3萬巴勒斯坦人死亡。

對此,哈佛大學在4月21日起訴了特朗普,並稱,特朗普的行政令違反了聯邦法律和大學的第一修正案權利,且與校園反猶太主義指控無關。

方雅和許多哈佛校友均稱讚校方的勇氣,在他們眼中哈佛大學仍是世界頂尖學府。「你隨便發一發郵件,就能輕鬆預約到諾貝爾獎得主的一對一交流。」方雅認為,這裡足夠包容。

停招國際生會將予以哈佛大學重創。目前該校的6800名國際生佔總在校生人數的四分之一。大多數國際生沒有資格獲得聯邦財政援助,且需要支付更高額的學費。現實情況是,國際生不僅為哈佛大學提供了巨額財力支持,也注入了課程討論的多元視角。

特朗普政府叫停國際生:「哈佛難民」的去與留 - 天天要聞

2025年5月,在查爾斯河上冒雨訓練的哈佛大學賽艇隊。圖/姚憶江

去與留

在美國移民律師協會(aila)新任會長傑夫·約瑟夫(jeff joseph)統計中,截至4月中旬,已有超過4700名國際學生的sevis記錄被終止。

sevis記錄被終止,相當於留學生在美數據記錄被刪除,也意味着留學生的合法身份將立即失效,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通常為15天內)離境或儘快採取措施恢復身份,否則將面臨被遣返、未來簽證受限等嚴重後果。

此時,哈佛大學的sevis系統已被國土安全部撤銷。

儘管美國國土安全部(dhs)針對哈佛大學的指令影響範圍廣泛,但據《哈佛深紅報》採訪的八位移民律師表示,預計將在下周畢業典禮上獲得學位的學生,依然有資格順利畢業。

「只要學生完成了所有畢業要求,他們就應該可以順利畢業,這不應成為問題。」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移民權利教授妮可·哈利特(nicole hallett)指出。

截至目前,哈佛大學尚未就該指令對即將畢業或繼續學業的師生會造成哪些具體影響作出回應。校方發言人傑森·a·牛頓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國土安全部的決定是「非法」的,並重申學校「將全力維護哈佛接待國際學生與學者的能力」。

這次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畢業後持opt學生簽證在美國工作的一批國際生。按美國移民局官網消息,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選擇性實踐培訓)是持有f-1學生簽證的國際學生的臨時就業申請,最長可達三年。

2024年畢業後,張越留在美國工作,目前就職於一家私人銀行。張越認為,這一政策將會影響近幾年畢業的國際生。「我處於opt第一年,如果選擇續簽,需要再走一遍學校的申請流程。」

剛看到消息後,他有些迷茫,「那現在走不了(流程)了怎麼辦?那我們應該是去還是留?」

張越覺得,本來沒有人會擔心簽證的事情,該學習的就認真學習,畢業後有機會就去工作。但現在,哈佛大學還能否繼續為張越的opt提供支持變得未知。

特朗普政府叫停國際生:「哈佛難民」的去與留 - 天天要聞

2025年5月,在哈佛地鐵站候車的學子們。圖/姚憶江

美國移民律師協會前副主席傑夫·約瑟夫(jeff joseph)提到,對於已進入opt階段的簽證持有者而言,轉學並不可行,因為一旦轉學,其工作許可將被自動終止。

「如果你畢業後正處於opt階段,卻轉學到另一所學校,那將自動終止你的工作授權。」約瑟夫說。  

儘管目前政策尚未落地,但方雅認為,特朗普政府對高校的頻繁施壓,已在無形中動搖了學術界的信心。她觀察到,如今只要能提供簽證支持的職位,往往「一發佈就被瘋搶」,競爭激烈,往往能達到數百人爭取一個職位,比往年頂尖項目的博士申請都要困難。

一旦高校被迫削減對學生的資助,研究崗位、助教職位都會受到影響。致力於留在學術界的方雅表示,「特別是博士項目被縮減後,會連帶影響碩士生甚至本科生的學術發展機會。」

「如果哈佛真的被取消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我也不會考慮轉學,可能就直接回國了。」

在她看來,真正令人留戀的不僅是哈佛的資源和聲譽,還有這座城市長久以來所維護的學術開放與尊重。「一個公平、自由的學術環境,不該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一些2025年秋季入學的海外留學生,開始遲疑是否要選擇美國作為留學目的地。

「最後我還是選擇去英國。」俄羅斯留學生gerenzel 拿到了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碩士(mpp)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公共管理碩士(mpa)錄取通知書,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是拿了牛津全獎,二是擔心特朗普政府的不穩定性。

(為保護受訪者,劉若彤、方雅、張越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顧月冰 南方周末實習生 陳飛旭 黃詩韻

責編 姚憶江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濟南市總工會舉辦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事迹報告會 - 天天要聞

濟南市總工會舉辦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事迹報告會

5月23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事迹報告會在職工劇院舉行。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一級巡視員呂燦華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聆聽新時代奮鬥者的感人故事,汲取榜樣的力量。
美聯邦法官叫停限招令,能阻止特朗普的禁令實施嗎? - 天天要聞

美聯邦法官叫停限招令,能阻止特朗普的禁令實施嗎?

先說結論,特朗普的限制招生令,大概率是實行不下去的。這項政策得罪了美國太多的人和利益相關群體,特朗普政府的限招令勢必會引起極大的反制,最終結局,只能是像禁穆令那樣被地方法院的判決所推翻。加利福利亞州聯邦法院發佈的臨時禁止令,只是阻止特朗普政
2025年耶魯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中國會議在深啟幕 - 天天要聞

2025年耶魯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中國會議在深啟幕

5月23日,2025年耶魯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中國會議(YMUN China 2025)在深圳外國語學校(集團)高中部正式開幕。來自廣東、江蘇、遼寧等14個省份及港澳地區92所學校的參會代表以及蒙古國、俄羅斯等海外代表近500名青少年齊聚鵬城,圍繞全球治理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展現中國新生代的世界擔當。本屆會議由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
消息確認!日本歸還中國 - 天天要聞

消息確認!日本歸還中國

當地時間5月23日,日本和歌山縣冒險世界遊樂園發佈消息稱,園內目前飼養的4隻大熊貓將於6月28日送返中國。△「良浜」此次送返的4隻大熊貓是被譽為「中日友好特使」的著名旅日大熊貓「永明」的妻女,分別是現年24歲的媽媽「良浜」,8歲的「結浜」、
4.5天工作制即將到來 部分地區已開始試點 - 天天要聞

4.5天工作制即將到來 部分地區已開始試點

近日,四川綿陽出台了一項頗具創新性的政策舉措——試行「4.5天工作制」。該政策賦予企業在自身條件適宜且員工自願參與的前提下,推行這一工作模式的自主權。所謂「4.5天工作制」,其具體安排為每周五下午允許員工提前結束工作,再加上原本的周末雙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