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關係剛剛在日內瓦會談中出現「轉折」,結果卻沒有按照預定劇本走。
5月16日,特朗普突然宣稱「準備好直飛北京」,想通過「元首通話」實現外交突破,結果只是「自導自演」,自己先撤回了安排。
不過中方並未「配合」這場戲,輕鬆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美國也隨即報復,究竟這波操作能影響多大?中美關係接下來會走向何方?
美國的「如意算盤」
特朗普剛結束中東三國之行,回國的他可是「滿載而歸」,滿手捧着超過8000億美元的投資和軍售協議,數額大到讓人咋舌。
媒體紛紛拿來大做文章,特朗普一口氣宣稱這是他的外交大勝利。
表示自己成功阻止了海灣國家與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進一步合作,彷彿他一手拯救了美國在中東的「全球霸主地位」。
不過,媒體可不買賬,美國一些主流媒體立刻潑了特朗普一盆冷水,指出他所吹噓的這些協議,不過是些「政治表態」。
看起來像是大功告成,實際上卻距離落地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那些所謂的巨額協議,不過是草擬的意向書,沙特、卡塔爾等國家雖然在表面上和美國達成了協議,可他們背後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畢竟,中國近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5G通信領域的優勢,特朗普可不能忽視。
像沙特和卡塔爾這些國家,早就和中國在「一帶一路」下合作得火熱,收穫了不少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社會成果,怎麼可能因為一紙協議就輕易撇開中國呢?
特朗普想要阻止這些國家和中國更深的合作,恐怕是打錯了算盤。
特朗普這趟中東之行,看起來像是他想為自己未來的政治生涯鋪路,給自己鍍金。
他希望通過這次所謂的外交成績來向美國選民展示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在未來選戰中贏得資本。
可惜,光有表面功夫,並不能解決美國在中東的問題,反而讓美國的形象顯得更虛偽、令人不信任。
結束了中東之行,特朗普便轉頭開始喊着要訪華。
他在多個場合表示,中美關係「至關重要」,自己很希望能去中國和高層深入交流。
這話一出,不少人都覺得有點突兀,美國在科技戰和關稅戰中接連失利,正是特朗普訪華的推動力之一。
多年來,美國不遺餘力地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和關稅打壓,試圖在各個領域「卡住」中國的脖子。
但現實卻狠狠打了美國的臉,中國不僅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像華為的5G技術就甩開了美國幾條街。
甚至在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時,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增長,表現得比美國強得多。
美國的這些制裁,不僅沒能遏制住中國,反而讓中國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面臨的美國國內問題一大堆。
國債飆升,經濟面臨通貨膨脹,民眾生活成本急劇上升,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在這樣一片爛攤子面前,特朗普知道,只有和中國合作,才能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
他希望寄托在與中國的合作上,也許是想為自己鋪一條「解困」之路。
中方拒絕,堅守底線
美國那點小算盤,早被中方看得一清二楚。
特朗普想訪華,咱們一方面看得透他背後的算盤,另一方面也沒什麼太多熱情。
你說美國的那一套「極限施壓」策略,真是拿得出手。
每次只要是談判,總是想用這招把中國逼到牆角,迫使我們做出讓步。
特朗普這一回想訪華,也不例外,打着合作的旗號,實際上還是想在談判桌上撈一筆。
但中方的態度可是很清楚的,眼前這一局,得先看看美方的誠意。
特朗普要來,口頭上說得再好,實實在在的行動才是關鍵。
要是美方還拿着那根關稅大棒揮來揮去,一邊來談判,一邊又捏着不放,那這不是「談判」,這簡直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誰願意跟一個動不動就威脅要打人的人做朋友?更何況,美國的那些「承諾」,誰知道靠不靠譜?
回頭一看,美國的許諾,常常像是空頭支票。
每次簽了協議,剛過了幾天就找理由推翻,甚至還給加稅,這可不是小打小鬧,這直接損害了兩國之間的信任。
中國企業好不容易打拚出來的生意,最後還是被這些「借口」搞得焦頭爛額。
所以,中方早就明白了,跟美國這種「嘴上說得好,實際做得差」的合作關係根本就不靠譜,根本不能再拿這些虛假的承諾當飯吃。
合作,必須得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特朗普如果真心實意,先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制裁,真正展現誠意再說。
光是嘴巴說合作,行動上卻在拆台,誰還敢信?
看歷史就知道,美國那些花言巧語總是能騙過一時,但時間長了,誰還願意受騙?
只要美國不放下那根關稅的大棒,不拿出點實際行動,中方就不會輕易開啟高層交流的大門。中國這次絕對不會再跟着美方的節奏走,只會在美方展現出真正誠意的時候,才會考慮下一步的合作。
自斷生路的「昏招」
被中方拒絕後,特朗普心情大壞,氣得直接撤回了原本安排好的通話。
這樣一來,原本可以通過對話溝通解決的問題,一下子變得更棘手,雙方也錯失了一個溝通的機會。
這還不算完,特朗普似乎覺得自己丟了面子,決定報復一下,接下來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加征對中國岸橋起重機的100%關稅。
你可能會問,起重機和關稅有什麼關係?那就告訴你,岸橋起重機是港口裝卸貨物的「靈魂人物」,沒有它,港口的效率可就差得很。
美國的很多港口,幾乎全都依賴中國製造的起重機,因為它們技術先進,質量可靠,而且價格親民。
《特朗普擬對中國起重機加征100%關稅,美國業內反對:美國這行上世紀80年代就黃了》——觀察者網
特朗普這一舉措,簡直是給自己國家的港口當「拆彈專家」,讓原本就不太平的中美貿易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你以為特朗普加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製造業?
這就不對了,他的想法是「保護」美國的相關產業,可他一時心急,完全忽略了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已經空心化了很久。
要知道,美國早就不再是起重機生產的「全球大佬」了,製造業早已大規模外遷。
紐約港、洛杉磯港這些大港口,用的可都是中國的起重機。
美國沒有相應的生產能力,進口依賴性極強,特朗普這一關稅政策,簡直是「自己砸自己的腳」。
美國港口協會可不幹了,直接發聲,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沒有本土生產這類設備的企業,至少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了。」
而且,除了中國,還有一些其他國家也生產起重機,但它們的生產能力根本趕不上美國的需求。
休斯頓港明明已經與中國簽了採購合同,八台起重機準備2026年交貨,現在突然加了這個100%關稅,得加起來差不多要270%的關稅!
這對休斯頓港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額負擔,可能會影響到後續的投資計劃,甚至讓當地的就業機會受損。
不僅是港口,連美國航運商會直接表示這項政策簡直與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背道而馳。
他們的意思是,現在大家都在努力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搞點合作共贏的事情,而特朗普這個時候跳出來加關稅,就是在給談判添堵。
如果這個政策真的落地,企業們的採購成本會飆升,建築和物流企業可能得拖延重要項目,甚至取消,對美國經濟的打擊,真是「自作自受」。
結語
這項關稅政策完全是特朗普那種「報復心強,腦袋快熱」的典型表現,既沒有保護美國本土產業,反而讓美國的供應鏈更加脆弱,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巨大負擔。
這「昏招」恐怕不僅對中美關係造成破壞,連美國自己都得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