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之際,中國賣了莫迪一個面子,在聯合國上支持印度,讓苦等多年的莫迪,終於看到了一絲入常的希望。大家覺得,印度這算不算恩將仇報?
要說起來,這事還發生在印巴衝突之前。前不久,在金磚國家外長會議後,幾國外長集體表態,同意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也支持印度等國家,在安理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毫無疑問,金磚國家各位外長能統一口徑,這其中中國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現在立場問題很大,在特朗普上台,中美關稅戰爆發徹底撕破臉的背景之下,印度完全拋棄了以金磚國家為首的反霸權主義陣線,而是一個勁地跪舔美國,希望通過向美國妥協,換取特朗普的高抬貴手。這一情況下,中國為什麼要給印度入常,開一個綠燈呢?
在我看來,中國這次表態,可不是隨便給莫迪送人情。從金磚國家的聯合聲明來看,中國支持的是安理會改革,而不是直接支持印度入常,這裏面的門道可深了。
一方面,安理會改革是大勢所趨。現在的安理會還是二戰後的老格局,新興國家話語權太少了。中國支持改革,不僅能推動多邊主義發展,又能拉攏發展中國家,對沖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
而印度我們雖然各種嘲諷,但人家作為人口大國和經濟增長體,確實有一定代表性。當然中國的支持是有限度的,聲明裡只說「發揮更大作用」,沒提「入常」,這就給未來談判留了餘地。至於這是否推動了印度「入常」的進程,最終其實還是得看五常的態度。
其次,中國在打一張戰略牌。中美博弈白熱化,特朗普正拉攏印度,重新搞印太戰略。中國支持印度入常,既能分化美印關係,又能在國際事務中,多一個潛在合作夥伴。即使這個潛在夥伴不太靠譜,但畢竟印度要是真進了安理會,在氣候變化、貿易規則等議題上,還是能和中國達成一致的。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但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印度的識相。這次印巴衝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你印度是老鄰居了,但中國的善意也是有底線的。如果印度突破底線,那最後能承受相應的代價和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