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愚蠢的經濟學家,又是美國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學家。」這句話被美國媒體用來評價一個人——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作為特朗普政府「關稅戰」的核心操盤手,他一手推動的政策讓全球市場陷入動蕩。
「經濟軍師」的瘋狂計劃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對貿易逆差大國加征更高稅率。消息一出,美國股市兩天蒸發6.6萬億美元,特斯拉、蘋果等科技巨頭市值腰斬。全球股市連鎖暴跌,加拿大、歐盟等迅速宣布報復性關稅。這場風暴的幕後推手,正是剛剛出獄的納瓦羅。
納瓦羅對關稅的執念近乎偏執。他宣稱「關稅每年能給美國帶來6000億收入」,還安撫股民「不賣股票就不虧錢」。但現實狠狠打臉:美國貿易逆差從2017年的5500億美元飆升到2024年的1.21萬億美元;普通家庭因物價上漲年均多花5200美元,低收入群體首當其衝。
從學者到「反華魔怔人」
納瓦羅並非天生好戰。早年他在哈佛攻讀經濟學時,導師是主張國際合作的理乍得·凱夫斯,他本人也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稱「關稅傷害消費者」。但人生的失意改變了他。
1992年競選聖地亞哥市長慘敗,妻子離異,負債纍纍,他將失敗歸咎於「對手骯髒」和「選民無知」。此後多次參選均告失利,直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他找到了「背鍋俠」——「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機會」。
從此,他從學者「黑化」為反華急先鋒,接連出版《即將到來的中國之戰》,鼓吹「對華貿易戰是解藥」。
「紙上談兵」坑慘美國
2016年,特朗普看中納瓦羅的極端言論,任命他為白宮貿易顧問。他力推對華鋼鋁關稅、「301調查」,甚至鼓動退出世貿組織。但現實證明,他的理論全是空中樓閣:
- 數據造假:他宣稱「關稅振興製造業」,但美國工廠就業率在他任內僅微增0.3%,半導體等行業反而因原料短缺陷入危機。
- 盟友反目:加拿大對美汽車加稅25%,歐盟聯合反擊,美國農民因出口受挫集體抗議。
- 股市崩盤:2025年關稅政策推出後,美股納斯達克指數暴跌22%,企業市值縮水相當於30個特斯拉。
連美國媒體都嘲諷:「納瓦羅唯一『成功』的,是把美國拖回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災難。」
中國為何不怕?
面對美國關稅戰,中國迅速反制:對美商品加征34%關稅,限制稀土出口,並將波音、洛克希德等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但中國的底氣不止於此:
- 對美出口佔比從2018年的19%降至2024年的12%,東盟、俄羅斯、南美成為新市場;
- 芯片國產化率突破45%,特斯拉上海工廠佔全球產能的60%;
- 美企集體「用腳投票」:蘋果75%供應鏈留在中國,通用汽車在華銷量反超本土。
正如中國社科院專家呂祥所說:「關稅戰是七傷拳,中國抗壓能力遠超美國想像。」
結語
納瓦羅的故事,是一個失意者將個人怨念包裝成國家戰略的荒誕劇。他的「關稅萬能論」無視經濟規律,最終讓美國自食其果。
歷史早已證明:揮舞關稅大棒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製造更多問題。當美國還在幻想「獨贏」時,世界早已繞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