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4個月+政府「斷糧」,英國第二大城市變露天垃圾場,老鼠比貓還大

2025年04月08日23:50:33 國際 8238

作為英國第二大城市,有着120萬居民的伯明翰已經好幾周沒人收垃圾了。街道上垃圾袋堆山積海,有些足有一人高。在巴爾薩爾希思區,腐爛的垃圾堆被老鼠啃出孔洞,風一吹過就發出嗚嗚怪響。

罷工4個月+政府「斷糧」,英國第二大城市變露天垃圾場,老鼠比貓還大 - 天天要聞

滅蟲專家威爾·蒂姆斯成了全城最忙的人。他每天穿梭在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大街小巷,幫居民滅殺老鼠蟑螂。隨着1.7萬噸垃圾堆積街頭,他的電話快被打爆了。

「那氣味簡直讓人窒息!」蒂姆斯對記者說,「腐爛的食物滲出垃圾袋,滿地都是蠕動的蛆蟲,簡直像恐怖片場景。」他的工作車裡堆滿強力殺蟲劑,但面對滿街的「蟲蟲大軍」仍顯力不從心。

「這對老鼠來說就是五星級餐廳加豪華酒店!」他現在單子多到接不完,只能把生意分給競爭對手。自從罷工開始,居民家裡發現老鼠的求助電話暴增50%。

這座曾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城市,如今卻呈現出狄更斯小說般的場景——作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城市,兩年前剛宣布過市政破產。在賽利奧克區,居民門前的垃圾桶早就滿溢,垃圾山沿着紅磚街道蔓延。

罷工4個月+政府「斷糧」,英國第二大城市變露天垃圾場,老鼠比貓還大 - 天天要聞

路過的市民阿比德向記者吐槽:「到處是垃圾,老鼠比貓還大!這可是2025年的英國啊,太離譜了!」他踢開腳邊一個滲出黑水的垃圾袋,幾隻肥碩的老鼠立刻竄進了下水道。

罷工的導火索是市政府要裁撤某個特殊工種。近400名環衛工在unite工會支持下罷工抗議,他們控訴這個決定不僅堵死了漲薪通道,還讓部分工人被降職,最慘的一年要少賺8千英鎊(約合人民幣7.3萬)。

市政府卻喊冤:「根本沒少發工資!」官方聲明稱給受影響工人安排了轉崗、培訓或自願離職補償,堅稱人事改革是讓財政「回血」和垃圾清運「升級」的必要手段,但工會壓根不買賬。

這場拉鋸戰已持續四個月,最近更是全面升級。原本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罷工,從三月初開始變成「無限期」。現在全市能上路的垃圾車不到平時一半,部分區域垃圾堆積情況特別嚴重——有的街區垃圾山已經蔓延到二樓陽台,而市中心商業區靠着臨時工勉強維持。

罷工4個月+政府「斷糧」,英國第二大城市變露天垃圾場,老鼠比貓還大 - 天天要聞

無人機航拍畫面顯示,市政車廠里數十輛垃圾清運車閑置成排。與此同時,政府僱傭的臨時清運隊剛出車就被罷工工人組成的人牆攔住。市議會無奈表示:「每天被堵門,我們的車根本出不去收垃圾。」

市議會宣布啟動「緊急狀態」,聲稱這樣就能繞開罷工封鎖線清理街道。但環衛工人們憤怒指責:「這根本是政府耍手段破壞罷工!」 工會全國主管奧內·卡薩布對記者說:「這活又危險又臟又累,工人們理應得到合理報酬。」

雙方劍拔弩張,堆積三個星期的垃圾在烈日下持續發酵,整座城市瀰漫著刺鼻酸臭味。

英國社區事務大臣吉姆·麥克馬洪在議會表態:「政府正密切關注伯明翰罷工。各地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問題時,可以通過既定程序申請國家支援。如果伯明翰需要幫助,我們隨時準備出手。」

罷工4個月+政府「斷糧」,英國第二大城市變露天垃圾場,老鼠比貓還大 - 天天要聞

光鮮的《浴血黑幫》電視劇讓伯明翰全球聞名(該劇以1920年代當地黑幫為原型,十年前開播帶火了旅遊經濟),但現實中的伯明翰可沒這麼風光。2023年底,由英國執政黨工黨管理的市議會宣布「市政破產」,除了教育和垃圾清運等基礎服務,其他開支全被凍結。

伯明翰市政破產的導火索,是一樁持續多年的「同工不同酬」歷史舊賬——市議會必須向大量前僱員(主要是從事相似工作卻比男同事薪資低的女性)支付天價賠償金,但市議會自己的決策失誤讓本就不富裕的財政雪上加霜。

隨着伯明翰人壽命延長,市政服務需求激增,運營成本也水漲船高。這其實是全英國地方政府的通病,家家都在財政懸崖邊搖搖欲墜。更糟糕的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中央財政撥款,自2010年保守黨政府開啟十年緊縮政策(為應對金融危機削減債務)以來,撥款金額已經暴跌超五成。

罷工4個月+政府「斷糧」,英國第二大城市變露天垃圾場,老鼠比貓還大 - 天天要聞

財政研究所2024年6月報告指出,英格蘭各地政府的人均資金(包括中央撥款和地方稅)比2010年平均縮水了18%,這讓伯明翰的困境更加艱難。

蒂姆斯看着家鄉的慘狀痛心疾首:「看着城市變成這樣,我氣得冒煙!這會影響每個人的健康。」但作為土生土長的伯明翰人,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更讓他揪心——因為這些報道掩蓋了這座城市的另一面。

「伯明翰人的團結精神讓我感覺非常好!」蒂姆斯說著露出笑容,儘管手套上還沾着殺蟲劑,「雖然現在滿城垃圾,但我對伯明翰愛得深沉。」

他望向街角幾個自發清理垃圾的鄰居,幾隻鴿子正在他們腳邊啄食散落的麵包屑。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着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着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着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着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