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網絡上出現不少打着「國家發放扶貧金」為借口,利用老年人互聯網知識匱乏而進行涉詐資金轉移的新型騙局,不少中老年人上當受騙且害人害己成為電詐犯罪分子的「工具人」。3月21日,記者從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反詐大隊了解到,該大隊民警已抓獲7名「扶貧工具人」,在民警批評教育下,了解真相的群眾追悔莫及。
3月20日10時,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反詐大隊的民警接到轄區某銀行工作人員電話,稱一位老年人要求取款10萬元,但言語支吾說不清資金來源,疑似遇到電信詐騙。民警李浩第一時間趕到營業廳,攔下了準備取款的任大爺,可大爺堅稱取錢是要回老家蓋房子。經民警反覆詢問,任大爺則表示自己是在獻愛心、領扶貧款,「完成本次考驗任務後,會領到國家扶貧辦『上面領導』發放的愛心捐贈書,之後就可以領取120萬元的扶貧款了。」經核實,任大爺並非什麼貧困戶,至於所謂國家扶貧辦「上面領導」更是子虛烏有,面對民警的詢問,他只好交代自己在兩日前已按「領導要求」操作存取款3萬元,並得到了300元誤工費。
隨後,經民警核實任大爺到賬的10萬元,系湖南省懷化市一名女士剛剛被電詐轉出的贓款,遂將該涉案錢物扣押。據民警介紹,反詐大隊已在三天之內抓獲7名「扶貧工具人」,此類詐騙案件中,受害者通常為5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齡最大的一位已經70歲有餘,不法分子利用短視頻、短訊或陌生快遞等方式,傳播發放扶貧款政策,偽造國家機關印章,製作虛假扶貧文件,博取老年人信任。不法分子還會引導老年人下載註冊各類非法App,添加所謂工作群,要求保密,連子女親屬也不能說等信息,還以幫助其領取扶貧款為由,要求老年人用自己的銀行卡接收涉詐資金,到銀行取款並放到指定地點或交給「陌生人」,或安排其轉賬到新的銀行卡進行「洗白」。
為獲得老人信任,不法分子每次會給其發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誤工費或聽課費,被騙老年人為了拿到「扶貧款」,會主動按照要求,攜帶本人銀行卡前往指定城市銀行網點取款或在所謂「休息室」提供自己的手機,配合進行轉賬操作,直至發現被騙。如果遇到民警或銀行工作人員盤問,不法分子還會提前向老人提供相關資料,並存入手機,一旦遇阻後,就讓他們以年齡為資本,以辱罵、倒地不起、投訴等方式進行威脅和對抗。
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民警提醒老年群體,國家沒有此類「扶貧辦」專門發放扶貧款,也不會用第三方App進行扶貧。刷到相關短視頻,收到不明快遞或者郵件、短訊時,務必保持高度警惕,要通過官方渠道確認惠民政策真實性,遇事多與兒女溝通,不要為了蠅頭小利成為電詐「工具人」。如已遭受損失,請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