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喝完飲料後,將塑料瓶洗凈晾乾,用來裝糧食、醬油等調味料的場景十分常見。不少家庭,尤其是老一輩秉持着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熱衷於這種「二次利用」。走進廚房,角落的飲料瓶裝滿大米、綠豆等糧食,灶台旁標着「醬油」「醋」字樣的飲料瓶整齊排列。小吃攤也常用帶噴嘴的飲料瓶盛放調料。然而,這種看似環保節約的行為背後,若使用不當,則隱藏着不小的健康風險。
01
看似無害的瓶子,實則暗藏危機

多數飲料瓶採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pet輕巧、化學性能穩定、氣密性強,在符合存放條件和周期的情況下,正常使用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風險。但使用方式不當,這些瓶子就可能成為健康隱患。
當飲料瓶被重複使用,或用來盛裝與原本設計不同的物質,塑料瓶中的有害物質就可能加速釋放。pet塑料在高溫環境下,比如受熱或陽光直射時,容易釋放出塑化劑dehp。塑化劑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激素平衡,長期攝入可能損害生殖系統,甚至增加患癌風險。此外,飲料瓶製作過程中使用的金屬催化劑「銻」具有生物毒性,可通過皮膚、消化道進入人體,損害多個器官。小劑量銻對人體影響不明顯,但會蓄積,長期慢性攝入會造成不可逆損傷。
02
飲料瓶「跨界」,為何問題重重

飲料瓶在設計生產時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等液體,盛裝其他液體,可能因液體性質變化釋放有毒物質。比如,用飲料瓶盛醋,液體ph值降低,有害物質遷移量可能增多。研究發現,用pet塑料瓶分別裝4%的乙酸、10%的乙醇和20%的乙醇時,裝乙酸的瓶中有害物質銻的遷移量明顯更高。
pet不耐高溫,不能盛裝超過70℃的食物或熱水,否則會形變,並遷移出有害物質。將飲料瓶用於分裝食用油並放在爐灶旁,高溫會加劇有害物質遷移擴散。另外,飲料瓶會老化,瓶裝水或飲料的保質期也是塑料瓶的保質期。pet長時間使用會老化,導致有害物質遷移量增加。用塑料飲料瓶裝食物一用大半年甚至好幾年,無疑會增加健康隱患。
03
如何正確儲存糧食和醬油

既然飲料瓶不適合儲存糧食和醬油,那麼正確的儲存方式是什麼呢?
糧食應根據種類特性分類儲存。稻穀、小麥等可儲存在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潮濕和高溫。可以使用專門的密封儲糧桶,既能防潮防蟲,又方便取用。此外,定期檢查糧食狀態,發現霉變、生蟲等情況,要及時處理。
醬油開封前,可放在陰涼處保存。開封后,要避免氧化、微生物滋生以及光照和高溫。可採用冰箱冷藏保存法,將醬油瓶口或瓶身擦拭乾凈,分裝成小瓶後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也可採用油封保存法,攪拌均勻醬油,去除浮沫雜質,在瓶口倒一層食用油,蓋緊瓶蓋後存放在陰涼避光處,每隔2—3個月檢查更換油膜。使用醬油時,避免污染,不要將未清潔的勺子或筷子直接插入瓶中,同時讓醬油遠離熱源。將醬油分裝到深色玻璃瓶中,也能減少光照影響。
04
別讓「節儉」傷了身體

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但不能忽視健康。用飲料瓶裝糧食和醬油看似合理利用資源,實則存在健康風險隱患。我們應摒棄這種錯誤做法,選擇合適容器儲存食物,多關注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健康意識,讓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日常習慣。
責編、排版:趙鈺
審核:鄭瑩
終審:龍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