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問:金價今天又殺瘋了嗎?
買金、囤金、賣金,早已成為普遍流行的理財方式之一,再加上黃金本身有着極高的工業價值,因此其價格雖多年浮沉,但一直屹立於交易市場,地位難以被撼動。2025開年,金價更是一路飄高,大有再創巔峰的勢頭。
如果這時有人說,世上有處「天降黃金」之地,想必許多人想法一致——一分鐘內我要知道這個地方的所有資料!
那麼,話就要從遙遠的南極洲境內,一座名為「埃里伯斯」的活火山(Erebus Volcano)說起了。
天造「福地」
埃里伯斯火山位於南極洲西部的羅斯海羅斯島上。無論是這海還是這島都得名於其發現者——英國探險家詹姆斯·羅斯,這火山則是以其座艦「幽冥號」命名。
希臘神話中,Erebus指的是陽間與陰間之間的一片幽暗區域,因此Erebus這個單詞常與冥界相關聯。而埃里伯斯火山的外觀,也的確有其神秘、驚悚之處:它的海拔高達3794米,比日本富士山(3777米)還要高出一些;山體幾乎全被冰雪覆蓋,頂部卻冒出滾滾熱氣。
「雪山」冒熱氣
山下有一條長達11~12公里的巨型鋸齒狀印記,如同天外來客蒞臨留下的痕迹……
巨型鋸齒狀印記
更為奇幻的是,火山口會「慷慨」地噴發出金顆粒。這些微小的顆粒直徑在0.1到80微米之間,如灰塵般輕盈,近的會沉積在火山口周圍,遠的可隨風擴散至1000公里之外。據估計,一天24小時里,它能噴出重量約80克左右的黃金!按照當前黃金市價換算,不得不稱一句「洞天福地」。
科學解密
熱騰騰的活火山VS冰天雪地的南極?怎麼看怎麼違和。它究竟為什麼如此「邪門」?地質學家有話說——
火山說白了就是地殼板塊裂縫(以及地幔柱等其他結構)冒出來的噴口,氣候根本管不着它。別看地圖上的南極洲好像孤零零的,但南極板塊四周卻是實打實被非洲、大洋洲、太平洋、美洲等幾個板塊團團包圍。這些板塊之間又存在着複雜的相互作用,導致南極火山眾多。僅僅是埃里伯斯火山坐落的羅斯島,就有4座火山。而埃里伯斯火山正處在一個熱點噴髮帶上,且其所在地殼目前在不斷拉伸、變薄,因此熔岩不斷從內部湧出。這便是常年溢出蒸騰熱氣的真相。
至於鋸齒狀的印記,當然也不會是什麼天外來客的蹤跡,其學名叫作埃里伯斯冰舌(Erebus Ice Tongue),其實是一條長而狹窄的冰川前端。它發端於火山坡面,一直延伸向被冰雪掩蓋的海灣。每到夏天海冰融化,海浪就不斷拍打冰舌邊緣,鬼斧神工般「雕」出參差不齊的結構,有時還會在邊緣「勾」出一些深洞。到了冬季,這些新形成的結構周圍又再次結冰,看起來便如同鋸齒一般。
埃里伯斯冰舌
講完了「外貌謎團」,接下來話要說到關鍵問題了——「口吐黃金」的奧秘。
金顆粒
其實,火山下面藏黃金一點都不稀奇。地球上,超過99%的黃金都被儲存於內部深處的核—幔邊界。根據元素丰度計算,地球深處的黃金總儲量高達1600萬億噸,就算平分給每個地球居民,每人都能分得約20萬噸黃金!相較而言,如今能夠被開採的那點黃金根本是九牛一毛。但問題也就在於,這些巨量的黃金礦藏伴隨着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以現有技術完全不可能拿得出來。
所以,火山下的「流動」就變得十分珍貴——來自地幔的深層熱液(岩漿)會把地球深處的一小部分金元素富集起來、帶到地表。從古至今,許多富含黃金的礦脈(尤以石英脈最為常見)都是在活躍火山附近形成的,稱為「熱液金礦脈」。
但話說回來,像埃里伯斯火山這樣直接「口吐」固態黃金顆粒的「山中土豪」,目前仍幾乎是獨一份。它如此「散財」的原因在於山頂火山口裡,有一個深達數公里的熔岩湖。
埃里伯斯熔岩湖
由圖可見,熔岩湖裡盛滿沸騰的岩漿,呈現火光四射的深紅色。這表明,埃里伯斯火山下方存在着一個複雜的岩漿—氣體—流體系統。最近的研究表明,大約是因為這裡岩漿含水量較低,岩漿接近地表時揮發性減弱,才導致了熔岩湖的形成。
眾所周知,岩漿的溫度通常在900℃~1400℃之間,而黃金的熔點約為1064℃,所以大部分火山岩漿的熱量足以熔化黃金。但埃里伯斯火山不僅有熔岩湖,周圍溫度也極為寒冷,這就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一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學術文章,對此給出了科學解釋:埃里伯斯火山附近的氣溫最低可達-50℃,當極地寒風掠過熾熱的熔岩湖時,黃金顆粒會在短時間內從岩漿表面結晶出來,然後被火山氣體帶到空中,形成金顆粒。此外,火山口附近還會沉積鋅元素和銅元素,它們分別以閃鋅礦、黃銅礦的形式凝固。
相比之下,全球雖然還有其他幾座存在熔岩湖的火山(比如夏威夷的基拉韋厄火山、意大利的埃特納火山),但它們釋放氣體的速度更快、釋放量更大,加上氣溫比南極高出許多,所以金晶體顆粒沒有時間在熔岩表面生長,無法「噴金」。
撿黃金致富是否可行?
那麼,埃里伯斯火山每天噴出的80克黃金,就這麼白白揮灑在大地上?能不能進行商業開採,或為人類所用?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且不說要冒着活火山隨時噴發的風險,光是在廣闊的冰原上收集一顆顆直徑不如頭髮絲的金微粒,難度就直逼大海撈針。
此外,南極的極端氣候,也是一大威脅。1979年,曾震驚世界的新西蘭航空空難,就是由於氣候多變導致雲層遮擋,飛機直接撞上了埃里伯斯火山,機上257人全部遇難。
如果這時還有人懷揣僥倖心理,那麼《南極條約》的頒佈也早就明確禁止了「除科學研究外的任何與礦產資源有關的活動」。
綜上,拾金致富就當是送給大家的愚人節笑話,或者做夢素材吧!
不過,這並不妨礙埃里伯斯火山具有無與倫比的科研價值。除了奇特的地質結構,它的火山口附近溫差極大——高度僅相差10厘米,溫度差便能達到60℃!照理說,如此極端環境下,難有生命痕迹,但更神奇的是,這裡並不是「生命禁區」——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獨特的微生物群落,是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發現過的。
未來,通過對這些微生物的研究,進化論學說可能會被再次擴充。它們或可告訴人類,到底生命要強大到何種地步,才有資格在「叢林」中持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