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俄烏戰場,硝煙與口水齊飛。儘管西方領導人頻頻呼籲停火,但普京顯然並不打算輕易買賬。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近日就怒斥普京「玩弄把戲」,指責克里姆林宮在拖延停火協議的達成,目的是為俄軍爭取更多戰場優勢。
3月14日,斯塔默明確表示,普京對停火協議的拖延表明他根本不打算認真和平談判。此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提出了一項停火提議,希望俄烏雙方在特定條件下暫時停火。對此,普京並未明確拒絕,而是提出了自己的附加條件,聲稱必須對相關條款「深入研究」,這讓外界質疑其誠意。
斯塔默對此十分憤怒,他表示:「普京根本不打算認真對待特朗普的提議。他的拖延只會讓更多無辜者喪生。」為了進一步向俄方施壓,斯塔默計劃召集來自歐盟、北約及其他國家的25位領導人召開線上會議,推動各方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迫使普京回到談判桌前。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站出來聲援斯塔默,強調:「俄羅斯必須立刻接受美烏聯合提出的30天停火提議。俄軍在烏克蘭的暴行必須停止。」
俄軍形成「包圍圈」,烏軍喊話駁斥
與此同時,俄烏戰場的局勢也在發生變化。普京聲稱,俄軍已在庫爾斯克地區包圍了數千名烏克蘭士兵,並要求他們「投降或死亡」。普京還表示,若烏軍選擇放下武器,將得到「體面的待遇」,否則將「無情消滅」。
這一說法很快被烏克蘭方面否認。烏克蘭軍方堅稱,所謂的「包圍圈」純屬俄羅斯的政治宣傳,目的是干擾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支持。烏軍總參謀部強調:「烏軍並未被包圍,這是俄羅斯人為製造的謊言。」
俄軍的包圍戰術曾在2014年伊洛瓦伊斯克戰役中上演。彼時,俄軍承諾為被圍困的烏軍提供安全撤離通道,結果卻突然發起伏擊,造成大量烏軍士兵傷亡。此次俄軍在庫爾斯克地區的舉動,也引發了烏軍的高度警惕。
烏軍戰略撤退,俄烏局勢更加緊繃
烏克蘭軍方透露,近期其部隊已主動撤出俄南部庫爾斯克地區的陣地。去年8月,烏軍曾發動突襲,佔領了該地的蘇賈(sudzha)地區,作為未來談判時的重要籌碼。然而,面對俄軍6萬大軍壓境,烏軍最終選擇撤退,以避免陷入包圍圈。
烏軍的撤退無疑讓普京佔據了更多主動權。俄軍近期的戰場態勢顯示,俄方正試圖沿着前線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進一步擴大佔領區。
西方加碼軍援,烏克蘭迎來「彈藥雨」
面對俄軍的攻勢,西方國家正加緊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根據《每日電訊報》曝光的一份歐盟機密文件,歐盟正計劃向烏克蘭提供一項200億歐元的軍援計劃。援助物資包括火炮彈藥、防空系統、無人機、導彈等,甚至可能包括戰鬥機。
不僅如此,這份文件還透露,若烏克蘭的戰場需求進一步增加,這筆資金可能會翻倍,以滿足烏軍在戰場上的緊急需求。
三方角力,停火前景依舊撲朔迷離
斯塔默的態度強硬,表示若普京繼續拖延,西方將進一步加大對俄經濟制裁,迫使其回到談判桌前。然而,普京的表現卻一如既往地強硬,不僅繼續在前線推進,還不時放出虛虛實實的政治信號,讓停火談判變得更加複雜。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呼籲普京放過被圍困的烏軍士兵,並警告稱:「這將是自二戰以來最慘烈的大屠殺。」然而,這番呼籲似乎並未真正改變局勢。
俄烏戰場之外,西方內部的分歧也在浮現。儘管斯塔默和馬克龍強硬喊話,但在美國國內,特朗普的停火提議仍存在不少爭議。有人擔心,一旦停火達成,普京會利用這個機會重新整備軍力,為後續更大規模的進攻做準備。
「庫爾斯克戰場」不如俄烏口水戰精彩
歸根結底,俄烏戰場的局勢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一場政治博弈。西方政客輪番上陣、各顯神通,普京則在虛實之間不斷試探,想方設法爭取最大利益。
如今,這場口水戰的激烈程度,恐怕比當年的庫爾斯克戰場還要精彩。停火協議的「拖延戰」還將繼續,而無論是烏克蘭、俄羅斯,還是西方國家,都在這場角力中消耗着自己的籌碼。戰爭何時停息,恐怕遠比喊話口號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