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近幾十年的歷史上,敢於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副總統發激烈爭吵的人確實屈指可數,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無疑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客觀而言,一開始大家都覺得他不過是個會演戲的總統,畢竟之前只是個演員,哪能扛起國家的重擔?可這次爭吵,他卻讓人大跌眼鏡。為了烏克蘭,他忍辱負重,即便面對強大的美國和強勢的特朗普,也敢站出來與之「唇槍舌劍」,堪稱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高光時刻」。當他走出白宮,那輕蔑的回望,微微揚起下巴,嘴唇輕輕動了動彷彿在說:「沒了你美國,我烏克蘭照樣能戰鬥,別把自己太當回事!」這一幕在烏克蘭以及一些西方國家,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將澤連斯基視為敢於直面強權的「硬漢」象徵。
然而,世事難料,就是這樣一位前一天還敢當面「硬剛」特朗普和萬斯的「鐵血硬漢」,在訪問英國並得到英國的支持後,態度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再度「服軟」。
據央視新聞的公開報道,當地時間3月2日,正在訪問英國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若烏克蘭可以加入北約,他願意辭職。澤連斯基還表示,假如相關各方都準備好,那麼烏克蘭會簽署礦產協議。這種前後態度的巨大反差,不禁讓人好奇,澤連斯基為何會做出如此轉變?
央視新聞報道配圖
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兩點:
其一是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澤連斯基的「鬧劇」不僅沒換來支持,反而讓美國政府惱羞成怒,直接祭出了「經濟制裁牌」。據美國官員透露,白宮已暫停一項價值2500萬美元的能源安全資金。這筆錢原本用於修復烏克蘭在戰爭中受損的能源基礎設施——一個對烏克蘭民眾生存至關重要的項目。此外,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也暗示,如果澤連斯基不符合美國的要求,烏克蘭可能需要更換領導人。這些言論無疑代表了特朗普及其團隊的態度,給澤連斯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澤連斯基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
其二「歐洲列強」實際上並不可靠。當地時間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發生嚴重爭吵之後,乘坐飛機飛往英國倫敦。澤連斯基和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晤,會後雙方簽署了向烏克蘭繼續提供30億歐元資金支持的協議。隨後參加了倫敦峰會,雖然歐洲多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商支持烏克蘭的大計。
但最終得出的結論卻可能讓澤連斯基大失所望。會後英國牽頭發佈了聯合聲明,提出了一個歐洲版本的烏克蘭和平方案,歐洲國家決定,以這個方案為基礎,一是繼續支持烏克蘭軍隊作戰,二是拿去跟特朗普討價還價。而英國首相斯塔默明確表示,歐洲各國將與烏克蘭合作制定結束衝突的計劃,但這一計劃仍需與美國討論。他還強調,美國是重要且可靠的盟友,歐洲必須承擔重任,但需要美國的支持。這番言論無疑揭示了歐洲國家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離不開美國的深度參與。
歐洲這麼一鬧,其實是有利於烏克蘭的,澤連斯基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特朗普想要的和平的,即使是就地停火也接受不了。不過最終的結果對澤連斯基都太可怕,他必然會被拋出去犧牲掉。澤連斯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尚未離開英國時,就已經開始表現出向美國妥協的跡象。他深知,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烏克蘭寄希望於歐洲來對抗美國和俄羅斯是不現實的。
事情發展至此,其後續走向已然清晰可辨。烏克蘭或許還會進行一番不甘心的「掙扎」,試圖通過外交手段或軍事抵抗來扭轉局勢,但在強大的國際壓力和現實考量下,這種掙扎最終只會是徒勞,烏克蘭勢必會與美國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美國將如願以償地獲取它覬覦已久的烏克蘭礦產資源。俄羅斯則會利用其軍事優勢,進一步鞏固對烏克蘭大片土地的佔領。至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他面臨的處境將愈發艱難,很有可能會在美國幕後操縱的烏克蘭大選中遭遇挫敗,被迫結束其政治生涯。可憐的歐洲,所能獲得的利益恐怕會十分有限。儘管歐洲國家對烏克蘭局勢表達了關切和支持,但在大國角力之下,它們的影響力顯得微不足道,最終只能被動接受既定事實,繼續尋求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