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想讓聯合國成為自己的「一言堂」,一邊又摳摳搜搜不願意交會費,美國的「老賴」行為,終於被看不下去了。
1、美國為何「欠費」?有2個原因
根據聯合國方面的說明,美國的拖欠金額是從15億美元「利滾利」到28億美元的,索要2年仍然無果。美國可不是第一次在會費上「耍賴」,早在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宮時就開始玩起了拖延戰術。
那時候,他就直言不諱地稱聯合國是「養閑人的地方」,如今捲土重來,相關政策或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這個拖欠聯合國會費現象背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財政壓力和對聯合國的不滿情緒。
首先談財政問題,如今的美國財政狀況真可謂捉襟見肘。聯邦政府的債務高達36萬億美元,這樣的債務規模已經讓美財政部捉襟見肘,政府停擺也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難以將數十億資金拿去填補聯合國的預算窟窿。在家裡都沒糧食下鍋的情況下,外出分粥確實不是個容易做出的決定。
然而,財政拮据只是其中一個側面,更深層次的矛盾在於美國對於聯合國角色和權力結構的不滿。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每年承擔著聯合國常規預算22%的份額。如此高的會費比例,讓美國覺得自己理應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而非僅是被動的參與者。美國期望獲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而不願參與一個它認為不那麼「公平」的多元國際秩序。
2、美國提議,給聯合國換個「家」
如果你以為美國拖欠會費只是單純的「賴賬」,那就錯了。畢竟,美國可是有着自己的「套路」。為了進一步彰顯對國際組織的不屑與反抗,美國政界有人甚至扔出了一個重量級提議:搬遷聯合國總部。
通過提議將聯合國從紐約遷出,美國表露了某種不滿和挑釁。似乎是在說:「你們這些國家都不聽話,那還不如搬到別處。」這個想法乍一聽或許讓人目瞪口呆,但背後卻透露出一種擺脫當前困局、重塑規則的意圖。
在這個提議中,美國離港出海,帶走的不僅是聯合國的建築和職員,還有它在國際事務中的中心地位。
但這還不夠,繼續施壓,為了更好地推卸責任,美國一心想把賬單與政治博弈捆綁在一起,推向中俄兩國。這樣的做法,似乎在告訴世人,美國欠的錢,最終得由別人來承擔。
這也難怪,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候選人斯蒂芬·尼克便公開表示,若能任職,將在安理會中與中俄鬥爭,試圖削弱他們的否決權。
3、中俄態度強硬,捍衛聯合國多元化
事實上,中俄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地位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得來的,而是通過漫長而艱辛的歷史鬥爭換來的。從二戰時期,到冷戰後的多極化國際格局,俄羅斯和中國始終堅持捍衛聯合國的多元化聲音。這也是為什麼無論美國如何指責施壓,中俄在否決權上的堅持和維護幾乎是不可能動搖的。
面對美國的強硬態度和種種「驚人」提議,中俄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兩國堅決維護聯合國多元化聲音的重要性,這是毫不動搖的底線。
如果美國妄圖單方面削弱中俄在聯合國的影響力,讓安理會只剩下一種聲音,那無異於將一個多元表述的國際平台變成了它的獨角戲場地。
即使聯合國的某些機制需要完善,也應該由各國共同探討、協商解決,而不是由個別國家隨心所欲進行干預。美國試圖單方面強化自己的聲音,可能短期內看似能獲得一定的政治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只會讓自己逐漸在全球事務中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