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稱有可能武力佔領格陵蘭島的美國,又把目光對準了巴拿馬運河。一個個戰略要地,都成為了他們眼中的肥肉。
那麼,巴拿馬運河為何會被美國盯上?這裏面和我國有什麼關係呢?
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運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這條運河打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極大地縮短了美洲東西兩側的航行距離,比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可以節省整整14800公里。
毫無疑問,巴拿馬運河的修建,不僅極大地縮短了航行距離,也降低了時間和經濟成本,意義非常重大,這也證明了它的重要價值,怪不得美國會惦記。並且,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經意識到開鑿這條航道的意義,醞釀了這條運河。
為了更好地了解巴拿馬運河的歷史和現狀,我們還要從這個國家的歷史說起。
大家都知道,美洲的歷史有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那就是歐洲人的登陸。原本是印第安人幸福家園的美洲大陸,在歐洲人發現之後,就開啟了被殖民的歷史進程。
巴拿馬也不例外,從16世紀開始,就成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當時殖民者從南美洲掠奪的金銀就是通過太平洋運送到巴拿馬西海岸,然後利用奴隸和騾馬穿越巴拿馬到東海岸,再裝船橫跨大西洋,送回歐洲。
從那個時候開始,西班牙人就已經意識到這條路線的複雜性,並設想直接挖通巴拿馬,通過運河全程水路運輸了。不過那個時候,他們的施工水平還遠遠不足以實現這樣的設想,最終只能放棄。
1821年,巴拿馬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成為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部分。看似擺脫了殖民統治的巴拿馬,實際上又要面對新的威脅了,那就是當時正在擴張的美國。隨着加利福尼亞州等地一點點被美國吞併,巴拿馬也成為了美國眼中的一塊肥肉。
當時,橫穿美國境內還比較危險,所以美國東部的人往往坐船到巴拿馬東海岸,穿越巴拿馬,再乘船北上來到加州。這時,他們也面臨了當年西班牙人的困境,併產生了在這裡修運河的想法。當然了,他們更看重的,是未來運河的掌控權,畢竟誰能掌控這條未來的運河,誰就能獲得一條重要的經濟命脈。
這一點不止美國看到了,其他國家也看到了,巴拿馬(彼時叫新格拉納達)人也看到了。大家都想通過修建這條運河掌握這條經濟命脈,但最終經過幾十年間一系列非常複雜的明爭暗搶,美國與哥倫比亞簽訂了《海-埃蘭條約》,規定哥倫比亞將地峽中一條6英里(約合 9.7 公里)寬的地帶交給美國,用以修建運河,期限為100 年。
就在美國人美滋滋準備修運河的時候,當年8月,哥倫比亞議會駁回了這個條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這會有損國家主權。
美國人惱羞成怒,開始玩陰招,那就是策動巴拿馬獨立。1903年,美軍在巴拿馬登陸,一舉顛覆了哥倫比亞在這裡的統治。
僅僅半個月後,新獨立的巴拿馬就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巴拿馬運河條約》。條約中規定美國在支付一定費用後,有權在這裡開鑿運河並對其「永久使用、佔領及控制」,並且可以以維持巴拿馬獨立的理由干涉該國內政。
徹頭徹尾的不平等條約。把干涉內政都白紙黑字地寫了下來,着實有點囂張。
但巴拿馬沒有辦法,當初的哥倫比亞都沒辦法,他們這個新生的國度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就這樣,該項目於1904年正式動工,10年後正式貫通,這就是長達81.3公里的巴拿馬運河。這個總面積7.55萬平方公里的國家,被一條運河攔腰截斷。同時被截斷的,還是巴拿馬人的脊樑和權利。
根據條約,從運河兩側延伸16.09公里的區域,都被劃為美國佔領的運河區,其總面積達到了1432平方公里,接近巴拿馬國土面積的2%。這裡實行美國的管理方式,駐紮美國軍隊。而當初生活在這裡的4萬居民,從此也被驅離了自己的家園。
殖民殖到這個份兒上,和戰爭侵佔也沒什麼分別了。
巴拿馬歷史學家拉索對這段歷史的評價是:「對於20世紀初的巴拿馬來說,運河區人口外遷是最具創傷性的事件之一。」
就像所有被美國入侵的國家一樣,巴拿馬從被入侵開始就持續處在動蕩之中。當時的巴拿馬人,可以說被美國視為下等人,很難擁有主權。
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1956年,埃及在英國和法國的手裡奪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這無疑給了巴拿馬人以希望,奪取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的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美國人的不人道壓迫,導致雙方矛盾越來越深。
經過差不多20年的奮鬥和聯合國及全世界輿論的壓迫之下,巴拿馬終於迫使美國放棄了運河及運河區。1977年,在當時的總統卡特(前幾天剛去世的那位)簽署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承諾屆時歸還運河並撤走美軍。
但是,美國始終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甚至在巴拿馬人情緒激烈的時候,悍然於1989年出兵顛覆巴拿馬。
但浩浩大勢已不可逆轉,巴拿馬人爭奪主權和自由的呼聲不會停止。一直到1999年,美國終於沒有辦法,徹底歸還了巴拿馬運河。
如今的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陸地部分長68公里),寬91~304米,深13.5~26.5米,共有6座船閘,可通過7.6萬噸級輪船。據統計,每年全世界有1.4萬艘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貨運量約3億噸,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
除了經濟意義外,巴拿馬運河還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通過這條運河往返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將會極大地提高作戰效率。至今,美國每年還有差不多100艘艦艇在這裡穿梭。此外,我國和俄羅斯也偶爾會經過這裡完成環球航行等各種軍事任務。
除此之外,我國和巴拿馬在海運方面,也有很多的合作。實際上,當初修建巴拿馬運河的時候,就是大量來自我國的勞工用鮮血和汗水參與的。
最讓美國擔憂的是1997年的時候,我國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通過國際招標, 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克里斯托瓦爾港和巴爾博亞港25年的經營權。這也成為了美國抹黑我們的一件事,雖說這事合理合法,但他們顛倒黑白的手段確實無處不在。
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和巴拿馬的商業合作往來越來越多,尤其是很多海運企業在巴拿馬投資,促進了兩國的交往。包括巴拿馬運河第四座大橋的建設,也是我國承包建造的。2016年巴拿馬運河擴建後第一艘通行的船舶,也是來自我國。
可以說,看似一百多歲的巴拿馬運河,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兩百多年前。這條運河的歷史,伴隨着巴拿馬人權利的失去、國家被踐踏到重新奪得主權並逐漸發展的過程,也是西方殖民者兇殘掠奪的縮影。直到今天,美國依然想要佔領巴拿馬運河,並以各種手段對巴拿馬進行干涉。
但今天的世界,終究不是一百年前的世界了,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插手巴拿馬運河。正如當初巴拿馬爭奪運河控制權時該國時任外長的塔克說的那樣:當美國否決巴拿馬時,世界也會否決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