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2025年01月13日17:04:04 國際 1227

七年有餘,民進黨執政如履薄冰,執政乏術卻擅長禍台,島內怨聲載道,已成常態。

尤以頑固堅持「台獨」分裂路線,煽動兩岸對立,致使局勢愈加緊張。

2023年8月,郭台銘登場,宣布參與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獨立參選人」身份發起聯署,意氣風發,聲勢浩大。

記者會上,他高喊「在野不整合,便宜賴清德」,言辭激烈。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然而,輿論多以批評為主,直指其參選或將進一步分裂在野陣營,民進黨反倒笑納漁利。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突然把水攪渾

2023年8月,郭台銘一聲高調宣告,決定參選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獨立參選人」身份開啟聯署活動。

這一消息掀起陣陣波瀾,也成為島內政壇的焦點之一。

雖說最終大權依然落入「台獨」頭目賴清德手中,但回首細察郭台銘的參選之路,卻別有一番耐人尋味之處。

依台灣現行「選罷法」規定,獨立參選須跨過聯署門檻——最近一次「立委」選舉選民總數的1.5%。這意味着郭台銘需要至少獲得約29萬人聯署,方可正式登記為候選人。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2024年的選舉局勢更加複雜,四黨爭鋒:國民黨的侯友宜,民進黨的賴清德,民眾黨的柯文哲,再加上「時代力量」潛在候選人,早已使局勢撲朔迷離。

而郭台銘此刻「橫空出世」,無疑為這場博弈增添了更多變數。

島內關於侯友宜與柯文哲是否合力對抗賴清德的爭論正熾,郭台銘的出現,更像是在這場紛爭中點燃一枚重磅炸彈。

郭台銘並非政壇新手。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1974年,他創立鴻海集團,以「白手起家」成就台灣首富之名。

多年來,他曾持續資助國民黨,2019年甚至參與國民黨初選,然未獲提名,轉而與親民黨及民眾黨結盟。

2023年,他再次參加國民黨初選,卻依然鎩羽而歸。

接連的挫敗未讓他退縮,反而激發他以獨立身份再戰一場的決心。

郭台銘的「參選之舉」,是否真能撼動格局,抑或只是為在野陣營的分裂火上澆油?

其間利弊,島內議論紛紛。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郭台銘,祖籍山西晉城

1949年,他的父親帶着一家六口,漂洋過海來到台灣。

初到異鄉,生活頗為艱難,全家上下,唯有父親一人當警察,支撐着這個大屋檐下的清貧日子。

兄妹四人擠在小屋中,燈光昏暗,日復一日,卻也勉強度日。

1974年,郭台銘從部隊歸來,年方二十四,手中卻空空如也。

他拿了母親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與朋友合夥創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

彼時的鴻海,不過是一個小廠房,機器簡陋,員工寥寥。

上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大潮席捲而來。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郭台銘抓住了這一機會,憑藉成熟的模具技術,以及低價高效的經營策略,迅速在電腦配件市場站穩了腳跟。

1982年,鴻海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年後,他在美國設立了分公司富士康

此後,郭台銘的事業蒸蒸日上。

1999年,他開始為蘋果生產Mac框架。

這一合作,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回報。

2001年,隨着蘋果iPod的爆紅,鴻海的營業額一躍而上,甚至超過了台積電

2019年7月1日,郭台銘宣布辭去鴻海集團董事長一職,將權杖交給劉揚偉

他的從商生涯,至此告一段落。

然而,郭台銘未曾停步。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他的目光,早已轉向政壇。

2019年,郭台銘參加了國民黨內初選。

結果,他敗於韓國瑜之手,未獲提名。

一怒之下,他退出了國民黨。

幾年後,他再次試圖捲土重來。

甚至他為當年的離開公開鞠躬道歉,說了一句「對不起」。

如今的郭台銘,究竟是商人?還是政客?

為什麼要趟渾水?

郭台銘為何要踏入台灣政壇這片渾水?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是資本走到盡頭,終究敵不過政治的刀鋒。

他早看清了這一點,尤其是在中美角力如火如荼的局勢中,更覺電信產業乃兵家必爭之地。

於是,逆全球化風潮驟起,他決意以身家作籌,借台灣選舉之局,為其產業資本尋覓一處新的政治庇護所。此種權衡,雖顯「屈就」,卻又精明非常。

台灣如今的境況,大約可以用「烏克蘭化」來形容。

被當棋子,隨手丟棄,內憂外患,腹地狹小,處處掣肘。

郭台銘參選,自是不得已而為之。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然而,若說他只是為了「拯救台灣」,未免天真。

其更深層的算計,是借這次選舉布局,為中國科技產業體系的崛起找到突破口,也為自己的電信帝國加上一層堅實的政治保護色。

此番遠見,非一般三流政客所能企及。

至於那些買媒體、炒房地產的生意人,與郭台銘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他

們不過是靠些低劣的手段哄騙民眾,講的是仁義道德,做的卻是蠅營狗苟的買賣。

而郭台銘則不同。他玩的是大格局,講的是「大仁大義」,不拘一格,揮斥方遒。

他的眼界早已超出台灣政壇的局限,甚至直指全球棋局。

台灣選民未必懂得馬斯克的「火星計劃」,自然也未必能領會郭台銘的政治布局。

然而,郭台銘此次參選,確實令人不得不側目。

他不是鬧着玩,而是認認真真地要在這場選舉中殺出一條路來。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資源,他有;方法,他精;想法,他多。

這般氣魄,終究不是那幫只會喊口號的政客所能匹敵的。

倘若將郭台銘的參選視作一樁買賣,一樁出人意料的大買賣,便不難理解他為何踏入台灣2024年的政治角逐。

郭台銘,這位「台版任正非」,未必需要那張當選證書。

他所需者,不過是一場競選所帶來的政治籌碼,以此為其電信產業資本鋪路、兜底,甚至擴張,謀得更大的利益與安全。

政治,不過是他手中又一件工具。

以這樣的眼光去看郭台銘宣稱要將台灣打造成「亞洲首富」的願景,便覺此話並非妄言,而是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一個極具現實感的布局。

於是有人猜測,低估了他的野心。

他不在意輸贏,他的目標或許根本不是台灣地區領導人的位置,而是為將來成為台灣首任特首鋪墊一條可行之路。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當時局面已然清楚得令人不禁發笑。

郭台銘以「獨立參選人」身份出戰,看似氣勢洶洶,實則全無勝算。

其動作,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為賴清德掃清障礙。

事實也證明如此,賴清德最終順利登台,毫無懸念。

賴清德,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卻多次口出狂言,宣揚「台獨」主張。

自獲民進黨提名參選以來,竟然肆無忌憚地宣稱「台灣事實上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無需再宣布『獨立』」,以及「兩岸互不隸屬」等論調。

這等言辭,不僅加劇了台海局勢的緊張,他當選已經是將台灣推向更深的危機,最終使台海兵凶戰危,苦果全由台灣民眾承擔。

而在這種情況下,郭台銘的價值便是出現了。

想當台灣特首?

以此觀之,郭台銘參選台灣割據政權的領導人,其動機未必單純是為了當選。

這位鴻海集團的創辦者,早已將目光投向藍綠之外,視野直指全球棋局。

他此番動作,看似孤注一擲,實則另有深意。

真正的意圖,或在於提升自身的統戰價值,為其龐大的產業資本尋找更穩固的政治依託。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台灣給美國當狗當了這麼多年,如今卻落得個和烏克蘭一樣的下場,令人不禁唏噓。

而郭台銘,估計是看透了這一局,索性另闢蹊徑。

以競選為名,將政治權力或影響力化作籌碼,藉此換取新的政治寄主的扶持,保住乃至擴張自己的電信產業利益。

這般手段,雖有些赤裸,卻不失務實之風。

至少,比起那群將軍購、兵役延長、萊豬、核食等政策奉為圭臬的政客,要來得清醒許多。

那些人不過是美國戰略的忠實執行者,對台灣的經濟存續毫無興趣。

而郭台銘,為了自己這樁大買賣,自然得認真追求和平,甚至為台海穩定尋出一條新路。

辭任董事後,郭台銘依舊是鴻海集團最大的個人股東。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他創立的這家企業,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僱員總數已名列前茅,其生產鏈與供應鏈更是盤根錯節,牽動着兩岸無數家庭的生計。

尤其是上百萬兩岸婚姻家庭,其命運早已與鴻海深深纏繞。

這樣的聯繫,早已超越簡單的商業往來,成為兩岸經濟肌理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換言之,作為鴻海的創辦者,郭台銘與中國大陸之間,早已建立起千絲萬縷的實質關係。

這一次參選,究竟是資本的一次精妙布局,還是一場個人的政治豪賭?

答案,已經昭然若揭。

最終失敗,他也未必會在意。因為郭台銘要的,從來不止是勝負。

郭台銘心中自有一桿秤,清楚明白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罷,甚至整個台灣割據政權,其存續不過是時日無多。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歸根結底,不在島內,而在中美博弈。

一旦博弈結果偏向中國大陸,武統台灣便是無法迴避的結局。

那時,大陸必然迅速接管,整頓社會,穩定局勢。

而要穩定局勢,首要之事便是統戰。

然而,統戰的對象是誰?

自然是那些有政治影響力的人,有民意基礎的人,最重要的,是願意配合大陸的人。

郭台銘參選,意圖昭然。

一是要向世人證明自己並非泛泛之輩,具備足夠的政治實力;二是要在這場競選中,悄然為自己的簡歷「洗白」。

他挑戰民進黨,攪亂國民黨,左右逢源,卻始終不歸於任何一方。

他的參選,並非為了今日,而是着眼於未來。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台灣解放之日,他便成了最顯眼的統戰對象。或入政協,或成為台灣首任特首,皆在可能之列。

而那些還在內耗的藍綠兩黨,只能被迫看着他步步高升,無可奈何。

回頭再看侯友宜與韓國瑜,不過是廟堂之爭里的幾隻菜雞罷了。

他們的眼界,還囿於台灣本島的鬥爭;而郭台銘的視野,早已越過海峽,瞄準台灣解放後的全局。

台灣人的命運,終究無法由台灣人決定;台灣問題的出路,也早已超脫島內權力的遊戲規則。

一旦中美博弈的天平向中國傾斜,台灣解放便是順理成章之事。

屆時,那些曾站在美國一邊的政客,必然成為清算的對象。

而郭台銘,或許因其格局之大,反而成為大陸重用或提防的關鍵人物。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郭台銘的參選,從一開始便不是為了贏,他甚至心知肚明,自己絕無勝算。

他的目的,是利用參選的舞台,抬升自己的統戰價值,為台灣解放後的布局鋪設橋樑。

在這歷史的潮水退去之後,郭台銘仍可充作中美兩大體系間的一塊楯,亦或一道橋。

畢竟,商人講究利害,產業與經貿若真到了完全脫鉤的地步,損失的未必只是單方。

然而,統一的步伐,卻是再難拖延了。

無論橋也罷,楯也罷,終究得在這巨變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參考資料:

王睿:郭台銘需要一個強大的律師團、貼身保鏢或者解放軍觀察者網

參選?都低估郭台銘的雄心了,他是想當第一任台灣特首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天剛蒙蒙亮,哲古社區牧民曲扎迫不及待來到羊圈,拿着奶瓶給新出生的小羊羔餵奶,順便為剛剛生產的母羊開起了「小灶」。「家裡養了230多隻羊,這幾天已經產了30多隻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產羔將全部完成。」曲扎說,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很辛苦,想到牧業增產,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聞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鐵上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猥褻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鐵車廂內對女性進行騷擾,整個過程被目擊者拍下並迅速傳播。事發後,這名男子在24小時內被公司解僱,成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鐵猥褻案的「主角」。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憤慨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 天天要聞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長春人文學院、吉林城市融媒主辦,長春人文學院文學院、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搜狐吉林融媒體中心承辦,吉林省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時尚產業聯合會協辦的「校會媒協同,產學研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揭牌暨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春人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 天天要聞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為市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條件,汕頭公安交警部門持續聚焦「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嚴查嚴處超員超載、違法載人、疲勞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教育一群」,切實築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