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澤連斯基沒少賣慘,公開聲稱美國的援烏資金大部分留在了國內,並且警告如果軍援再不到位,將輸掉俄烏衝突。拜登也是會做生意,近期美國把一批「繳獲」的伊朗武器給了烏克蘭,但還遠遠不夠。美國國會一再推遲批准援烏計劃,畢竟,地主家現在也是「美債」問題加身,沒多少餘糧了。於是美國這次把心思動在了俄羅斯身上。
還記得,之前美西方凍結了俄羅斯在海外近3000億美元的資產嗎,這回被美國盯上了,想想這筆錢未來可能產生的利息,可能會影響長達未來的30年。
最近,美國又和G7成員國正在商討如何動用這筆錢,最好能最大程度的用來援助烏克蘭,不過目前集團內部意見有一些分歧,所以至今沒有下最後的決定。
不管最後怎麼決策,現在美國有這種想法無異於告訴別人,「我要明搶了。」
其實俄烏戰爭這幾年,世界人民已經擦亮了眼鏡。那些買了美債的國家,美國到期不還已經不是稀罕事了,從美西方決定沒收俄羅斯海外資產那一刻,就意味着屬於美國的信用體系崩塌了,美元成了薄薄一張紙,不可靠了。
現在美國援烏計劃在推遲,雖然烏克蘭還能捉襟見肘的買一些關鍵設備,但再拖下去指不定就採購歐洲的,到那時候,美國的軍火商也沒了信用,還會丟了歐洲市場。
相比巴以衝突,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其實俄烏戰爭中平民的傷亡是很少的,但是美國呢,一直都聯合他的盟友的把這場戰爭說成是俄羅斯「好戰」「單方面發動」,輿論渲染無孔不入,但別忘了,在烏克蘭身上,美國沒少幹壞事,十幾年前一手策劃的「橙色革命」早已為現在的動蕩埋下伏筆。現在的美國,在政治上也沒多少信譽了。
只能說,美國一開始打的算盤很好,將烏克蘭置於戰爭的泥潭,贏了能削弱對手,輸了也能賣大量武器,自己狠賺一筆,怎麼都不虧。
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當一個國家的價值觀不再令人信服,那麼這個帝國大廈的崩塌也就開始了。
其實俄羅斯早就知道這一點,一直提防着美元資產,這個沒收的也不多,只是沒想到,在美國的背後操縱下會損失大量歐元資產,歐元也不可靠了。
但換個角度想想,要是俄羅斯能在戰場上多拿點土地,是不是又都回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