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14日晚間,伊朗突然向以色列發射了數百枚導彈,作為對之前以色列空襲其駐敘利亞使領館的回應。據伊朗媒體報道,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的導彈中,至少有一半擊中目標。對此,美國多家媒體當天也都證實,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
不過,當外界擔憂伊朗可能會採取進一步的空襲,迫使以色列的反擊而引發中東全面戰爭之際 ,伊朗卻突然來一個「華麗轉身」,據環球網報道,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14日表示,伊朗對以色列的襲擊可以被視為「已結束」。如果以色列對此展開反擊,伊朗的反應將會更加嚴厲。另外,伊方還警告美國,最好不要捲入這場衝突,因為這樣會讓中東的美軍沒有好日子過。
伊朗此次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空襲,其實早就在外界的意料之中。因為以色列襲擊伊朗駐外使領館,並導致包括兩名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內的13人死亡,顯然已經觸碰到了德黑蘭的戰爭底線。畢竟,駐外使領館被炸,伊斯蘭革命衛隊高官死亡,這種事件所產生的影響,並不亞於在2020年美軍暗殺「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事件。所以,伊朗如果不做出反應,在國內顯然無法交代。
眾所周知,在這一輪的巴以衝突中,伊朗與美以兩國打的是代理人戰爭,即在自己不下場的情況下,利用其戰爭代理人收拾美國和以色列。顯然,以色列不惜違反國際相關法則,悍然襲擊伊朗駐外使領館,其主要目的無非就是企圖將伊朗從幕後逼到前台,然後拉美國下場,兩者聯手一鼓作氣將伊朗「去軍事化」。所以說,伊朗猶豫了這麼長時間,才決定對以色列動手,其實就是在尋求一個既能報復以色列,同時還能避免讓自己走到前台的萬全之策。
所以,伊朗聯合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等武裝力量,在14日聯合在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之後,隨即就從聯合國層面上宣布「對以色列的軍事報復行動已結束」,這就是德黑蘭不希望看到局勢升級的一種明顯體現。顯然,伊朗的這一招數,與數年前因蘇萊曼尼遇刺之後,動手對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動導彈襲擊的招數相同,即採取點到為止的報復行動,既能平息國內的民憤,同時也不給予對手展開反擊的機會。
在此次伊朗與以色列的衝突事件中,以色列即便挨了打,但畢竟是理虧在先,而伊朗這種點到為止的襲擊,對於相關各方來說都留有一個下台階。所以,伊朗第一時間警告美國「不要捲入衝突」,其實就是在暗示拜登當局「管管以色列」,當回孫子吃點虧,以避免這場衝突演變成為大規模戰爭。事實證明,美國對此似乎也心知肚明,據環球網報道,在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時,警告他「美國不會支持以色列對伊朗進行反擊」。
顯然,美國出於維護自身在中東的軍事利益的考慮,根本就不想被拖入這一輪巴以衝突中。而伊朗在報復以色列之前,就一直強調「不會襲擊美軍基地」,就是讓美國清楚,冤有頭債有主,伊朗不想與美國發生衝突。因此,在美國和伊朗都不願意被捲入巴以衝突漩渦的背景下,為避免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自然秒懂伊朗的暗示,因此說服以色列裝回孫子吃點虧,讓伊朗把這口惡氣發泄出來大家也就相安無事了。
不得不說伊朗這招夠高明,在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之後立即喊「結束」,這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以色列來說,都是一個很「體面」的下台階。所以說,別看當前中東地區兵凶戰危的,但由於美伊雙方都不希望被推到前台,這實際上就已經說明:隨着伊朗宣布報復結束,與以色列這場恩怨就算是一種了結,雙方不大可能會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