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一則不起眼的新聞,往往會勾陳起昔日的翻天巨浪。
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官網3月19日消息:因產品抽檢不合格(鴨肉乾三明治,原輔料不符),該局發佈№ ФС-АРв-7/5794-3號指令,宣布自2024年3月19日起對我國某寵物食品生產企業產品實施強化試驗室檢測。
與人的食品安全相比,寵物的口糧出問題,似乎並不值得興師動眾的關注,但當年恰恰因為中國出口的貓糧狗糧出了問題,才導致直到現在仍有部分國外商家在自己的產品上註明:「本產品原料不是來自中國。」如下圖這兩家企業,一家為寵物食品,一家為嬰兒食品。
故事要從2007年3月16日,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寵物食品廠家菜單食品(「Menu Foods」)因其原料涉嫌污染導致貓狗寵物死亡,而緊急回收產品的事件。
經認定,中毒寵物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腎衰竭。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初步調查結果認為,該公司從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山東濱州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口的部分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檢出三聚氰胺,並初步認為寵物食品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導致貓、狗中毒死亡的原因。
2007年5月8日中方也發佈調查結果,認為安營生物和濱州富田兩家公司因其部分蛋白粉的蛋白質含量不能達到合約的要求,而違規添加了三聚氰胺。其產品並以非法檢商品名義報關出口,來逃避檢驗檢疫機構。隨後中國政府關閉兩企業的廠房並吊銷執照。
這則新聞當時是北美的熱議話題,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口糧而死亡的貓狗超過四千條,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召回開始了。
此次召回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廣泛的寵物食品召回事件,直接導致超過 5,300 種不同的產品從美國貨架上下架,召回的品牌有150 多個——從雜牌一直到「高端」品牌。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個別食品製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心理,才有了標註產品原料不是來自中國的行為。
這則新聞當時並不為廣大中國消費者所關注,僅當其為一個花邊新聞,但在第二年,就爆發了至今仍為中國食品界之恥的「三聚氰胺」事件。
但是那些海外食品商,真的能離開中國原料嗎?在一片取悅民粹的喧嘩中,我們還是能聽到理性的聲音。
如知名專欄作家妮可·卡馬克所寫的《問題不在中國,而在我們》一文所說:「許多製造商會聲稱——至少在口頭上,他們不從中國採購任何成分或維生素。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會,因為市場上的大多數寵物食品都含有維生素預混料,至少部分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其中許多包括中國。」
「我們不應該將責任歸咎於某一特定的事情,而應該設法讓自己和他人承擔責任。我們不應簡單地指責中國,而應該認識到問題實際上是雙重的:美國寵物食品公司缺乏原材料測試/驗證,美國寵物食品公司在這項測試方面缺乏合法的透明度。」
而美國的主流媒體CNN也有過一篇深度調查《避開中國食品,是不可能的》。
文中說,最近的《今日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46%的受訪者「非常擔心」從中國進口的食品的安全性;另有 28% 的人表示他們對中國食品「有些擔憂」。
但是,文中同時稱,「沒有任何一個主婦能從購物籃里區分哪些來自中國,並捨得將其放回貨架。」
當我們把他人的行為
不簡單地理解為歧視
而視為建議或意見
或許對於解決問題
是一種更理性的做法
✦今日測評推薦✦
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所做的《41款寵物食品比較試驗報告》。
本次比較試驗測試標準採用GB/T 31216-2014全價寵物食品犬糧、GB/T 31217-2014全價寵物食品貓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0號 附件4 寵物飼料衛生規定》。檢測項目涉及粗蛋白質、粗灰分、水分、鎘、鉛、汞、黃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細菌總數、沙門氏菌。
表現較好的狗糧
表現較好的貓糧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國內外產品質量測評,歡迎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