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直面提振信心「必答題」

2024年03月13日14:21:41 國際 6473

原標題:(兩會前瞻)直面提振信心「必答題」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以務實有力的行動來提振全社會的信心」。龍年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中國國務院着手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並這樣發出開工動員。提振信心顯然是今年全國兩會的一道「必答題」。

兩會前瞻|直面提振信心「必答題」 - 天天要聞

資料圖:人民大會堂前紅旗飄飄。

提振信心,需設定合理目標。

經濟發展目標怎麼定歷來是每年全國兩會焦點。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世界經濟復蘇「乍暖還寒」,外部環境嚴峻複雜之際,今年中國如何搭建經濟發展參照系尤其受關注。

此前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多地為今年經濟發展設定了「高標準」。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去年gdp同比增長4.8%,今年瞄準了更高的5%;浙江也將增長目標從去年的「5%以上」調高至「5.5%左右」。但目標之「高」並不局限於增長數字。應對國內外複雜環境,亦有一些省份務實地下調了今年gdp增速目標,聚焦於改革創新和改善民生,力圖在高質量上有所突破。

觀察認為,這種務實有力的思路或繼續出現在全國兩會上。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為2024年定調。在此背景下,中國制定今年經濟發展各項目標料將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緊扣時下面臨的困難挑戰,充分考慮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需要,突出速度和質量的統一。

提振信心,需創新發展路徑。

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情況下,加快發展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的新質生產力,被認為是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振信心的必由之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周文稱,新質生產力一旦形成,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

已有不少省份抓緊行動,勾勒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如天津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江蘇「新春第一會」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要求在產業創新方面,既要關注產業的未來,又要布局未來的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不過,各地嘗試「破題」之後,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仍需從更高層面定下基調、填充細節。

例如,在美國持續推行「去風險化」「脫鉤斷鏈」背景下,中國如何突出重圍,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時,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如何協同發展;如何使政府有為、市場有效,釋放全社會創新效率等。在這些重要議題上,外界期待全國兩會能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提振信心,需聚焦關鍵群體。

作為中國60%以上gdp、80%以上城鎮就業的貢獻者,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事關經濟全局,也是提振信心的重點關注對象。

眼下,受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家有觀望情緒。全國工商聯調查顯示,表示將在2024年擴大投資的民營企業家佔比上升到四成以上,比上年實際新增投資企業佔比高出8.8個百分點,但仍不足半數。

激發民企活力的行動已經在路上。春節前地方兩會,「民營經濟」成為熱詞;節後各地聚焦拼經濟的「新春第一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亦是一大着力點。不少省份都提到,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企和企業家權益。這種優化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生活服務等方面,更體現在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真正實現准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上。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打造讓企業安心的營商環境,去年以來一系列重磅措施已落地見效。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還將為此作出哪些精準設計,代表委員又會貢獻哪些真知灼見,值得期待。

一年之計在於春。從中央到地方,中國正以積極的政策、有力的行動,直面提振信心「必答題」。相信在這個3月,答案將更加清晰明確。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西安市客運秩序執法整治現場觀摩活動在北客站舉行 - 天天要聞

西安市客運秩序執法整治現場觀摩活動在北客站舉行

【來源:西安網】為進一步提升全市交通執法水平、規範客運市場秩序,5月20日,西安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在北客站組織開展客運秩序執法整治及智慧執法場景應用觀摩活動。通過實地觀摩、場景體驗、交流研討等方式,感受學習西安北站區域執法整治成效與科技
青海省黃南州黨政代表團來通考察 - 天天要聞

青海省黃南州黨政代表團來通考察

5月25日,青海省黃南州委書記朱戰民率黨政代表團來通考察,進一步增進友誼、深化合作,推動兩地對口協作再上新台階。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陪同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參加相關活動。與黃南州開展東西部協作,是黨中央和江蘇省委交給南通的政治任務和光榮使命。2021年12月,我市三個縣(市、區)與黃南州相關板塊開展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