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兩國在聯合國表態一致,這一聯合立場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國際法院駁回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起訴,烏克蘭將面臨怎樣的影響?
最近,俄烏衝突出現一系列值得關注的信息,形勢逐漸向烏克蘭政府不利的方向發展。
在本月12日的安理會審議烏克蘭問題公開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表了講話,闡述了中方的看法和立場。張軍大使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重視各國安全關切,並支持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他強調2015年達成的「新明斯克協議」大部分條款未被落實,呼籲各方進行反思。
張軍大使敦促各方增加溝通、恢復談判,要求國際社會積極發揮作用,同時指出個別國家不應繼續火上澆油、干擾國際社會的努力。他特別批評了某些國家以意識形態劃線、搞排他性小圈子、沉迷於對抗和軍事擴張、單邊制裁、施壓抹黑等行為,並且還點名北約,敦促其不要渲染威脅和戰爭言論。
在會議上,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的發言與中方高度一致。
涅邊賈表示,實現和平的唯一機會就是落實《明斯克協議》,但烏克蘭方面並未全面執行協議。
可以看到,中俄兩方代表在以《明斯克協議》為基礎推動和平的觀點上是一致的,這對澤連斯基政府是很不利的局面。
俄烏衝突爆發至今馬上就要迎來兩年,期間俄方多次表示不拒絕和平談判,本次在安理會提出遵守《明斯克協議》,同樣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俄羅斯願意接受和平談判的信號。
中國一直是維護和平的主要力量,廣受各方信任,因此中方在安理會上發出正義、中立的聲音,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輿論。
不僅如此,在聯合國國際法院上,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起訴也被一一駁回。
烏方尋求國際法院認定俄羅斯為「侵略國」、烏東民兵組織為「恐怖組織」,並要求俄羅斯賠償「戰爭損失」。
然而,國際法院並未支持烏克蘭的訴求,這一結果不僅對烏克蘭是一次打擊,更說明西方帶偏的國際輿論風向正在改變,世界正在以更加客觀的角度審視俄烏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