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隨時等待阿拉斯加的回歸,現在戰爭不可避免。
前段時間,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俄羅斯聯邦2024年第21號總統令》。這份命令要求政府撥出資金,去尋找、登記並確保俄羅斯在海外的財產得到法律保護,蘇聯時期和沙俄時代的財產也包含在內。
隨着這則法令的傳出,外界對於俄羅斯可能重新主張對歷史上失去的領土和財產權益的猜測甚囂塵上,尤其是關於1867年俄羅斯出售阿拉斯加給美國的那筆交易。不少分析人士猜測,俄羅斯是否要「清算歷史舊賬」,重新主張對阿拉斯加的所有權。
面對外界的揣測與議論,美國政府迅速做出回應。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爾堅定表示:「普京肯定不會收回阿拉斯加。」他強調了兩國之間的領土協議的法律效應,並指出這些協議經過數世紀的國際法認可,不會因為某一方面的單方面決定而有所改變。
在此輿論互動中,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則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回應了外界的猜測。他在社交平台上調侃說,俄羅斯一直在等待阿拉斯加的「回歸」,現在戰爭不可避免,並以一個「笑哭」表情結束這場半開玩笑的話題。梅德韋傑夫的話側面澄清了「俄羅斯有意收復阿拉斯加」的說法,同時也反映出俄羅斯並不打算將這一歷史事件上升為現實政治爭端。
回到阿拉斯加的主權問題,這裡位於北美洲西北部,曾是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然而,由於19世紀的俄羅斯財政窘迫,將這片土地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儘管交易完成已有一個多世紀,但關於阿拉斯加的主權問題,仍存在爭議和分歧。
根據俄羅斯方面的說法,當時雙方敲定領土出售協議後,美國準備了價值7000多萬美元的金條購買阿拉斯加,這批金條由一艘輪船從倫敦運往聖彼得堡。不幸的是,船隻在抵達目的地前沉沒,金條隨之消失。也就是說,俄羅斯沒拿到一分錢,卻丟了阿拉斯加這塊寶地。
但這只是故事,沒有確鑿證據支持其真實性。相反,據可信的歷史記載,美國確實支付了約定的金額,並通過一系列複雜的金融操作完成了交易。
從美國角度來看,阿拉斯加的價值遠超過當初的購買價格。不僅有漁場,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根據統計數據,阿拉斯加地下蘊藏着高達5.7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這些資源為美國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
除了經濟價值外,阿拉斯加在地理策略上也扮演了關鍵角色。美國在阿拉斯加設立了多處軍事基地,使得美國能夠有效監控北極地區,並在必要時迅速應對軍事威脅。
俄羅斯或許在某個時間點對出售阿拉斯加的決定感到後悔,但時至今日,事實已經鐵板釘釘。如今阿拉斯加是美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僅在法律上承認其屬於美國,同樣在實際治理上完全納入美國的主權之中。退一步講,即便是俄羅斯有意收回,不止美軍不答應,當地居民估計也不答應。
目前阿拉斯加當地居民的年均收入高達7萬美元,享有穩定的社會福利和安全的生活環境。相比之下,雖然俄羅斯的楚科奇地區也富裕,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人均收入並沒有達到阿拉斯加的水平,只有2.5萬美元左右。
事實上,普京將今年首次工作出訪目的地定在距離阿拉斯加不到100公里的楚科奇半島,就已經在美國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一方面,這明確傳遞出俄羅斯對北極地區戰略意義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俄羅斯意圖加強該地區影響力的信號。此舉在當下美俄緊張的對抗氛圍中顯得格外敏感。
如今又有「俄羅斯意圖收付阿拉斯加」的消息傳出,很難不讓華盛頓政客警惕。因此,儘管美俄兩國官方都試圖淡化這一動作可能帶來的緊張,但它所引發的國際社會關注和對相關議題的討論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從中國的視角來看,俄羅斯的行為可能給予了國際社會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如果俄羅斯可以對領土主權提出重新考量的話,理論上其他國家也能依樣畫葫蘆,對自己的歷史領土問題進行重新評估。但這種做法無疑將打開潘多拉盒子,導致全球範圍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