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德國製造業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因為德國和其他歐洲經濟大國一樣,已經沒有了製造業的能源紅利。從2022年開始,歐洲進入了天然氣價格高漲的局面,對於天然氣價格的變動,德國總理朔爾茨公開宣稱,是俄羅斯導致了歐洲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朔爾茨甩鍋俄羅斯,宣稱是俄烏衝突之後,俄羅斯向歐洲停止供應天然氣,為此導致了歐洲天然氣價格的暴漲。對於德國總理甩鍋俄羅斯的表態,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進行了公開的回應。
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上是「一針見血」指出「德國人撒謊不臉紅」,實際上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天然氣管路在2022年9月底已經被炸毀,至今都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此負責,跟多多方的證據顯示,「北溪」天然氣管路是被人為破壞。美國在第一時間就公開撇清關係,宣稱沒有參與炸毀天然氣管路的行動,不過友有跡象表明,美國軍艦和軍機之前就頻繁在事發地點附近徘徊。進入2023年美國和德國公開將矛頭直指烏克蘭,宣稱是親烏克蘭的團體炸毀了「北溪」天然氣管路,不過烏克蘭基輔當局否認了相關的指控。
如果回溯俄烏衝突之初,就不難發現,歐洲天然氣價格的暴漲,是和美國有着直接的關係,因為在俄羅斯發起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之後,美國就帶頭宣布制裁俄羅斯,其中就禁止俄羅斯出口石油和天然氣,也就是說西方主動禁止使用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但是如今德國總理卻將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責任推到了俄羅斯身上。歐洲天然氣價格的上漲,除了歐洲自己不用俄羅斯的天然氣之外,和從美國進口天然氣也有關係,美國是通過船舶運送液化天然氣,顯然成本要遠遠高於管道輸送的方式。
美國利用俄烏衝突制裁俄羅斯的同時,也是在對歐洲敲竹杠,美國坐地起價直接提高了天然氣的出口價格,從而導致了歐洲天然氣價格的暴漲。美國通過俄烏衝突不斷從歐洲吸血,從而造成了如今歐洲喪失了製造業的能源紅利。從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過程來看,歐洲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實際上俄羅斯至今都沒有主動切斷對於歐洲天然氣的供應,而是歐洲自己禁止使用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實際上如今俄羅斯已經不再依賴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俄羅斯從2022年開始,已經在擴大其他區域的市場,尤其是中國。
俄烏衝突,美國已經成為的最大的贏家,僅僅通過向歐洲出口液化天氣就已經讓美國攫取了巨大的利益。美國不僅僅向歐洲輸出天然氣,同時也在向歐洲出口武器裝備,美國在軍援烏克蘭的時候,美國的軍火商也是受益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稱美國軍援烏克蘭的資金有90%是投資在了美國,從而凸顯了美國的險惡意圖,俄烏衝突成為了美國軍火商的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