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一男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病26年後終於迎來轉機

2023年11月11日05:51:07 國際 5860

2021年,吉林一男子的身體摺疊了近180度,腦袋緊緊貼着膝蓋,看起來十分怪異,而他已經這樣生活了26年,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021年,吉林一男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病26年後終於迎來轉機 - 天天要聞

男人名叫張波,20歲時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身體開始出現彎曲,平常走路需要拄着拐棍,手裡還要拿着小鏡子,因為身體的原因,導致整個世界在他的眼裡是完全顛倒的模樣。

雖然已經被病痛折磨了26年,但堅強的張波從未放棄過同命運的抗爭,他經常會用灌滿氣的氣球放在身體和大腿之間,這樣可以令他的身體稍稍撐開一些,但也會疼得他大口地喘着粗氣。

我國有五百萬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發病率僅在千分之三,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隨着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脊柱會越來越彎,直至完成180度,與腿部完全平行。

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都處於不知道能治或者沒錢治的現狀,他們只能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同時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而張波一家根本就承擔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平時只能依靠止痛藥緩解疼痛。

雖然摺疊了二十多年,但張波從來沒有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經常騎着自製的小車,載上母親圍着村莊轉一轉,只有在這一刻他才會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

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過去了,直到一個電話的打來,令張波的未來迎來了轉機。

2021年,吉林一男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病26年後終於迎來轉機 - 天天要聞

2021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骨科醫生王宇注意到了張波的事,他常年關照偏遠山區的患者,也矯正了一千多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體態,這次他從北京不遠萬里來到長春,就是想要了解一下張波的身體情況,同時打消他在治療費用上的顧慮。

因為張波的病情比較嚴重,醫生們決定將他的手術分成四次,以此來減小風險。

2021年9月3日,張波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手術,此次手術就是要進行雙側髖關節離斷,相當於人為地製造骨折,只有這樣張波的身體和兩隻腿才能分開,雖然只是四次手術中的一小步,但卻是張波迎接新生的一大步。

手術前,醫生要對張波進行麻醉,因為張波特殊的體型,只能對他採取慢誘導麻醉方式,先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在他清醒的狀態下插入氣管,最後在吸入麻醉藥,普通人十分鐘就搞定的麻醉,張波則花費了一個半小時。

上午11點,張波的麻醉完成,接下來就要進行手術了,為了避免手術時間過長,對他的骨頭與皮膚造成壓迫,醫生在他的胳膊與腿之間,後背與床之間都墊上了橡膠墊。

因為病情的特殊性,醫生們不敢隨意擺動張波的身體,操作時還要蹲下去或者跪着,鎚子、打磨機、鑿子等,在張波的骨頭上不停地工作着,此時的醫生就像是雕刻家,拼盡全力拯救着張波被病痛摧殘的身體。

髖關節離斷的十分順利,因為之後還有三次手術,醫生便在左右兩端鋸開的骨頭之間,各打入了三根釘子用於臨時固定。

經過四個小時的努力,張波的第一次手術很成功,他的身體和腿大約分開了30度,術後的第三天他就可以自主進食了,儘管這些天他只能坐着睡覺,但為了能夠站起來,這些煎熬對張波來說都不足掛齒。

2021年,吉林一男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病26年後終於迎來轉機 - 天天要聞

經過幾天的休養,9月7日張波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手術——腰椎截骨手術,這一次王宇主任親自上場,提前一個小時來到手術室里做準備,這次手術的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及神經,造成癱瘓或者死亡。

因為這次要在脊柱上開刀,醫生們只能讓張波趴在床上,而腦袋和膝蓋就成了他唯一的支點,頸椎則成了最脆弱的部位,僅是讓張波安全趴着這一步,就讓十多個醫護人員花費了四十多分鐘。

接下來,就是四次手術中最關鍵的一戰,張波能否真正的直立起來,就在於這次腰椎手術了。

醫生需要將腰椎的第四節骨頭取出一部分,再通過調整身體,將斷掉的腰椎固定到合適的角度,從而達到背部矯形的目的。

因為開刀的腰椎部位分佈着馬尾神經,它掌管着下肢所有的活動,王宇主任需要先將神經撥開才能進行下一步,期間需要打着十二分的精神,稍有差錯張波就可能會面臨下肢癱瘓的風險。

半個小時後,張波的手術終於來到了下一步,在腰椎的兩側骨頭上打入12顆釘子。

為了防止因為脊骨的錯位壓迫到馬尾神經,醫生要在脊骨上提前架好軌道,而這些釘子的作用就是用於連接桿的臨時固定。

張波的情況比醫生們預想的要糟糕很多,他的骨頭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堅韌,醫生打入釘子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骨質疏鬆也帶來了一個好處,因為張波的骨頭比較軟,醫生們截骨的時候就輕鬆了許多,但截骨後的固定又成了一大難題。

骨頭取出一部分後,手術台旁的醫生們開始一點一點地調整張波的身體,摺疊了26年的身體終於在醫生們毫米的微調之間伸開了。

下午3點50分,長達六個小時的手術終於完成,王宇主任也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時間。

手術很成功,這次張波的身體展開了大約70度,26年來張波終於再次體會到了平躺的滋味。

2021年,吉林一男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病26年後終於迎來轉機 - 天天要聞

2021年9月15日,距離第二次手術已經過了八天,張波也迎來了最後一場手術——髖關節置換,只要雙側髖關節置換完成,他就能重新站起來。

手術前,張波表示如果自己能真正地站起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着母親四處看一看,好好報答母親這些年的養育之恩,因為二十多年來,如果不是母親細緻入微的照顧,他或許早已在絕望中結束了生命。

髖關節置換手術完成後,張波便回到家裡進行長期休養,轉眼時間來到了2022年,每隔兩個月王宇主任就會和張波進行視頻通話,了解他的恢復情況。

視頻里的張波恢復的很好,已經可以扶着東西進行簡單地直立行走了,2023年1月份,張波進行了最後一次矯形手術,醫生進行了腰椎截骨調整,並取出了骨釘,張波的身體也變得更加直立,屬於他的新人生終於到來。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吳舜澤在調研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時強調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百日大會戰 全力以赴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 天天要聞

吳舜澤在調研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時強調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百日大會戰 全力以赴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吳舜澤在調研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時強調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百日大會戰全力以赴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5月6日,市委書記吳舜澤在專題調研市本級和蓮都區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時強調,要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增強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錨定
沙特新未來城又成「颱風眼」 環境議題受更多關注 - 天天要聞

沙特新未來城又成「颱風眼」 環境議題受更多關注

財聯社5月7日訊(編輯 秦嘉禾)作為沙特「願景2030」戰略的重點之一,「新未來城」(NEOM)項目聚焦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致力於建設成一個多功能城市綜合體。然而,隨着項目推進,環境相關的議題逐漸受到關注。近日,有來自NEOM顧問委員會的學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該項目的部分規劃,可能對沙特局部環境和氣候系統帶...
墨西哥大毒梟之子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 - 天天要聞

墨西哥大毒梟之子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

當地時間5月6日,美國法院記錄信息顯示,墨西哥大毒梟奧維迪奧·古斯曼已就其在伊利諾伊州北區聯邦法院面臨的毒品走私指控與美政府達成認罪協議。2019年10月,古茲曼在墨西哥被捕。奧維迪奧·古斯曼是墨西哥最大毒梟華金·古斯曼之子,是墨西哥錫那羅亞販毒集團的核心頭目之一。奧維迪奧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定販毒罪名成立,...
關心:中方將帶着審視者的心態與美方「接觸」 - 天天要聞

關心:中方將帶着審視者的心態與美方「接觸」

【文/觀察者網 關心】中美終於要談了,這個消息成為今天國內外輿論場關注的頭等大事。據外交部網站和商務部網站消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在此期間,何立峰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需要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因美國悍然發動貿易戰而導致的全...
加州州長發聲:我們不跟特朗普走! - 天天要聞

加州州長發聲:我們不跟特朗普走!

最近,美國政壇又拋出重磅炸彈。 就在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後,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罕見地公開表示: 「加州反對特朗....
正廳級茶忠旺,主動投案 - 天天要聞

正廳級茶忠旺,主動投案

據云南省紀委監委網站5月6日消息:雲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茶忠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雲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茶忠旺(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茶忠旺出生於1965年7月,彝族,雲南巍山縣人。
合法腐敗,是特朗普的生意經 - 天天要聞

合法腐敗,是特朗普的生意經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美國記者NBC 記者韋爾克的專訪。在專訪中,特朗普為了自吹自擂,說「我把我的全部薪水都捐給了美國政府。」韋爾克聽到特朗普這麼說,就立即問特朗普一個尖銳的問題:「你會把你從發空氣幣中賺到的錢捐給美國政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