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普京競選俄羅斯總統時說:「給我20年,我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後,在位20年,他為了捍衛俄羅斯的利益,打了5場戰爭,其中贏了4場,另一場結局難料。
一、車臣戰爭
車臣,位於北高加索地區。
17至18世紀,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曾反覆爭奪過車臣,但車臣人從未向任何一個帝國屈服。18世紀末,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克里米亞汗國。之後,俄羅斯通過擴張,將北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車臣都併入了自己的版圖。
1922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建了蘇聯。後來,蘇聯的加盟國增加至15個,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都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國,而車臣,始終是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二戰期間,車臣人民為了擺脫蘇聯的控制而獨立,曾聯合德國對抗蘇聯。戰後,遭到了斯大林的殘酷打壓、清算,還撤銷了車臣自治共和國的地位。
赫魯曉夫成為蘇聯領導人後,又恢復了車臣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91年,蘇聯解體後,他的15個加盟國都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但車臣是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俄羅斯不肯讓其獨立。
這之後,車臣為了獨立,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不斷。1994-1996年,車臣和俄羅斯爆發了第一次車臣戰爭,雖然俄羅斯軍隊擊敗了車臣獨立武裝,但並未消滅他們,導致之後的麻煩不斷。
1999年,5000名車臣武裝分子在沙米爾·巴薩耶夫的指揮下,進攻俄羅斯境內的達吉斯坦共和國。俄羅斯果斷派兵鎮壓,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後,在打壓車臣武裝的同時,還不斷拉攏、分化車臣的親俄派,扶持親俄的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做了車臣總統。
2004年,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在狄納莫體育場內被人刺殺後,普京又扶持他的兒子小卡德羅夫做了車臣總統。這之後,普京不斷幫助小卡德羅夫打壓內部反對勢力,穩固了小卡德羅夫的總統之位,讓小卡德羅夫對普京感恩戴德、忠心耿耿。2009年,俄羅斯才宣布結束車臣戰爭。
二、俄格戰爭
格魯吉亞和俄羅斯,都曾是蘇聯的加盟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成為了一個主權國家。
蘇聯時期,為了管理方便,蘇聯將高加索以北的奧塞梯劃歸給了俄羅斯,以南的奧塞梯劃歸給了格魯吉亞。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同屬於蘇聯,所以奧塞梯人對這個安排沒有異議,但是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和俄羅斯成了2個國家,奧塞梯也被分割成兩部分。這時,奧賽梯人不樂意了。
格魯吉亞的經濟、綜合實力、資源等皆不如俄羅斯,所以南奧賽梯想脫離格魯吉亞,和北奧賽梯合併,加入俄羅斯。格魯吉亞是個小國,土地很少,而南奧塞梯面積多達3900平方千米,格魯吉亞自然不願失去這麼大的一塊土地。為此,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的獨立武裝爆發了衝突。
俄羅斯一直在背後支持南奧賽梯,這也讓南奧賽梯在獨立武裝的控制下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狀態
2008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來北京參加奧運會開幕式時,格魯吉亞趁機發動戰爭,想要用武力手段奪取南奧賽梯。得知此情況後,普京立即返回國內,開始派兵攻打格魯吉亞。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不再一個體量,很快被俄軍擊敗,南奧塞梯在俄軍的幫助下又回到了獨立武裝之手。
三、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回來的一塊領土。1954年,為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周年之際,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贈送給了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劃歸給了烏克蘭。當時,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非常友好,獨立後,烏克蘭、俄羅斯等11個前蘇聯加盟國又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組建了獨聯體,是盟友,所以再未討要克里米亞。
獨立之後,由於俄羅斯的經濟不斷下滑,對烏克蘭的幫助有限。因此,很多烏克蘭人為了發展經濟,開始向西方國家靠攏。而俄羅斯呢?雖然也想和西方和解,但西方國家卻不願和俄羅斯和解,反而趁俄羅斯衰落之際,落進下石,不斷北約東擴,打壓俄羅斯。這時,曾經的兄弟國家疏遠自己,倒向西方,甚至加入北約,幫助北約打壓遏制自己,就讓俄羅斯很不爽了。
2014年,烏克蘭國內出現了嚴重的反俄浪潮,倒向西方的軌跡已經清晰可見,但是克里米亞地區的居民,大部分是俄羅斯族人,他們並不願意疏遠俄羅斯,倒向西方,甚至想脫離烏克蘭,重新回到俄羅斯的懷抱。烏克蘭政府不願意失去克里米亞,所以和克里米亞武裝力量爆發了衝突。克里米亞是黑海地區的一個戰略要地,對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很重要。關鍵時刻,普京非常果斷,派兵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然後通過公投,將克里米亞地區併入了俄羅斯的版圖。
四、敘利亞戰爭
中東地區,位於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一直是域外大國爭奪的對象。
蘇聯時期,蘇聯在中東有很多的盟友,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但蘇聯解體後,很多國家倒向了美國。敘利亞,成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唯一的盟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是什葉派,敘利亞國內的遜尼派,一直想推翻他。與此同時,敘利亞還和伊朗、伊拉克的什葉派,在中東地區構建了一道反美的「什葉派之弧」,這也讓美國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想要推翻巴沙爾政府。
2012年,在美國等國的操縱下,敘利亞國內爆發了內戰。美國想故技重施,藉助反對派勢力推翻巴沙爾。關鍵時刻,普京對盟友伸以援手,他派兵進入敘利亞,以反恐為由幫助巴沙爾政府打擊國內的反對派武裝力量,穩定了敘利亞局勢。至今,俄羅斯還有軍隊駐紮在敘利亞。
五、俄烏戰爭
俄羅斯武力佔領克里米亞地區後,徹底激起了烏克蘭人的憤怒,讓其倒向西方陣營。與此同時,烏東部的頓涅斯克、盧甘斯克等幾個州,以俄羅斯族人居多,他們和克里米亞一樣,都不願疏遠俄羅斯,倒向西方,他們也想脫離烏克蘭而加入俄羅斯,最終導致了烏克蘭內戰的爆發。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在支持烏克蘭,而俄羅斯一直在支持烏東部獨立武裝力量。2022年,俄羅斯對烏髮動特別軍事行動,直接捲入了烏克蘭政府和烏東部獨立武裝之間的戰爭,但是俄羅斯準備不足,未能用閃電戰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推翻現政府,控制烏克蘭,反而給了西方國家支援烏克蘭的時間。在西方國家的援助下,烏克蘭打贏了基輔保衛戰,還將俄羅斯拖入了烏克蘭戰爭的泥潭之中。現如今,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時間,結局勝負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