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拜登政府執政的第二年,也是美國外交政策面臨重大挑戰和轉折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美國遭遇了三件令人震驚的事件,分別是陣營有叛徒、中亞五國不買賬、拜登想對中國下黑手。這三件事件不僅反映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失誤和失敗,也暴露了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孤立和衰落。
2023年3月,美國與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行了首次領導人峰會,本應是美歐關係修復和加強的重要契機,卻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變成了一場鬧劇。在峰會期間,歐盟突然宣布了與中國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的決定,引發了美國的強烈不滿和反對。美國認為,歐盟在沒有徵得美國同意的情況下與中國達成協議,是對美國的背叛和出爾反爾,是對美國領導地位的挑戰和威脅。美國要求歐盟重新考慮和撤銷與中國的協議,否則將對歐盟採取制裁措施。
歐盟則表示,與中國簽署CAI是歐盟自主決定的權利和利益,不需要徵求任何第三方的意見和同意。歐盟認為,美國對歐盟的要求是對歐盟主權和尊嚴的侵犯和干涉,是對歐盟合作夥伴關係的破壞和傷害。歐盟表示,如果美國對歐盟採取制裁措施,將會引發歐盟的強烈反制。
這一事件導致了美歐關係的嚴重惡化和裂痕加深。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事件是自二戰以來美歐關係最大的危機。這一事件也反映了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下降,以及歐洲在維護自身利益和主張自身立場方面的堅定和自信。這一事件也表明了中國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國與各方合作共贏的開放和包容。
2023年4月,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在塔什干舉行了首次領導人峰會,就加強中亞地區合作和發展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和協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亞五國一致決定加入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並與中國簽署了《中亞五國與中國合作框架協議》(CACF)。
該協議旨在促進中亞五國與中國的互利合作和共同發展,提升中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增強中亞地區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中亞五國領導人表示,中亞五國與中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和廣泛的共同利益,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深化與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的合作和對話,實現中亞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
這一事件引起了美國的極大不滿和擔憂。美國認為,中亞五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是對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和影響力的削弱和挑戰,是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的阻礙和破壞。美國指責中國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向中亞五國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剝奪中亞五國的主權和自主權,擴大中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干涉。
美國還威脅說,如果中亞五國繼續與中國合作,將會失去美國的援助和支持。中亞五國則表示,與中國合作是中亞五國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利益,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涉和威脅。中亞五國表示,中國是中亞五國最可靠和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國在中亞地區發揮了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沒有任何侵略和干涉的意圖和行為。中亞五國表示,如果美國對中亞五國採取敵對或制裁措施,將會損害美國在中亞地區的聲譽和信任。
這一事件標誌着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和地位的提升,以及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失信和失勢。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事件是自蘇聯解體以來中亞地區最重要的外交事件。這一事件也反映了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積极參与和負責任行為,以及中國與各方共建「一帶一路」的務實和合作精神。這一事件也表明了中亞五國對中國的信任和友好,以及中亞五國對美國的不滿和抵制。
2023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了對華強硬政策的新一輪升級。美國政府宣布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將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並承諾向台灣提供更多武器裝備;二是將香港列為「人權關切地區」,並對香港實施更多制裁和限制;三是將新疆列為「種族滅絕地區」,並對新疆實施更多禁運和抵制。
四是將中國的科技企業列為「國家安全威脅」,並對中國的科技產品實施更多禁止和限制;五是將中國的海洋權益列為「侵略行為」,並對中國的海上活動實施更多干擾和挑釁。美國政府表示,這些措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和價值,以及支持中國的人權和民主,是對中國的不公平和不合理行為的回應和制裁。
這一事件引發了中國的強烈反應和抗議。中國政府表示,美國政府的這些措施是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和干涉,是對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的惡意打壓和阻撓,是對中美關係的嚴重破壞和危害。中國政府表示,美國政府的這些措施是基於錯誤和偏見的信息和判斷,是違背國際法和國際準則的行為,是違背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期待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