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2023年06月28日20:16:03 國際 1568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封面圖】

撰稿|趙京媛,《智本青析》實習評論員,就讀於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初審|李佳興,《智本青析》實習評論員,就讀於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

二審|楊嘯傑,大外交智庫(GDTY)助理研究員、《智本青析》編輯部執行副主編兼審核委員會委員;

終審|吳翔,大外交智庫(GDTY)研究員、《智本青析》編輯部執行主編。

當地時間7月7日,「弗洛伊德案」案發25個月後,美國明尼蘇達州聯邦法院最終判處涉事前警察德雷克·肖萬21年監禁,標誌着「5·25美國警察暴力執法事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因白人警察肖萬暴力執法而窒息死亡的非裔黑人弗洛伊德終於等來了「遲到的正義」。諷刺的是,2020年至今,美國警察執法致死人數為2563人,其中非裔死亡人數達565人,佔比超過22%。不難看出,「弗洛伊德案」僅僅是美國白人警察暴力事件的冰山一角。

美國對少數族裔的歧視由來已久,無論是黑人自殖民地時期就受到歧視行為,還是到戰爭年代俄羅斯裔、日裔華裔等遭受差別對待,美國社會的「種族形象定性」問題痼疾難除。在「標榜自由民主、大聲疾呼人權」的美國,身為美國人的少數族裔正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成為警察暴力最嚴重的受害者……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非洲裔美國人頻頻成為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受害者 (圖源@央視新聞)

一、美國「種族形象定性」的產生與含義

美國是一個由多種族組成的國家,社會上存在的「種族形象定性」問題也並非偶然,而是長期存在的社會現實。它的產生與20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大規模開展的禁毒戰爭密切相關。面對毒品泛濫的情況,里根政府表示會繼續重點整治毒品犯罪問題,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加大對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根據發表在《美國健康雜誌》的一項研究, 非裔男性因警察執法致死的可能性比白人男性高出近3倍 (圖源@CNN)

美國政府開展禁毒戰爭、打擊毒品泛濫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緝毒人員在判定某個人是否涉嫌毒品犯罪時,除了觀察此人當時的行為舉止,也通過膚色、種族決定是否對其進行毒品搜查。他們堅持「參與毒品犯罪的人中大多是少數族裔,所以少數族裔更容易涉毒」的論斷,在執法中更加傾向於對少數族裔展開調查。隨着禁毒戰爭的深入,這種對少數族裔進行不公平的禁毒執法行為日益增多,新聞界對這種不當執法行為予以報道,並使用「種族形象定性」對其進行界定,逐漸將執法人員針對少數族裔的片面執法行為展示在世人面前,美國「種族形象定性」問題就此浮出水面。此後,各地執法人員針對少數族裔的各種執法行為有增無減,「種族形象定性」的相關報道越來越多。

到20世紀末期,警察針對性執法現象更加普遍。1999年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9%的調查者表示「種族形象定性」在全美已經十分普遍。在被問及是否有僅僅因為種族或種族背景被攔截的經歷時,超過四成的黑人給予肯定回答。在這些被攔截的黑人群體中,被攔截超過3次的黑人比例高達69%。同時,超過4/10的美國黑人認為他們是「種族形象定性」的受害者,其中包括近3/4的年輕黑人群體。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1995—1999年部分報刊對於「種族形象定性」事件的報道 (圖源:筆者自製)

以上,「種族形象定性」可以概括為是美國社會生活中常見的以膚色、種族為依據,無端對非白人少數族裔群體進行定性的歧視性行為。實施「種族形象定性」的人員,除了傳統認知中的以執法人員為代表的國家機構人員外,普通白人也是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這一歧視性行為最常見於各種執法活動中,但逐漸向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拓展。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非裔佔美國總人口13.4%, 其被暴力執法致死的人數占致死總人口28.06%

二、「種族形象定性」緣何難以根除

(一)種族主義根深蒂固

美國種族主義根深蒂固是「種族形象定性」難以解決的根本原因。種族主義不僅是一種思想觀念,也是一種制度體現。它以自我種族為優勢,是對其他非我種族的歧視與偏見,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種族壓迫行為。

與歷史上公開叫囂種族隔離、種族壓迫等種族主義略有不同,當今美國社會存在的種族主義,更多地反映在白人群體認為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群體違背了美國傳統價值觀的負面情緒。一方面,美國「白人民族主義」、「白人至上」思想正在滋長。各種極端種族主義組織,比如美國納粹黨得克薩斯州雅利安兄弟會、全國白人協進會在全美積極活動。根據美國南方貧困法律中心發佈的2019年度《美國讎恨組織情況報告》,2019年依然存在的940個活躍的仇恨組織中,主張「白人至上」的仇恨組織就高達391個。其中,白人民族仇恨組織數量較2017年增加了55%。他們持續發動針對各少數族裔的襲擊,造成人員死亡,帶來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另一方面,這些「白人至上」種族組織通過各種手段擴大影響力,有着眾多狂熱的追隨者。除了發放傳單、遊行示威等傳統方式進行種族主義宣傳外,新媒體日益成為其傳播種族主義主張的「主要戰場」。這些組織大多已建立獨立運營的網站,鼓吹種族主義的優越性,通過推特等社交平台發表極具欺騙性的言論,以達到宣傳種族主義的目的。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人群聚集在明尼阿波利斯案發地默哀9分鐘29秒——這是警察用膝蓋跪壓弗洛伊德頸部的時長 (圖源@新華網)

(二)聯邦立法遙遙無期

自禁止「種族形象定性」的法案在國會提出伊始,幾乎每屆國會都會在譴責「種族形象定性」行為的基礎上進行立法活動,但每屆國會在這一問題上都沒能交出滿意答卷,甚至相關提案僅在立法程序的初步階段就宣告夭折。這主要是因為種族問題不再成為當今美國政府的首要議題。烏克蘭危機的懸而未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恐怖主義襲擊等問題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盡全力應對挑戰。

例如小布殊執政初期,他曾表達解決「種族形象定性」問題的決心。然而,猝不及防的恐怖主義襲擊徹底粉碎了美國社會終結「種族形象定性」的夢想,反恐彼時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在此後7年間的國情咨文中,總統除了表示政府持續關注經濟、就業、教育以及發展清潔能源等領域外,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的抗擊恐怖主義戰爭成為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務。奧巴馬特朗普政府更是無一例外。

拜登政府時期,「弗洛伊德案」的發生將全美反種族歧視的鬥爭推向高潮。當地時間2021年3月3日晚,美國眾議院以220票贊成,212票反對的票數通過了《喬治·弗洛伊德警務正義法案》(這是一項廣泛的警察改革措施,法案以2020年一名白人警察用膝蓋頂住脖子超過8分鐘後死亡的46歲黑人男子命名),旨在對執法部門的豁免權進行改革,禁止在部分執法行動中使用種族性剖析,禁止在聯邦毒品案件中籤發「不敲門搜查令」。值得注意的是,共和黨人無一表示支持,直至今日,該法案仍未生效。儘管「弗洛伊德式」的悲劇每天依然以不同形式重演,但卻無法獲得像民權運動時期那樣促成保障民權立法的階段性成果。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弗洛伊德的弟弟菲洛尼斯·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案」庭審結束後激動落淚 (圖源@必應)

(三)部分少數族裔損害群體形象

雖然美國少數族裔時常成為「種族形象定性」問題的受害者,但一部分少數族裔有害於社會穩定的行為在損害群體形象的同時,也加深了公眾的不信任感。一方面,非裔和拉美裔美國人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根據美國司法統計局發佈的《1980—2008年間美國的兇殺趨勢》報告,這28年間黑人兇殺犯罪的比例一直遠高於白人,僅2008年(當年黑人兇殺犯罪值歷史最低)黑人兇殺犯罪的比例也還是白人的7倍之多。另外,根據紐約市警察局記錄管理系統的有關種族犯罪情況的統計數據,在涉及槍擊、毒品、偷竊、謀殺等犯罪中,非裔和拉美裔群體的犯罪率遠高於包括白人在內的其他種族,一直處於紐約市高犯罪種族的榜首。

另一方面,少數族裔的犯罪問題直接影響了美國政府的政策制定。在毒品問題上,非裔和拉美裔群體受到波及最為嚴重。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於2003年發表的《種族與「禁毒戰爭」》意見書指出,在「扭曲的禁毒執法」中,非裔和拉美裔因被懷疑持有毒品而被搜身或攔截逮捕的幾率遠高於白人群體。這種禁毒執法過程中的種族差異自2010年以來就沒有發生改變。此外,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美國政府不僅擴大西南邊境巡邏隊數量,更賦予了執法人員在執法中考慮種族因素的權利。美國司法部甚至規定,「由於在執行保護國家邊界的法律時,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必然涉及考慮一個人的身份問題。因此,要以現行法律和憲法標準為準繩來運用種族或族裔因素。」

可以說,美國社會中少數族裔確實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僅敗壞了所在群體在美國白人眼中的形象,還進一步加重了白人對他們的猜忌與恐懼。同時,部分少數族裔違法犯罪事實確鑿,為政府出台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提供了借口,導致執法人員「種族形象定性」執法幾率增加,種族問題的解決難上加難。

種族形象定性:白人警察暴力——少數族裔的噩夢 @GDYT - 天天要聞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蔓延至學術界。 (圖源@必應)

三、結語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因美國警察針對少數族裔的片面執法行為而引發的種族衝突愈演愈烈,「種族形象定性」問題隨之引發熱議。然而,「種族形象定性」並不僅僅存在於執法領域,它更成為美國民眾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現象。無論是巴拿馬裔黑人血統的父子在駕車途中遭遇暴力執法,還是拉美裔女士在購物時因用西班牙語打招呼而被拘留要求確認身份,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不斷發生,美國「種族形象定性」問題似乎已經「退無可退」。儘管美國社會為解決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嘗試,但深刻的歷史根源與複雜的社會現實,都成為這一問題難以解決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鄧蜀生:《世代悲歡「美國夢」:美國的移民歷程及種族矛盾(1607—200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160頁。

[2] [美]邁克爾·克拉曼:《平等之路:美國走向種族平等的曲折歷程》,石雨晴譯,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第111-120頁。

[3] 何曉躍:《美國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回潮:特徵、成因及影響》,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年第3期,第109-113頁。

[4] 梁雅麗:《論美國社會中的種族形象定性》,碩士論文,山東大學,2021年,第47-52頁。

[5] 郝爽言:《美眾議院通過弗洛伊德法案,英媒:法案內容實際上備受爭議》,環球時報,2021年3月5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2AwZfpHE09

[6] 袁晴:《美國非洲裔男子被警方亂槍打死 非洲裔美國人:對生命的擔憂深入骨髓》,央視新聞,2022年7月11日,https://world.gmw.cn/2022-07/11/content_35874818.htm

[7] 趙挪亞:《美國警察有多暴力?CNN列了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觀察者網,2022年6月8日,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0_06_08_553365.shtml

[8] 孫浩、淡然:《校園槍案和射殺黑人報告再次凸顯美國「系統性失敗」》,新華網,2022年7月19日,https://news.sina.cn/gj/2022-07-19/detail-imizmscv2585252.d.html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四川發佈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 天天要聞

四川發佈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准,現將白潔等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白潔,女,滿族,1977年9月生,在職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 天天要聞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卡梅倫說英國不支持在拉法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英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拒絕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談到兩國在這方面存在「非常根本的差異」。卡梅倫周四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美國是以色列政府武器的巨大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 天天要聞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迎賓館會見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東一行。此次中國中煤在津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與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也與我市創新發展目標高度契合。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本期我們將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烏克蘭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也不斷地面臨著各種挑戰。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舞台上,烏克蘭人民一直在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戰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