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尹錫悅,小馬科斯訪美前在南海碰瓷中國,美國3方聲援菲律賓。5輪談判失敗後,中國「接手」俄烏和平進程。烏克蘭擬定5月發起大反攻。小馬科斯為何如此囂張?澤連斯基又能否一戰定勝負?
小馬科斯效仿尹錫悅,「碰瓷」中國訪美
4月30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如期抵達美國進行正式訪問。他在5月1日同拜登會晤,與拜登討論強化美菲同盟、擴大經濟接觸等事宜。為了在此次出訪中打動美國,小馬科斯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在南海製造出新的「爛攤子」,也要向美國交出「投名狀」。
在訪問美國之前,小馬科斯效仿韓國總統尹錫悅訪美前的舉動,主動製造了區域爭端。尹錫悅是發表不當涉台言論,小馬科斯則是渲染南海「中國威脅」。
在四月底,菲律賓就針對南海搬出了三步走的老套路:
第一步,由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出面,故意邀請美聯社、法新社等西方記者登船共同參與菲律賓首次1670公里的南海非法巡航,藉著西方記者「狐假虎威」,尋找「碰瓷」的機會。
第二步就是衝擊中國仁愛礁。兩艘菲律賓巡邏艇中的一艘故意靠近中國海警船,另一艘則停留在後方一公里處,讓西方記者拍攝中菲軍艦險些相撞的畫面,藉此造謠中國「欺凌」菲律賓,編造南海相關反華言論。
第三步則是對中國進行抗議,給美國一個介入南海的借口,以此作為小馬科斯訪美的「投名狀」,促成菲律賓與美國共同發表對中國的強硬聲明。
事後,法新社等媒體發佈了大量在南海拍攝的影像資料,其中中國海警船貼近驅離菲律賓小噸位巡邏艇的畫面頗為震撼,成為西方造謠中國「欺凌」菲律賓的主要素材。此外,這些媒體還拍攝了大量中國漁船在南海海域正常作業,以及菲律賓海警對中國漁船恐嚇喊話的照片,將其捏造為中國漁船進入菲律賓海域,受到菲律賓海警驅離。
這個老套路菲律賓已經不是第一次使用,在今年年初訪問中國之前,小馬科斯就大肆渲染南海問題,為自己的訪華行程創造籌碼。當時美國就對小馬科斯的態度頗為欣賞,並以此促成了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擴大。這次菲律賓故技重施,美國也立即利用起了菲律賓製造出的機會,開始在南海問題上大做文章,為菲律賓「聲援壯膽」。
美國三方聲援,為菲律賓壯膽
美國國內此次站出來聲援菲律賓的主要有三方力量:
其一是布林肯管轄的美國國務院。據美國國務院官網刊登的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29日發表聲明稱,菲律賓在南海巡航一事提醒人們,「中國在具爭議海域恐嚇並騷擾菲律賓船隻」,他還要要求中國「停止挑釁與不安全的行為」,威脅中國稱,針對菲律賓武裝部隊的任何攻擊,都將引發美國的回應。
其二就是美國總統拜登主導的白宮。在中菲關係因為南海接觸事件出現緊張時,白宮出面表示,拜登將與小馬科斯重申美國對菲律賓國防的「鐵甲承諾」。
其三則是美軍。據日本媒體《日經亞洲》報道,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上將在28日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聲稱,美軍已經準備好在南海援助菲律賓,以「遏制」中國在南海的「挑釁」。
這一系列支持菲律賓的發聲,無疑成為了小馬科斯敢在南海繼續挑釁中國的底氣。在29日啟程前接受採訪時,小馬科斯就信心滿滿的表示,他會在訪問期間重申美國與菲律賓促進彼此長久以來同盟的承諾,以促成亞太地區和全球其他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他顯然想用美國來壓中國一頭,以實現自己在南海的非法利益訴求。
這和小馬科斯訪美前對中菲關係進行的緊急滅火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4月26日接待來訪的中國外交部長時,小馬科斯還承諾要以交流的方式解決中非之間的矛盾,避免兩國間的問題擴大化,影響兩國正常關係。
為此,小馬科斯甚至還拿出了所謂的「三不準」政策,不允許美國在菲律賓美軍基地儲存用於台海的武器彈藥;不允許美國軍機軍艦在菲律賓美軍基地進行後勤補給作業;不允許美國以菲律賓美軍基地為起點發起進攻行動。在短短几天之後,他就再次翻臉,違背自己交流解決問題的承諾,在美國的支持下公然挑釁生事。
這種行為極大消磨了中國對菲律賓的信任,使中菲兩國的關係愈發緊張。
小馬科斯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的種種行為所消磨的不只有中國的信任,也有美國的信任。美國本身就將菲律賓視作自己控制南海的工具,不希望小馬科斯在中美之間反覆斡旋。現在美國為小馬科斯站台,只是因為小馬科斯交上的「投名狀」剛好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訴求,一旦未來小馬科斯再次變臉,來自美國的反噬也會隨之到來。
作為一個小國領導人,小馬科斯沒有正確的斡旋之道,在一個強求他人選邊站隊的國家與一個提倡區域和平發展的國家之間做出了完全錯誤的選擇。如果他在此次訪美行程中堅持綁定美國與菲律賓,未來菲律賓將失去迴旋的餘地,徹底成為美國在南海的傀儡。屆時,受傷的必然是菲律賓自身。
五輪談判失敗後,中國「接手」俄烏和平議程
在美國不斷強化遏制反華布局時,中國卻在另一處美國主導的區域衝突中發揮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作用。
在4月26日卓有成效的中烏對話之後,基於兩國領導人相互交換的意見與達成的共識,中方即將派遣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率團赴烏克蘭等國訪問,就談判化解危機同各方溝通。
這標誌着中國正在把勸和促談倡議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中,對於和平結束俄烏衝突來說至關重要。
在衝突升級之初,俄烏兩國曾經有過五輪談判,分別在白俄羅斯和土耳其舉行。在積極的交流之下,兩國一度達成了停戰的部分共識。但在西方的介入之後,俄烏雙方均在去年5月17日對外宣布和談無限期擱置。
所以中國的調停實際上是在俄烏雙方失敗嘗試之後的第二次俄烏和平議程。比起去年的談判,外界對這次和平進程的期望要更大。
因為中國此前已經有調解沙特伊朗的先例,促成出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和解在以往也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一成功案例使全球對中國的和平能力有了直觀的認識。
此外,中國還是西方公認唯一對俄羅斯有影響力的斡旋者,法國總統馬克龍、巴西總統盧拉等外國領導人在訪華後,都對中國調停俄烏衝突予以厚望。
再者,中國提出的和平倡議也獲得了廣泛認可,在中方12點和平倡議中,第一點就是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滿足了烏克蘭的要求;第二點則是均衡安全,讓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照顧了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因此兩國都對中國和平倡議表達了積極態度。
在俄烏兩國的雙重歡迎之下,中國的和平斡旋展現出了以往任何俄烏和平接觸都未有過的活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去年年底時也曾經嘗試過構建俄烏和平框架,但從未有任何國家像中國一樣得到交戰雙方的共同認可,
這使中國成為了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可能調停俄烏衝突的國家。通過這一和平斡旋,中國也可以向全球展現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彰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使美國費盡心機對中國的遏制無效化。
不過,我們仍然要注意一個問題——中國在去年的g20峰會上就已經提出,烏克蘭危機是一個複雜問題,複雜問題必須要有複雜解法。這就意味着中國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促成俄烏和談。
而且在調停的實際操作中,中國要格外小心謹慎。《明報》在4月30日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就指出,中國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俄烏當前的和平態度都只是表象,雙方的戰爭資源尚未耗盡,都不願意在和平問題上向對方妥協。俄烏雙方仍然有可能展開大規模攻勢。在複雜的國際背景下,中國需要制定出長期化的戰略,以應對俄烏衝突漫長的調解過程。
俄烏戰場所反映的現實也確實如此——在中國為兩國和談開創出新局面時,俄烏兩國並沒有急於推動談判,而是希望以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創造談判籌碼,短期內,俄烏局勢發展仍然會以雙方交戰為主。
殘酷的消耗戰中,烏克蘭將發起春季攻
現在的俄烏戰場正處於一個相當微妙的時間節點。5月9日是俄羅斯紀念二戰德國投降的勝利日,由於俄羅斯方面對特別軍事行動賦予的去納粹化定義,這個日子對俄烏雙方來說都有着重要的政治意義。
因此,兩國不約而同的放下了和談的議程,在近期發起了更猛烈的攻勢。
在4月28日到30日期間,俄烏雙方都發起了兩個月以來最猛烈的襲擊,大量俄軍巡航導彈轟炸了烏克蘭城市與軍事目標,墜落的導彈殘骸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烏克蘭方面則以自殺式無人機回擊俄羅斯,同時在頓涅茨克方向以空前的強度炮擊頓涅茨克城,同樣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在雙方戰況最為激烈的巴赫穆特,俄軍與瓦格納部隊在4月29日時完全切斷烏軍了公路補給路線,並在30日時佔領了超過92%的城區面積,但烏克蘭軍隊非但沒有退縮,還調集更多部隊,通過最後一條土路進入城市,繼續與俄方展開殘酷的巷戰,以每一棟樓、每一個房間的形式爭奪城市控制權。
雙方都在以一種極為慘烈的方式,奪取在5月9日勝利日之前的戰果,並竭力阻止對方在這個關鍵輿論節點獲得優勢。在勝利日之前,雙方還會展開更大規模的攻勢,烏克蘭的反攻也將在五月份全面展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4月29日的一次訪問中就表示,烏克蘭確實有反攻計劃,而且烏克蘭將來「一定會反攻」,並收復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
負責巴赫穆特方向主攻的瓦格納集團領導人普里戈金也在接受俄羅斯戰地記者採訪時表示,他預期烏克蘭將在五月中旬展開反攻,而現在瓦格納的彈藥嚴重不足,在俄羅斯軍方領導層缺乏重視的情況下,瓦格納得到的炮彈只有所需的百分之10到15%。如果俄羅斯國防部不能為瓦格納提供充足的炮彈,五月份的反攻可能會成為俄羅斯的「一場悲劇」。
目前,烏軍已經開始進行破壞俄羅斯後勤保障的反攻前置階段。據烏克蘭南方司令部發言人古梅紐克對外公布的消息,29日克里米亞一處石油碼頭遭受自殺式無人機襲擊,就是烏克蘭反攻行動的一部分。在此次襲擊中,大火吞沒了超過1000平方米的範圍,燒毀了四個儲油罐,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對俄羅斯的後勤補給造成了嚴重打擊。
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29日曾反駁澤連斯基有關反攻的說法是「妄想」,宣稱俄羅斯應該同樣發起大規模攻勢,通過大量殺傷烏克蘭人員和軍事裝備,對烏克蘭造成「最大的軍事失敗」,以挫敗烏克蘭的反攻,瓦解澤連斯基政權。
總而言之,俄烏戰場當前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態,雙方的大規模攻勢一觸即發。但依據此前兩國在戰場上的表現來看,互相進行的大規模攻勢很可能無法帶來所謂「決定性的勝利」,只會讓戰爭進一步升級。
但現在俄烏雙方均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或許雙方要等到此次攻勢之後,才能重新關注和談議程,中國真正發力的時間點,也會是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