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先訪越南,再去日本,他到底想幹什麼呢?
周末我開了一個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中美關係與東北亞局勢,和好多專家聊了一下。中美關係,東北亞局勢說起來很大的話題,涉及到中美兩國關係,涉及到中日韓,還有周邊國家不停的發射導彈,甚至俄羅斯對這一局勢這裡也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複雜。
有人講,21世紀是亞洲世紀,而亞洲世紀最重要的點就在中國及其周邊。我個人理解起東亞局勢來,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中日韓三個國家的關係,而中日韓三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也是和美國息息相關,也是整個東亞穩定與否的一個晴雨表。中日韓關係好的時候,各方領導是相互訪問,三國會召開總理會。甚至說,在2010年開始,中日韓還在討論建立自貿區,想想如果中國、日本、韓國建立一個自貿區,它的規模是可以直逼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自貿區的,而其活力,以後發展的潛力遠超北美。
歐洲的一些自貿區甚至都比不了這些,就關係好的時候,大家都在談這些,甚至關係好的時候,美國國務卿來訪問,也是日本韓國走一遭,然後中國走一遭,這時候說雙方是一個合作的關係,就是中日韓合作,也不排斥美國的某種程度的參與。但是這些年,整個東北亞局勢可以說是急轉直下,中日韓三國之間是矛盾重重,中國和日本不必說了,中國是關注歷史問題,關注釣魚島問題,認為台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但是美國在這些方面是一直在拉日本。
日本在尤其是岸田文雄就任首相以後,也是擺出了一副更堅決的姿態,就是中立,其他都不要了,甚至說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樣的話,和美國是走得很近。前些年中國還有專家覺得,日本還是可以合作,是不是美日之間,他們還是有矛盾的,現在看美日之間,日美聯盟這一基礎還是很雄厚的,拉日本的話就不要說了,不要想了,但回頭再看,關鍵的一個變量是韓國。
前些年中韓關係是很好的。中韓之間從20世紀初就開始經貿,經貿額每年都會大幅的增長,而同時,中國的漢風流到了韓國,韓國的韓流也在中國青少年裡邊很受歡迎,前些年什麼來自星星的你,什麼啤酒炸雞等等,這些韓劇還是在中國國內相當受歡迎的,那同時也幫助韓國賺了不少外匯。
但是在2015年,因為薩德事件,也就是說韓國要部署薩德導彈,對中國北方的安全會構成威脅,導致中韓關係急轉直下,後來文在寅當政時期,雖然有所緩和,但實際上薩德並沒有完全解決,只是說把矛盾掩蓋了。
而韓國明星們在中國市場上賺錢出名的夢想,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這兩年,隨着中韓政治關係變冷,民間對中國的情緒也很大,最近說有沙塵暴,北京有沙塵暴,沙塵暴也到了首爾,韓國人就說沙塵暴是中國製造的,要對此來討伐中國,但也有專家研究一下,後來發現沙塵暴原始是蒙古國,那才是真正的源頭,說這裡邊好的時候大家可以共同防沙治沙,不好的時候就開始相互的指責、譴責。
現在韓國國內是厭華情緒是比較激烈的,而同時韓國的總統尹錫悅冒着很大的風險放下歷史的包袱,和日本去修好,甚至法院通過的讓日本公司賠韓國勞工的案子都給擱下了,讓韓國企業捐款把這事解決了。
我看到美國有個評論說推動日本和韓國走在一起的就是中國,因為中國的強大讓他們感到害怕,當然了,別人怎麼做我們是決定不了的,中國只能是說按照自己的既定規划走自己的路,但是中美關係與東北亞局勢,包括中日韓關係,下一步它的長遠發展如何?
我們說遠親不如近鄰,如何讓近鄰更多的支持中國的發展,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這些確實時時刻刻是需要思考,需要牢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