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銀行業危機已經暫時平息,但看似平靜的水面,早已暗流涌動。據環球網報道,為了抵消銀行業動蕩所帶來的影響,中東七國突然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令美國措不及防。
一覺醒來,多國向美國說「不」
近日,在沙特帶頭宣布將原油日產量削減50萬桶後,阿聯酋、伊拉克以及阿爾及利亞等6個國家紛紛響應。要知道,以上國家均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成員,這次在石油減產的問題上如此團結,充分地說明了他們對於美國操縱國際油價一事早已忍無可忍,現在打算用實際行動來對美國說「不」。
更重要的是,同一天,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也表示,考慮到全球石油市場的現狀,俄方願意將石油日均減產50萬桶的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產油國紛紛減產,這對於全世界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重磅炸彈」。
有分析認為,產油國主動減產有好有壞。一方面會刺激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很可能會再次加劇通脹問題。不得不說,這對於現在通脹問題日益嚴重的美國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為了應對通脹問題,美聯儲採取十分激進的加息措施。眼下,產油國宣布減產石油,進而會給美國帶來新一波通脹衝擊,屆時美聯儲將面臨前所未有困難和挑戰。還有一點,沙特等國的這個決定很可能會使西方對俄制裁「變得徒勞」,也就是說,拜登政府的苦心經營可能被粉碎。
危機接踵而至,拜登:不明智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美方表示:考慮到市場的不確定性,在此時此刻減產並不可取。另外,美方會重新評估美國與沙特的關係。這一番「口頭警告」,很可能會讓美國和沙特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沙特出此「下策」呢?據英國媒體透露,在此之前,拜登政府曾答應,一旦油價下跌,美方將會購入沙特的戰略儲備石油。但上個星期,美方突然出爾反爾,令沙特方面十分不滿。有句老話說的好,有因必有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分析認為,這次產油國突然減產,不僅說明了美國的霸權地位正在消退,也體現了美國在歐亞大陸政治影響力正在逐步下降。在過去的幾百年里,由於美元的廣泛應用,使得美國在世界上了佔主導地位。也因為如此,美方利用自己的霸權地位,堂而皇之「壓榨」其他國家,使得美元喪失信譽。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了去美元的道路。
印度先發制人,去美元化一發不可收拾
確實如此,如果說產油國突然減產,直接將美國推上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而美元的地位開始動搖,則是美國另一重危機。近日,印度外交部表示,已經與馬來西亞達成了重要共識,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可以使用盧比結算。也就是說,印度和馬來西亞之間的往來將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可以直接用盧比進行結算即可。
大家都知道,目前已經有不少中東國家為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開始使用本幣結算。作為美國長久以來的夥伴的印度,也邁出了去美元化的重要一步,這對於美國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如果美方繼續一意孤行的話,想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去美元化這場戰役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