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度,澤連斯基總統席捲歐美日韓國家的全球巡迴視頻演講,那個火爆場面,堪比當下的國際巨星。
只要他身着凸顯肌肉的緊身「半永久戰時套裝」的畫面出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議會現場,全體議員都會激動地集體起立,掌聲排山倒海,經久不息。
甚至,在素以散漫和個人主義著稱的美國,竟然有國會議員因為在澤連斯基視頻演講現場的第二次集體起立鼓掌的時候,停了幾秒鐘看了下手機(下圖),馬上遭到了人肉和一連串的批評....
甚至有政客在社交媒體上指責這位叫做格林的美國共和黨議員是「佐治亞州人的恥辱」、「一個國際尷尬」、她沒鼓掌的行為「令人作嘔」。
很多主流媒體,也開始「跟蹤報道」這個「國會鼓掌懸疑事件」。
新聞周刊相關報道
CNN還專門發佈了相關視頻和非常詳細的說明,進行深度分析,並得出結論,格林確實是鼓掌了,總計一共四次——1.在澤連斯基出現在大屏幕上後;2.在佩洛西對烏克蘭駐美國大使的出席表示歡迎後;3.在佩洛西介紹澤連斯基後;4.是在澤連斯基演講結束後。
其中,在第二次的時候,格林先是鼓掌了大約3秒鐘就突然停止了鼓掌,貓腰拿起手機看了6秒,隨後又繼續鼓掌了11秒鐘。那段在網上流傳的「大不敬」的視頻,正好就截取了中間的這6秒鐘。
就是這六秒鐘,女議員被抓了小尾巴
即便如此,民主黨議員們仍舊心有不甘,堅持指責格林表現的不認真,帶着「同情俄羅斯」的情緒——因為她看起來給澤連斯基的掌聲不如其他許多國會議員那麼熱烈。她起身鼓掌的四次,每一次都顯得不是很「認真」...
這....好傢夥,似乎就差直接說——大膽!斯基總統的演講,你竟敢不鼓掌,不熱烈鼓掌!
顯然,視頻演講都如此火爆,更別提那些政要們親自拜訪斯基總統本人的「朝聖」場面了。
深情對視中
特別是去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歐美政壇大佬們紛紛以奔赴烏克蘭基輔與「屠龍硬漢總統」澤連斯基會面為榮——凡是主動來「聖地」跟司總統握過手的,都被視為自由世界的同志和戰友;不來和沒做表示的,則被懷疑是俄奸反動派。
結果,烏克蘭首都基輔,簡直成了歐美各國高官的「網紅打卡聖地」,「到此一游」被認作是正義和勇敢的象徵。
那個階段,各國政要們如果打算去烏克蘭跟司機總統握個手合個影,似乎都得耐心排隊等着叫號了。
柔情似水的對視中
誰能想到,風水輪流轉,到了2023年3月,在奧地利國民議會大廳,當澤連斯基的視頻切換到現場大屏,幾名奧地利議員直接拂袖離去,並在座位上留下了寫有「和平的位置」和「中立的位置」的卡片。
據媒體報道,這些選擇離席抗議演講的奧地利議員,均來自其國會第三大黨——自由黨。
奧地利自由黨是個右翼民粹黨派,保守主義傾向明顯,並自認為是奧議會中唯一的一個認真遵守「永久中立」立場的黨派(1938年德國強行把奧地利「合併」,戰後,奧地利獨立,並確立了永久中立國的身份)。
再往前,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場貿易區曾直接拒絕了澤連斯基在峰會上發表講話的請求。
還有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也婉拒了澤連斯基想露面說兩句的申請。
美國《名利場》雜誌網站刊登新聞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再次遭到了奧斯卡獎主辦方的拒絕
不過,即便那些奧地利議員離開了議會現場,但他們走在街上,回到家裡,電視上播的,網絡給推送的,仍舊會傳出那個揮之不去的聲音——我真慘,真的……
堪稱歐美政壇的「婦女之友」
這裡隨便節選幾段斯基總統之前的演講:
在過去的幾天里,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跟人問好,因為我不能說早上好,也不能說下午好或晚上好。我不能,這是真的,因為每天對一些人來說,這一天對一些人來說都不好,因為這一天也許是他們的最後一天...
或者是這樣的,
今天早上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悲慘的一天....我想聽見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所以,一定要證明你們會和我們並肩作戰;證明你不會對我們棄之不理;證明你們是血濃於水、骨肉難割的歐洲人...
講真,你確定和俄羅斯同宗同源的烏克蘭人,跟盎撒人「血濃於水」?況且,如今歐洲盎撒人的大本營——英國,當家的可是個印度裔。
作為中國人,斯基總統的演講聽多了以後,肯定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魯迅筆下的一位經典人物。
祥林嫂——「我真慘,真的」。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還都能興緻勃勃地聽她回憶兒子阿毛被狼叼走的細節,看到她哭哭啼啼的難受也會主動安慰一下。但時間長了,這麼一遍又一遍地,周圍的人,都煩透了。
然而,祥林嫂卻從此瘋癲了,見到誰依舊還在淚眼婆娑的哭訴——「我真慘,真的」,結果,回應她的,就變成了詛咒和破口大罵了。
很明顯,斯基總統的演講,講着講着,似乎也成了烏克蘭版的「祥林嫂的故事」。
一開始,被打造成了「屠龍勇士」的澤連斯基隨便一說,就會博得滿堂喝彩,講到動情處,隔着屏幕都能把台下聽眾感動的流下眼淚。
各國議會更是以請他發表講話為榮。正如前面說的那樣,但凡他出席的地方,哪怕多數時候,僅僅是個視頻演講,現場也會座無虛席,掌聲經久不絕。
但是....那架不住你天天擱這兒「我真慘,真的」的嘮叨啊。
更招惹厭煩的是,除了賣慘,斯基總統還在一直伸手討要,不斷喊話歐洲,直接把援助烏克蘭和西方最愛裝裱的「政治正確」、「民主立場」進行了深度捆綁。
在這種語境下,有關援烏事宜,歐洲稍有不情願,就會被扣上「同情俄羅斯」,「姑息暴政」、「踐踏民主」的帽子。
畢竟,從一開始起,對抗的氣氛都做足了,再抽身已經不太容易了。
什麼活動,都得請他來講一講,才算「政治正確」
但尷尬的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原本沒開打的時候,他們跟俄羅斯的糧食、能源買賣可做得好好的,如今為了制裁俄羅斯,歐洲自己的日子也越過越難。
更何況,歐洲國家們也絕不會為烏克蘭而放棄自己的核心利益。
然而,斯基總統還是拿着「我真慘」、「我幫你們抵抗了俄羅斯暴政」這兩件套,喋喋不休的索取,視歐洲的援助為天經地義,擺出了一副斗米恩、升米仇的姿態…
簡單說就是,澤連斯基講着講着,就化身成了現代「紅衣大主教」,他的巡迴演講,如同在出售贖罪券。
叮噹,豹2十輛,歐洲的靈魂就可以上天堂了....否則,你就是民主的叛徒,將在地獄的烈火中接受懲罰。
但事實上,「紅衣大主教」的「救贖」,已經漸漸地成了「祥林嫂沒完沒了的哭訴」。感覺力度不夠,還把自己的老婆澤連斯卡婭也拉來組團,分頭去演講賣慘。
最後,再簡單說說,為什麼在「援助」烏克蘭的議題上,美國顯得比其他北約國家,都要大方和痛快的多。
因為,它划算啊。
烏克蘭接受的「美國援助」,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據《美國對烏克蘭民主防衛租借法案》進行操作的。
2022年5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2022《美國對烏克蘭民主國防租借法案》
這個「援助」流程大概是——美國政府從軍火公司那裡採購武器,買完武器之後有償「租借」給烏克蘭;而所謂的「租借」對象,大部分都會消耗在戰場上,效果基本等同於「購買」,只不過走了一種「先用後付」的形式罷了。
據一些媒體報道,有關烏克蘭將來償還美國的途徑,除了常規支付手段外,可能還包括出租農用土地、讓渡一部分經濟和軍事權益等等。
翻譯過來就是——華盛頓要和俄羅斯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
相比之下,歐洲那邊提供的主要是低息貸款和賒賬的武器裝備,具體應該怎麼算怎麼還,至今仍然沒有捋清楚太大頭緒——要知道,截止到2023年1月,烏克蘭已經欠了歐盟至少132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英國)。
可以說,這場戰爭,流血的是烏克蘭人民,遭殃的是歐洲的民眾,壓扁的更是他們的錢袋子,養肥的是貪得無厭的美國軍工寡頭,填飽的則是美國的能源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