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助力和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鄉風文明建設是農業農村發展的總要求之一。農耕文化培育和滋養了中華文明,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在鄉村這個載體上,不僅需要以社會公德等內容為主的精神文明建設,還需要堅定鄉村優良文化的信心,並加以推廣和繁榮。
近日,南充市高坪區人民法院闕家人民法庭就有一起修復親情、促進鄉風和睦的案例。
女兒執意要賣房
母親起訴要房款
闕家鎮溪頭村周某和陳某系母女關係,早年雙方共購買了兩套房屋,分別登記在母女名下,母親居住登記在女兒名下的房屋,女兒居住在登記在母親名下房屋。後女兒經母親同意將登記在母親名下房屋出售用於購買其他房屋,母親一直居住在登記在女兒名下房屋。今年因登記在女兒名下房屋涉及抵押貸款,銀行需要處置該房屋,女兒為儘快還清貸款,要求銀行儘快處置該房屋。母親即將面臨居住房屋被處置的狀態,故向法院起訴要求女兒返還女兒已出售房屋房款。母親因擔心自己將來無家可歸,到法庭訴說案件情況時情緒激動。

家事糾紛無小事
暖心調解解心結
為了儘快平息母女倆的紛爭,促進鄉風文明和諧,闕家法庭分別與雙方當事人多次溝通,下沉村社,了解矛盾產生的癥結,並從親情角度感化雙方。因雙方均堅持案涉房屋歸自己所有,爭議較大,經多次向女兒陳某釋明法律規定、傳統民俗觀念,陳某終於同意由其母親享有房屋居住權。
承辦法官深知一個糾紛解決不好,往往意味着一段關係破滅,因此並沒有簡單地一判了事,利用雙方當事人下班後均有時間的情況,組織雙方當事人再次到法庭,挑燈敘舊,共同回憶成長的點點滴滴,女兒陳某最終意識到自身的行為考慮不周,並許諾一定會與母親和好如初,雙方最終達成共同所有案涉房屋的和解協議。化解糾紛出門,滿目已是萬家燈火。

家和萬事興
國泰千家歡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看似一件小小的家庭糾紛,卻是家和萬事興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高坪區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柔性司法」理念貫穿於審判、執行等法院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以「無形勝有形、柔弱勝剛強」的糾紛化解力,實現司法力度和溫度的深度融合。堅持健全人民調解機制,公平處理矛盾糾紛,實現「矛盾就地化解、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妥善化解家庭矛盾,引領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精準解紛能力,做好鄉村發展和諧、鄉村持續振興的服務者。
來源:南充市高坪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