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日前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馬默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在下周一道訪問中國,歐盟外長博雷利也稱將訪華,並且支持俄烏問題上中國提出的方案。
此外西班牙媒體報道,西班牙即將接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準備於下周訪問中國,其表示「世界必須傾聽中國的聲音,以結束烏克蘭戰爭」。
在這之前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已經訪問中國。
而在歐洲領導人爭相訪華之際,正在訪問加拿大的美國總統拜登,也在「挂念」中國,不過與歐洲領導人爭相訪華不同,拜登念叨的卻是打壓中國。
據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消息,針對美加總統會晤期間,屢屢炒作涉華議題、藉機抹黑中國的舉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在加拿大眾議院大演講時說自己要為「為中國鼓掌」,意識到誇錯國家之後,拜登立刻改口,稱想說的是「為加拿大鼓掌」,尷尬之餘拜登又解釋稱「你們知道我在想中國,但我還不想談論這個話題」。
1.歐洲需要中國大市場
眾所周知,在過去十年里,中國已經是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對歐洲經濟有着重要影響,正因如此,在美國想要拉攏歐洲國家遏制中國發展時,歐洲各國才會在對中國制定政策上分歧不斷,不能達到共識。
比如德國,在歐洲討論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時,朔爾茨卻率領一個由企業高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其中有大眾、寶馬、西門子等12個行業的企業,幾乎都是德國最知名的大企業。
其中一些企業在中國發展可以說是上百年,所以對德國企業來說,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將會遭受巨大損失。
因此在歐洲國家受美國言論影響,想要制定策略「制華」與中國「脫鉤」的態度上,德國企業很清晰地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明確中國必須存在,也不能擺脫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同時還有許多歐盟成員國也表示,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歐洲應與中國保持接觸,不能沒有中國,因此在朔爾茨訪華回國後表示,中國崛起並不是被排擠孤立或與其減少合作的理由。
2.中俄領導人會晤產生影響
除經濟原因外,近期中俄兩國領導人會晤,對烏克蘭危機聯合發表聲明,也是西方國家領導人想訪問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俄兩國領導人會晤是全世界的焦點,特別是針對俄烏衝突問題,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
美國政治新聞網分析稱,重視中國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扮演的角色,是歐洲領導人爭相訪華的原因之一,這對歐洲很重要,中俄關係的鞏固,使其感到尤為擔憂,認為應該做點事情。
而此前美西方國家就與中國在安全、貿易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時產生分歧,且這種分歧正在加劇,歐盟各國在是否需要用強硬態度對華的問題上,也未形成共識。
有歐盟官員就指出,儘管中國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歐盟有一天將會需要,對此有很多成員國表示認可,而朔爾茨訪華回國後,稱此行最大價值在於,與中國領導人宣布在俄烏衝突中不可以使用核武器。
所以可以說,對歐洲來說烏克蘭危機是一大痛點,而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其很關注的點,這一點從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呼籲「傾聽中國的聲音」就足以看出。
同樣在中俄元首會晤後,就中國領導人訪俄情況,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應約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電話。
需要注意到,中方在新聞稿中的措辭是「應約」,所以證明法國是很關心這個問題的,在此次通話中,博納也表示,法方願意同中國共同努力,尋找和平解決俄烏衝突的方案。
而馬克龍最新發言也體現出緊迫感,其表示「必須儘可能讓中國站到我們一邊」。
所以在對中國政策問題上,歐洲不會再被美國拖着走,因為中法、中德,中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之間都有着共同利益,畢竟歐洲不是美國。
反觀美國就沒有歐洲一些國家明智,又想與中國對話,又使勁兒挑釁中國。
3.拜登確實很「挂念」中國
本周早些時候白宮承認拜登迫切想要和中國領導人通話,再加上其在加拿大眾議院演講時口誤,充分說明了美國總統的確很「挂念」中國,無時無刻想與中方溝通。
拜登如此朝思暮想地思念中國,總結起來其實就兩個原因,第一是美國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想要求助中國幫忙緩解。
這一點其實不用多說,美財長耶倫多次表示想要訪華,就表現了美國找中國解決債務問題有着很強的執念,但根據路透社的說法,中國並不想接受美國的對話呼籲,稱有消息人士表示「中方沒有興趣與拜登通話」。
第二是在俄烏衝突問題上,中國提出的勸和促談、政治解決方案,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認可,擔憂國際社會對自己不斷援烏延長戰事的行為產生抵觸。
如此一來,美國利用烏克蘭削弱俄羅斯、捆綁歐盟的計劃不僅會落空,還會讓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大漲,所以美國一方面想要阻止中國斡旋,另一方面又想找上中國合作,避免自己被排除在外。
然而世界局勢是不斷動態變化的,不進步改變的恰恰是美國,只能說一意孤行反被國際社會孤立,完全是美國自找的,怪不得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