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顫巍巍的列車正在緩緩從畫面中駛來,鐵軌年久失修,列車在上面行駛非常顛簸,鐵軌上長滿了雜草,當列車壓過鐵軌時,還能聽到雜草被碾壓的聲音,而四周都是枯萎的樹木,彷彿世界末日最後一班列車。而這一幕發生在美國,這是在連接美國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納州鐵路上行駛的火車,雖然火車的行駛速度被視頻發佈者快進5倍,但看起來仍然十分緩慢。網友藉由此視頻諷刺美國有「世界上最糟糕的火車軌道」。
這個2月份對於美國普通民眾來說非常不友好,在美國多地發生了至少四起列車脫軌事故。最嚴重的是在2月3日,俄亥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交界處的一個名叫東巴勒斯坦的小鎮上,一列載有危險化學品的列車脫軌後發生大火,包括氯乙烯在內的化學物質隨着有毒的煙柱四散開來。
出事貨運列車超100節車廂,有約50節車廂脫軌。其中20節運載着有毒物品,包括5節運載着壓縮氯乙烯的車廂。
魚翻肚了 雞狗也死了 民眾出現身體不適等癥狀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附近的河流中出現了死魚、死青蛙,數量達成千上萬條之多。媒體曝光了民眾家中的雞突然死亡、狗也死了,狐狸出現恐慌,其他寵物也患上疾病。居民們抱怨自己出現頭痛、眼睛灼痛和喉嚨痛的癥狀。
事發小鎮東巴勒斯坦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小鎮的工業比較發達,目前經濟已經衰退。小鎮上有4700名居民,當地居民的收入低於全美平均水平,而且處於經濟下滑狀態,本次事故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對東巴勒斯坦小鎮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氯乙烯有多可怕?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氯乙烯可能會導致患肝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增加。除此之外,泄漏的物質還包括丙烯酸丁酯和少量無害的潤滑油。公開資料顯示,丙烯酸丁酯是一種透明無色液體,帶有強烈的水果氣味,用於製造塑料和油漆,可吸入、攝入或通過皮膚吸收。據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它會刺激眼睛、皮膚和肺部,或導致呼吸急促,反覆接觸將導致肺損傷。
也有不少消費者擔心,事件發生後當地生產的牛奶和飲料還能正常飲用嗎?對此,乳業分析師指出,氯乙烯作為一級致癌物,在自然界中能夠存在較長時間,相關有毒物質會滲透於當地土壤、地下水、湖泊水中,對當地生態系統會造成嚴重破壞,短期內不建議消費者食用該地生產的牛奶、飲料等食品。有專家警告稱,泄漏事件造成的影響可能長達20年,可能會以居民患癌或地下水污染的形式出現。
除了氯乙烯之外,列車上還裝有乙二醇單丁醚、丙烯酸乙烯酯、異丁烯等有毒化學品。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接觸乙二醇單丁醚會刺激眼睛、皮膚、鼻子和喉嚨,出現頭痛和嘔吐等癥狀,與致癌物質丙烯酸乙烯酯接觸,會刺激皮膚和眼睛,吸入會刺激鼻子和喉嚨,導致呼吸短促和咳嗽,吸入異丁烯也會導致頭暈和嗜睡。
美政府官員:空氣和水都是安全的
外界稱此次化學品泄漏事故是「切爾諾貝利2.0」,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視為上個世紀最嚴重的核泄露事故,用這個名稱來形容此次事件可見危險性。不過,美國地方官員堅持認為空氣和飲用水目前都是安全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也同樣表示,東巴勒斯坦城未發現空氣中存在「任何程度的擔憂」。面向東巴勒斯坦城居民的強制疏散令8日撤銷,理由是樣本監測顯示當地空氣和水體安全。鐵路工會的官員則稱,他們早就警告過,由於鐵路預算的削減妨害到安全措施,類似的事故可能發生。
民主黨籍交通部長:都是特朗普惹的禍
2月13日,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出席全國縣城聯合會年會,對於受到民眾普遍關注的列車脫軌事件,布蒂吉格隻字未提,卻對拜登政府主推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加以稱讚。交通部長布蒂吉格甚至甩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4日,布蒂吉格在推特談及俄亥俄州事故時稱,拜登政府在鐵路安全問題上採取了多項行動,反倒是特朗普政府曾在2018年廢除了一項要求運載易燃液體的列車必須使用電控空氣(ecp)制動系統的法律規定,導致交通部在安全監管的問題上「力有不逮」。
布蒂吉格不負責任的發言引起了共和黨人的反彈,共和黨籍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當地時間16日致信美國總統拜登,要求他解除交通部長布蒂吉格的職務,理由是這位出生於1982年的年輕人「嚴重的無能和冷漠」,使美國人的安全受到威脅。
小鎮居民怒開市政會 涉事公司代表卻不來了
在2月3日「毒列車」脫軌事件過去近兩周後,2月15日,事發小鎮——俄亥俄州哥倫比亞納縣的東巴勒斯坦城在當地一所高中體育館裏,舉行市政會議。到場的有鎮長特倫特·科納韋和數百名憤怒的居民。鎮長表達了他在與鐵路等部門交涉時的挫敗感,並表示自己也「沒有安全感」。
但有意思的是,正在風口浪尖上的出事列車背後公司——諾福克南方公司卻沒有派人參加此次會議,原因是「擔心人身威脅」。在一份聲明中,該公司稱其希望在這次會議上與居民們分享正在採取的措施,但話鋒一轉表示,「不幸的是,在與社區領導人磋商後,我們越來越擔心由於外部各方參與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對我們的員工和社區成員的人身威脅越來越大(the growing physical threat)。」
數十位居民無法找到傾訴的對象,把火力對準了可憐的鎮長,鎮長用擴音器不停喊話,希望能夠與民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這家公司的ceo艾倫·肖(alanshaw)拒絕接受任何採訪並且未對「毒列車」脫軌一事進行任何錶態。該公司一名發言人在聲明中解釋稱,涉事列車的重量分佈在運行過程中是「均衡的」,列車中間還配備了一節「有助於管理列車動態受力並減少機械故障」的機車。
「毒列車」脫軌或因為過長和超載脫軌前曾發生故障
據美媒報道,多名知情工作人員透露,涉事列車在脫軌之前至少發生過一次故障,脫軌可能與列車過長、裝載貨物重量過大有關。
報道援引知情員工的話稱,涉事列車於當地時間2月1日晚間從美國伊利諾伊州麥迪遜出發,共有151節車廂,長約2834.6米,重量達18000噸。在3日的脫軌事故前,列車至少發生過一次故障。這些知情員工認為,列車過長和過重很可能導致了這次故障,並最終引發脫軌事故。
事情還沒完,就在俄亥俄州「毒列車」還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位於密歇根州底特律范比倫鎮也遭遇了一起列車脫軌,幸運的是事故並未引發大火,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巧合的是,密歇根州出事列車和俄亥俄州的「毒列車」同屬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
超過房地產和煙草業 鐵路運輸是美國最賺錢的行業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美國經濟非常依賴鐵路運輸。貨運鐵路在美國的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用於運送集裝箱進出口產品,以及運送煤炭和石油。根據英國新聞雜誌《經濟學人》的文章,「它們被業界一致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從1981年到2000年間,運力提升了172%,而費用則降低了55%,鐵路在美國貨運市場中的佔比上升到了43%,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主要運港口卸下來的集裝箱。
美國今日的強盛很大程度得益於鐵路運輸的發達,早在19世紀60年代,美國就建成了首個橫貫東西海岸的鐵路大動脈,對美國西部的人口和經濟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促進了從過去幾十年間處於主導地位的「四輪馬車隊」(wagon trains)向一個現代化的交通運輸系統的轉變。這條鐵路也是時任總統林肯的主要政治遺產。
儘管如今美國國內的機場數量是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高昂的空中運輸成本讓很多機構望而卻步,而卡車運輸則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鐵路運輸依舊是性價比最高的運輸手段,時至今日,全美大約三分之一的貨物通過鐵路運輸,而且鐵路貨運每噸每英里排放的溫室氣體僅為卡車的十分之一。
根據《美國交通雜誌》的數據,截至2019年,鐵路成為美國最賺錢的行業,利潤率為51%。相比之下,房地產排名第二,為41%;煙草排名第三,為31%。
當然美國鐵路運輸賺錢只是貨運鐵路這部分,美國客運鐵路一年不如一年,到現在已經成為了雞肋。不過在上世紀70年代,美鐵曾經也有把自己打造成日本新幹線那樣的鐵路公司的野心。
美國國會在1980年推出了放鬆對鐵路行業管理的《斯塔格斯法》(staggers rail act),自此之後,美國幾乎所有貨運鐵路都是私有,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些私營企業追求將成本降至最低,「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就出現了文中開頭的一幕,一列顫巍巍的火車行駛在年久失修的鐵軌上。
5000米的美國貨運列車是超長版「貪吃蛇」
今年2月,美國多次發生列車脫軌事故並不是偶然,實際上,貨運列車脫軌在美國已經是家常便飯,美國運輸統計局數據顯示,1990-2021年,美國共發生了54539起列車脫軌事故,平均每年1704起,平均每年有4人在脫軌事故中死亡。根據美國聯邦鐵路管理局的數據,過去十年間(2013-2022年),美國共發生列車脫軌事件12441起,平均每天3.4起。
直到許多家美國媒體曝光了2月3日發生的化學品泄漏並引發大火的脫軌事故,才真正引起了外界的關注。而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是美國鐵路貨運巨頭之一,對它來說,脫軌事故並不陌生。2021年這一年,諾福克就發生了144起脫軌事故。
俄亥俄州「毒列車」長達2800米,重18000噸,但這不是美國貨運列車中最長、最重的。為了節省運輸成本,美國大部分貨運列車的長度就從2000米增加到5000米以上,車廂超過了200節,是巨型「貪吃蛇」。相比之下,歐洲的貨運列車不超過750米,重量在300至400噸。
因為長度太短、重量太輕,歐洲的貨運列車竟然曾經遭到過美國同行的嘲笑,被稱之為「迷你列車」。
歐洲列車為什麼不肯變長,根本原因是歐洲大部分鐵路是國有的,而且大約79%的歐洲火車裡程是由客運列車產生的。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軸重限制在20至23噸,這決定了歐洲貨運列車無法承載過重的貨物。相比之下,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鐵路貨運採用汽車(貨車)運輸,每軸通常載重30、33甚至35噸,美國鐵路運輸每噸貨物的成本也遠低於歐洲。正因如此,美國七大鐵路的營業收入均為正增長。一些新成立的歐洲貨運鐵路公司實際上在損益表基礎上出現虧損。
越來越長、越來越重的美國貨運列車加大了鐵軌的運載壓力,鐵路網在設計的時候,並沒考慮過會出現巨型怪物式的列車。這種列車運行時經常要彎彎繞繞,這就讓駕駛難上加難。鐵軌多年缺乏維護,美國各地多次出現過因為軌道裂縫而導致貨運列車脫軌的事故。
除了硬件不能及時得到更新換代,美國鐵路工人也經常加班加點受到壓榨。也就是去年年底,美國鐵路工人與鐵路公司因為待遇問題談不攏,原本計劃在12月9日舉行大罷工,直到拜登政府介入,促成了一項臨時合同協議,才避免鐵路服務中斷。為了平息鐵路工人的不滿,新的工作條件規定在五年內增加24%的工資,以及每年每人支付1000美元的年度獎金,為期五年,新合同還提供額外的帶薪休假。
即使是這樣,美國鐵路工人的工作強度之大讓人咋舌,數據顯示,過去六年中,鐵路公司削減了29%的一級員工,美國鐵路員工數量從巔峰的百萬人減少到今年的不足18萬人。大裁員影響最大的就是鐵路運輸的安全問題。而剩下的工人則進入「狄更斯式」的工作模式(小說家狄更斯主要寫的是資產階級工業社會的剝削式的現實),必須24小時待命,連病假都很難擁有。
此外,美國貨運列車運行還依靠精確調度鐵路(psr)的構想:貨運鐵路不再等待貨物上車,而是按照固定的時刻表運行;集裝箱貨物和一般商品也不再分開運輸,而是組合起來一同發送。這套構想帶來的好處就是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短缺的鐵路工人、年久失修的道路維護、以及越來越長的車廂長度,這些因素的疊加,造成本次東巴勒斯坦小鎮化學品泄露危機。而鐵路公司背後的資本大鱷早已經不是哪屆美國政府能夠束縛的龐然大物,俄亥俄州「毒列車」事故更不是結束。
作者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