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名伊朗男子乘飛機從法國到英國,因遺失難民證件被遣返回戴高樂機場,卻無法再次入境法國,隨即在航站樓里住了18年。
2004年,電影《幸福終點站》上映,一名東歐男子因旅行途中家鄉政變而失去合法旅行證件,被困美國肯尼迪機場,在此經歷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真實的故事因「升華」為電影而被更多人所知,如今它又重新照進現實。
這一次的真實故事發生在韓國仁川機場。2022年10月、11月,5名俄羅斯男子先後來到這裡,申請難民身份卻被韓國司法部拒絕,被困機場至今。
韓國仁川機場
這則並沒怎麼見諸俄、韓媒體報端的5位在韓俄羅斯人的小故事,意外引發了美國媒體的關注和同情。
根據CNN的描述,這5名俄國人是為了逃避俄羅斯2022年9月發佈的「部分動員令」而離開俄羅斯。
儘管俄當局稱,部分動員令僅適用於服過役的人、軍事統計專業畢業生以及有戰鬥經驗的人,西方媒體卻聲稱,60歲以下沒有犯罪記錄的俄羅斯男子都有可能被徵兵。
按照西方媒體的統計,俄部分動員令發佈一周之內,就有20萬俄國人因此前往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和歐盟。相比之下,5位10月、11月才陸續抵達韓國首爾仁川機場的「逃兵役者」,大概有點兒後知後覺。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在軍事上被美國「保護」了幾十年的韓國,竟拒絕了他們的入境申請。韓國司法部稱其「不值得評估」 ,理由是拒絕徵兵不是成為難民的理由。
電影《幸福終點站》劇照
得不到他國簽證、又怕返回祖國受到法律制裁。就這樣,5個俄羅斯人滯留在了仁川機場的航站樓。
他們每天可以得到一頓午餐,剩下的伙食只能靠麵包和飲料;他們有條件洗澡,但需要手洗自己的衣服;他們獲得了有限的醫療服務,但並不包含心理醫生;他們得到了律師的幫助、提起了上訴,但仍在等待裁決。
和現實中滯留戴高樂機場18年的伊朗人、電影里受政變牽連困守肯尼迪機場9個月的男主角相比,這5位俄羅斯人獲得的待遇已經稱得上豪華。不過,在親西方的人權機構眼裡,他們的遭遇依然慘得太不像話。
律師和人權機構高舉着「俄方不義」的政治大旗向韓國當局施壓。在許多人看來,放行區區5個俄羅斯人在實質上無關痛癢,依照韓國的實力和立場,在涉俄烏問題上遵循西方政治正確本應是個理性的選擇。
偏偏在韓國,「拒服兵役」的敏感性大到令許多人難以想像——在這個停火線距離首都僅有幾十公里、所有成年男性都要服兵役的國家,無論是多麼炙手可熱的當紅男星,一旦被曝拒服兵役就極有可能原地塌房。這待遇,堪比中國人眼中的吸毒。
正如西方人一向難以接受中國槍斃外國毒販,他們自然也無法理解韓國人為什麼對逃兵役外國人如此抗拒。作為高高在上的前殖民者,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東亞人對於外國人享受「雙標」的反感。
電影《幸福終點站》劇照
滯留仁川機場的5位俄羅斯人當中,有3人即將在1月31日收到首項上訴裁決。親西方的輿論正在期待着事件峰迴路轉,讓這幾位俄國人就像電影《幸福終點站》中的湯姆·漢克斯那樣風風光光地走出機場,呼吸「自由」的空氣。美媒在此時此刻報道他們的故事,無疑也是輿論施壓的重要一環。
然而對於韓國政府來說,倘使接納這幾位拒服兵役的俄羅斯人、甚至由此給予他們「政治避難」的待遇,儘管可以順應西方的政治正確、避免得罪強勢的盟友,卻難免要惹惱那些鄙薄他人拒服兵役、或是自己也想逃避兵役的本國公民。
西方陣營的政治正確與本國的法治秩序發生了衝突,韓國當局該怎麼選?當這樣一道「送命題」擺在一個實力不夠強大的政府面前,的確顯得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