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相向而行,英國獨唱反華戲,G7挺烏到底,拜登普京誰誤判了?

2022年10月13日20:35:34 國際 1494

朔爾茨明確表態支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鉤」

最近兩天,德國和英國在中國政策上隱隱唱起了「對台戲」。10月11號,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出席柏林機械工程峰會時,明確表態支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鉤」。朔爾茨指出,全球化能夠「讓很多的繁榮成為可能」,而「脫鉤將是完全錯誤的道路」。德國政府的目標是建立更廣泛和更穩健的貿易關係,而不是與個別國家脫鉤。他強調,「我們必須繼續與中國做生意,並且必須確保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貿易,看看亞洲、非洲、還有南美洲,那裡都是機會」。

中德相向而行,英國獨唱反華戲,G7挺烏到底,拜登普京誰誤判了? - 天天要聞

朔爾茨的表態翻譯過來就是,目前德國經濟非常依賴中國,這對德國來說顯然不夠「穩健」。但解決問題的鑰匙並非直接與中國脫鉤,而是在保持與中國貿易關係的基礎上,發展與亞非拉新興國家的貿易,實現「政治經濟多樣化」。

必須承認,朔爾茨的觀點是比較務實的,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高達2453億歐元。這麼大一筆生意,豈能說脫鉤就脫鉤?就算脫鉤了,德國也找不到任何能夠替代中國的貿易夥伴。

老莫注意到,10月11日恰好是中德建交50周年,朔爾茨選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發表反對與中國脫鉤、支持全球化的言論,顯然別有深意。這說明德國內部乃至整個歐洲,本身還存在着很多主張對華脫鉤的力量。比如此前的9月13號,與朔爾茨不同黨派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就曾表示,德國正在制定新的對華貿易政策,將減少對中國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產品的依賴。他還聲稱,德國在對華貿易上將「不再天真」。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中方的駁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德方有關措施毫無邏輯、非常荒謬。

結合這件事看,此次朔爾茨借中德建交50周年的機會,強調要繼續與中國展開貿易,繼續推動全球化,其目的之一無疑是想壓制那些干擾中德關係的雜音。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峰會上,歐洲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也發表了與朔爾茨相似的觀點。他指出,與中國脫鉤不是歐盟企業的選項,歐盟應繼續以務實而非天真的態度與中國接觸。這顯然就是在故意諷刺哈貝克「不再天真」的言論,認為與中國脫鉤恰恰纔是最天真的,唯有繼續進行合作才是務實之道。

特拉斯提升中國的「威脅級別」,爭取保守派的支持

與穩健務實的朔爾茨相比,英國首相特拉斯的做法則顯得有些冒失。近日英國《衛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特拉斯打算履行自己的競選諾言,把英國對中國的定位,從約翰遜時期的「系統性競爭者」提高到「威脅」,這僅次於被視為「最嚴重威脅」的俄羅斯。

中德相向而行,英國獨唱反華戲,G7挺烏到底,拜登普京誰誤判了? - 天天要聞

原本英國政府計劃在年底前調整對華政策,但是在上周英國教育部表態支持中國孔子學院,英國政府出手制止後,英國調整對華政策的步伐就加快了,可能會在最近幾天內就得出結果。消息人士稱,現在特拉斯因為處理經濟危機不力,首相寶座岌岌可危,內閣也在如何應對中國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和疑慮。這種情況下,特拉斯就希望通過調整對華政策,提升中國的「威脅級別」,來爭取一部分保守派勢力的支持。

與此同時,英國情報總監弗萊明也在為調整對華政策「敲邊鼓」。他在11號的一場演講中聲稱,中國的技術優勢,已經對西方構成了「巨大威脅」,特別是中國推出的「數字貨幣」,引入了一種新型結算方式,可能會幫助中國規避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各種國際制裁。也就是說,如果將來西方試圖像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中國,那麼很可能無法取想要的效果。

老莫認為,在當前歐洲深陷能源危機,各國紛紛出現經濟衰退風險的背景下,英國和德國在對華政策上的不同態度,其實也就代表了歐洲未來可能會走的兩條道路

歐洲未來可能會走的兩條道路

其中第一條路是「政治挂帥」,無視脫鉤會給歐洲經濟造成的嚴重損害,執意配合美國的反華反俄戰略。走這條道路的後果,必然是歐洲損失慘重,美國漁翁得利。歐洲大量的優質資本和高水平人才,將紛紛逃往美國。歐元的地位也會一落千丈,其留下的空間將被美元填補。像蘭德公司在今年1月25日撰寫的一份報告就指出,由於外來資本湧入和歐洲經濟垮塌所導致的高端產業競爭減少,美國可能會從俄烏衝突中獲得7萬到9萬億美元的收益。歐洲移民帶來的勞動力和資產,也會在極大地延緩美國經濟衰退到來的時間。另外,美元地位的上升,還將進一步緩解美國的債務危機。現在看來,這一預言已經成為現實。

而英國之所以要走這條「損歐肥美」之路,主要是因為它的經濟支柱是金融業和服務業,並沒有多少製造業,能源危機對它來說,只不過是民眾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已。英國反而可以憑藉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也在歐洲的經濟災難中分得一杯羹。同時,英國擔憂中國的技術進步,比如數字貨幣的廣泛應用,會影響到它的金融霸權,使其無法再利用金融行業的壟斷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雁過拔毛」,它一直引以為傲的制裁武器也將失去原有的威力。

中德相向而行,英國獨唱反華戲,G7挺烏到底,拜登普京誰誤判了? - 天天要聞

歐洲的另外一條路,則是德國等製造業國家想走的路。事實上,這也是歐洲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在走的路。其核心內容就是將歐洲的先進技術,與中國等亞洲國家的人力資源結合起來,既擴大生產又擴大市場。在這個過程當中,產品成本會大幅下降,同樣的技術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市場的擴大,又會刺激更多新技術的產生。如此循環往複,歐洲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速度,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並且在政治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這讓美國開始感到擔憂,特朗普時期的美歐貿易戰,就是一個最明顯的證據。

對於德國等歐洲國家來說,當前的挑戰是中國等新興國家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積累,其技術水平進入到了一個爆炸性發展階段。西方的先進技術,很容易就能被中國消化吸收,然後在生產過程中發展出新的技術。如此一來,歐洲就逐漸從甲方變成了乙方,喪失了對合作的主導權。於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人就認為,歐洲必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甚至是徹底與中國脫鉤,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維持歐洲的科技優勢。但是在朔爾茨等務實政客看來,技術發展是市場需求推動的,離開了中國的市場,德國的產品不僅賣不出去,還會失去技術發展的動力。而且德國本身也需要中國提供廉價優質的初級產品,來維持工業的競爭力。現在談對華脫鉤,非但不能解決舊的問題,還會衍生出一大堆新問題,這根本就是一條「取死之道」

老莫認為,德英在對華政策上唱「對台戲」的結果,一定是英國變成孤家寡人,而德國則會帶領歐洲與中國相向而行。因為一直以來,英國「忽悠」歐洲國家的招數就是恐嚇,通過幫助歐洲國家喚起對蘇聯的恐懼記憶,然後將中國與蘇聯相提並論,稱中國會「威脅」歐洲的生活方式,以此來塑造一個並不存在的所謂「中俄軸心」。但是俄烏戰爭持續到今天,廣大歐洲國家已經逐漸醒悟並看清,中國並沒有一邊倒地支持俄羅斯,也沒有利用歐洲的困難落井下石,對歐洲搞商品斷供,而是保持了相對中立。反觀美國,雖然表面上是歐洲的盟友,但實際上卻在趁着歐盟能源緊缺的關口,大發戰爭財,一艘液化天然氣船跑一趟的利潤竟然高達1億美元,惹得法國和德國官員頻頻質問美國,到底是錢重要,還是我們的友誼重要?

這種情況下,廣大歐洲國家就開始有點迷惑了,搞不清到底誰才是自己的朋友。為什麼與自己關係最「鐵」的美國,反倒在危難關頭敲詐自己?老莫相信,這個問題,歐洲國家應該很快就能夠想明白並做出抉擇。而英國則會因為過於反華,而被其他歐洲國家所疏遠,最終淪為隔離於歐洲政治版圖之外的邊緣人。

澤連斯基只能退而求其次

分析完了德英兩條路線的問題,老莫再來和大家聊聊G7最新發佈的支持烏克蘭的聲明,以及美國總統拜登的相關表態。

中德相向而行,英國獨唱反華戲,G7挺烏到底,拜登普京誰誤判了? - 天天要聞

10月11號,在俄羅斯連續兩天空襲烏克蘭後,G7國家應澤連斯基的要求召開了一場線上會議,商討擴大對烏援助的事宜。會議結束後,G7領導人發表了一份聲明,承諾將「一直堅定地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並將追究俄總統普京等人的「責任」。

對於這份聲明,老莫的看法是,「雷聲大、雨點小」,基本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澤連斯基如果真的想要借西方的力量,來對抗和威懾俄羅斯,那麼應該向北約這個軍事組織尋求幫助才對,尤其是在俄羅斯剛剛實施大規模轟炸後,應該北約最先站出來支持烏克蘭才顯得合理。但是澤連斯基沒有第一時間向北約求助,反而和G7領導人舉行線上會議,這就讓人覺得有點奇怪。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俄羅斯向北約發出了警告,稱北約參與俄烏衝突的程度太深,俄方正準備進行反制,而且有可能使用非對稱方式。

這樣一來,北約就有點害怕了,特別是那些頂在「抗俄一線」的東歐成員國,很不贊成在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俄羅斯正在氣頭上的關鍵時刻,繼續去捋俄羅斯的「虎鬚」。於是,澤連斯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和G7領導人舉行會議。反正除了日本之外,G7國家大部分也都是北約成員國,雖然名義不同,但是實際效果是一樣的。只不過在俄羅斯的施壓下,這些北約國家的承諾最終能有多少轉化為現實,就是一個懸而未決的未知數了

而就在G7領導人和澤連斯基開會的當天,美國總統拜登又對俄羅斯的核威脅發表了他的「高論」。與上周他所警告的「核大戰風險」不同,這次拜登改口稱,普京多數情況下是一個「理性的行為者」,只不過對俄烏戰爭產生了嚴重誤判,自己不相信他會使用核武器

拜登還指出,普京試圖團結所有俄語地區,但這個目標太大了,超出了俄羅斯的能力。普京以為烏克蘭人民會張開雙臂歡迎他,支持基輔重返俄羅斯的懷抱,可事實表明,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判。

對此,老莫認為,拜登要麼是本身對俄烏戰爭的理解比較膚淺,要麼就是故意淡化北約的作用,誇大基輔當局的作用,把一切成果全部歸結於烏克蘭人的堅持抵抗,以此來激勵烏克蘭人的信心。但實際上,烏克蘭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完全是因為北約的拚命援助,跟烏克蘭自身的關係反而不大。

真正誤判的未必是普京,有可能是拜登

對於戰爭前景,普京確實是存在一定的誤判,但這種誤判並不是說,普京誤以為烏克蘭人民會主動「迎接王師」,而是猜測北約不會向烏克蘭提供多少援助。畢竟,在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中,西方對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就基本上是無動於衷。所以普京以此類推,認為在俄羅斯的核武器威懾下,北約不大可能冒着核戰爭的風險,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而只要北約不插手的話,俄軍碾壓烏克蘭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至於當地人的抵抗,則根本不重要。因為烏克蘭這個地方,由於處在易攻難守的大平原上,只自古以來就是「隨風倒」,波蘭人來臣服波蘭,俄羅斯人來臣服俄羅斯。

現在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完全是建立在西方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之上,像戰爭初期俄軍勢如破竹的時候,烏克蘭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在紛紛外逃,等到西方軍事援助到位,烏軍打了幾場勝仗之後,人口流失的速度立刻就降了下來。所以只要北約的援助一斷,局勢的天平將立刻重新倒向俄羅斯,戰爭初期俄軍所向披靡的場景就會復現。

中德相向而行,英國獨唱反華戲,G7挺烏到底,拜登普京誰誤判了? - 天天要聞

從這個角度看,真正誤判的未必是普京,也有可能是拜登。如果拜登以為,烏克蘭能夠抵抗住俄軍攻勢是因為烏克蘭人自己的努力,那麼這就是大錯特錯。目前,普京已經流露出要摧毀烏克蘭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的意圖,其目的就是要切斷從烏軍前線通往西方國家的後勤線,阻止烏克蘭繼續獲得北約的武器裝備。如果這一計劃能夠成功,那麼相信烏軍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烏東人民一致要求加入俄羅斯的場景,將在烏克蘭其他地方不斷上演。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首次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締約國大會主席國 - 天天要聞

中國首次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締約國大會主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簡稱《公約》)第八屆締約國大會19日在巴黎開幕,中國當選為本屆締約國大會主席國。這是中國首次當選《公約》締約國大會主席國。中國於1989年批准加入《公約》。此後,中國一直積極踐行《公約》精神,在國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
胡塞武裝宣布對以色列海法港實施海上封鎖 - 天天要聞

胡塞武裝宣布對以色列海法港實施海上封鎖

△以色列海法港(資料圖)當地時間5月19日,胡塞武裝發表聲明稱,決定對以色列海法港實施海上封鎖。聲明指出,此舉是對以軍近期在加沙地帶持續升級軍事行動、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以及對加沙長期實施封鎖和人道危機的回應。聲明稱,胡塞武裝將海法港列入打擊目標名單,提醒所有相關企業及航運公司關注局勢發展,並採取必要應...
趙巷鎮開展「青聽•16日」人大代表聯繫服務人民群眾活動 - 天天要聞

趙巷鎮開展「青聽•16日」人大代表聯繫服務人民群眾活動

【來源:上海青浦人大_街鎮動態】近日,趙巷鎮開展「青聽·16日」人大代表聯繫服務人民群眾日活動,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橋樑紐帶作用,密切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繫。鎮人大主席張煒和部分區、鎮人大代表、選民代表、和睦水街商戶及相關單位代表參加活動。
連雲區審計局:召開動員大會 推動涉企執法自查自糾走深走實 - 天天要聞

連雲區審計局:召開動員大會 推動涉企執法自查自糾走深走實

【來源:連雲港審計局_縣區動態】為積極響應上級關於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部署要求,強化審計監督效能,近日,連雲區審計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召開動員大會,全面啟動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自查自糾工作,凝聚共識、激發動力,為涉企審計執法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