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事件還沒有找出真兇,又有三個壞消息接踵而至,讓本就能源緊張的歐洲雪上加霜。
一、歐洲最大天然氣田將被關閉
說起荷蘭,我們首先會想到風車和鬱金香,實際上荷蘭還擁有歐洲最大天然氣田、世界第十大天然氣田——格羅寧根氣田。
格羅寧根氣田產量曾經達到每年400億立方米,相當於歐盟消費量的10%,從上世紀60年代運營至今,仍有4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只要加大開採,短期內「拯救」歐洲完全不成問題。
然而,荷蘭政府突然宣布將格羅寧根氣田的產量限制在28億立方米,最遲2024年完全停產。相比受苦受難的歐盟兄弟,荷蘭人完全沒有能源壓力,反而還呼籲關閉天然氣田,不但見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
對荷蘭來說,天然氣就跟空氣一樣完全用不完,只能拿來賣,國內的石油天然氣巨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光靠出口天然氣就能養活整個國家。
然而過度依賴能源出口,導致荷蘭工業水平嚴重下滑,人們不用努力工作也能獲得一流的福利待遇,生產力的退步導致荷蘭經濟逐漸惡化。
事情的轉折源於2013年的數次地震,由於過度開採天然氣導致地面塌陷,數十萬戶居民房屋受損,於是荷蘭政府開始削減天然氣產量,甚至準備計劃停止開採。
從此以後,該氣田的年產量從540億立方米直接砍至45億立方米;2016年,荷蘭政府禁止在新建築中使用天然氣取暖,計劃在2050年前,完全禁止家庭使用天然氣,舉國轉用可再生能源。
荷蘭關停氣田,自然遭到了歐盟方面的施壓,但是也不能因為能源緊張,就置氣田地區民眾的生命安全於不顧。所以荷蘭寧可開放火電、進口昂貴的液化天然氣,首相呂特也堅持不擴大天然氣產量,除非面臨「極端情況」。
二、澤連斯基:將在「某個時候」對歐洲斷電
10月6日,澤連斯基稱烏克蘭一直向歐洲提供廉價電力,但由於供暖能源不足,烏克蘭將在「某個時候」停止對歐洲供電,可能持續幾天,也可能是數周。
烏克蘭一直接受西方國家的援助,向歐洲提供便宜的能源也是應該的,現在正值烏克蘭反攻的緊要關頭,澤連斯基突然說「手頭有點緊」,那可能是真的遇到了難題。
據了解,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正式下令,將扎波羅熱核電站列入俄羅斯聯邦資產,完全中斷與烏克蘭國家電網的連接,只有俄羅斯核能運營組織才能使用。
據了解,扎波羅熱核電站是歐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核電站,為烏克蘭提供了20%的供電,現在被俄羅斯佔領後,烏克蘭將會面臨過冬的壓力,更不用說持續供應歐洲國家了。
三、「歐佩克+」減產
同日,雖然美國極力阻撓,但「歐佩克+」仍然宣布減產200萬桶/日,導致世界原油價格迅速上漲,令本就能源緊張的歐洲國家猝不及防。
實際上對歐盟來說,石油減產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等到對俄油的「限價令」以及12月份的「禁運令」通過,歐盟將無法從俄羅斯獲得任何油氣資源,被迫「能源獨立」。
數據顯示,目前俄羅斯對歐盟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已經從40%降至7.5%,但歐洲地下儲氣庫設施儲量已達到90.12%,大部分國家都接近完成儲備任務。
但是國際能源署警告稱,只有建立在沒遇到極端氣候和突發事件的情況下,目前的存量才夠用,而且就算能順利度過今年冬天,預計到明年開春就只剩20%左右的庫存,下一個冬天將會更加難熬。
多國爆發示威遊行,能源危機加劇社會動蕩
凜冬將至,能源價格高企不下,近期發生的事件又頻頻刺激能源市場,忍無可忍的歐洲人民擴大了「傳統藝能」,多國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
英國:
日前,英國超過50個城市爆發遊行,數萬名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失敗的能源政策,人們喊着「受夠了」、「拒絕支付賬單」、「這是恥辱」等口號,甚至還有趁機鬧「公投」的。
據英國能源監管機構介紹,國內40%~60%的供電需要依賴天然氣,而現在英國正處於天然氣短缺的「重大風險」中,發電廠停運、倒閉是可以預見到的。
數據顯示,從10月起,英國民眾的能源消費將上漲80%,達到每年3549英鎊,到明年中旬可能還要翻倍,此舉引發了民眾的嚴重不滿和擔憂。
本來普通民眾已經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結果特拉斯偏向於富人群體的減稅政策再一次點燃了人們的怒火,民調顯示過半民眾認為特拉斯應該辭職。
要知道,這位新晉首相任職不過一個月,在英倫三島內部四分五裂的情況下,特拉斯或將成為最「短命」的首相。
德國:
德國國慶節當天,多個城市爆發抗議活動,人們要求柏林退出北約,解除對俄制裁,恢復天然氣貿易,呼籲政府優先解決生活成本過高的問題。
9月以來,德國每周都會爆發萬人以上規模的示威遊行,紛紛要求「德國優先」,這種現象在其它歐盟國家也很常見。
此前俄羅斯已經釋放善意,表示可以通過「北溪2」B線輸送天然氣,但德國副總理哈貝克以該管道受美國制裁為由拒絕了,同時其又指責美國對德國收取價格過高的液化天然氣,簡直是自相矛盾。
法國:
日前爆發了全國性的大罷工,共有25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波及多個公共部門,民眾認為是當局的錯誤決策,導致法國戰略自主能力下降,受制於美國和俄羅斯,而民眾卻要為此買單。
為了應對能源危機,法國政府開源成果寥寥,節流倒是十分積極,最近又推出了全國節能計劃,號召民眾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費,實現兩年內節約10%的目標。
具體來說,冬季供暖溫度不能高於19攝氏度,夏季溫度不得高於26度,凌晨1點~6點禁止使用照明廣告,高速公路限速下降20公里等等。甚至連洗澡、看電視的時間都要精打細算,節約極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法國還承諾將繼續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合著省下來的錢都拿去支持澤連斯基了,而戰爭又會進一步讓民眾承壓,這也導致民憤徹底爆發。
歐洲龍頭國家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只會更慘,數據顯示,歐盟9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約10%,能源價格上漲佔比最大,同比上漲了40.8%。
其中東歐國家付出的代價最大,例如波蘭通脹達到17.2%、斯洛伐克13.6%,波羅的海三國通脹率均在22%以上,是歐元區最高的。
多國自行其是,歐盟分崩離析
經濟形勢不斷惡化,能源危機應對不力,悲觀情緒已經開始蔓延,無疑會醞釀更大的社會動蕩。群情激憤之下,不少國家迫於壓力已經開始「悄悄地」改變對俄政策。
意大利:恢復從俄羅斯購氣
10月5日,俄氣表示已恢復以過境奧地利的方式向意大利供氣。據了解,意大利北部與奧地利交界處的天然氣管道由俄控制,在奧地利與俄羅斯簽署運輸合同之後,該線路重新啟用,意大利再次得到了俄氣。
數據顯示,2021年意大利消費天然氣760億立方米,其中290億立方米來自俄羅斯,佔比近40%,跟德國對俄氣的依賴程度相當,此次再次「通氣」,意大利比其他歐盟國家好過多了。當然,這也和本就親俄的右翼政黨有關。
保加利亞:暫時放棄對俄能源制裁
據俄媒報道,保加利亞將暫停執行歐盟對俄羅斯燃料的制裁,要知道,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更高,達90%;石油依賴高達65%,國內供應跟不上,那基本不用過了。生死存亡面前,也顧不得「政治正確」了。
德國:再撥2000億歐元能源補貼
這項計劃和特拉斯的能源救助計劃類似,就是直接給民眾、企業發錢,應對能源價格上漲,但問題是德國此舉並沒有經過歐盟審批,而是單方面決定的。
加上之前的1000億,德國企業和家庭已經獲得了300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專家認為這種撒錢必然會加劇通貨膨脹,並將高價壓力轉嫁給其他歐盟國家,破壞歐盟單一市場。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譴責德國此舉是「吃人」,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認為「將面臨歐元區解體的風險」。除此之外,德國還一直反對對俄羅斯天然氣進行限價,還與歐盟高層齟齬不斷。
各國自行其是,甚至都不通知歐盟一聲,歐盟內部的團結問題再一次被擺在世人面前。實際上,也不能怪成員國,歐盟委員會自己辦事效率太低,援助遲遲給不到,但凡是對俄羅斯能源依賴較大的國家,都不會坐以待斃。
如此一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嘗試單方面與俄羅斯進行溝通,甚至暗地裡達成協議以解燃眉之急,到那個時候,西方對俄制裁將徹底淪為笑柄。
最重要的是,歐盟的公信力將大大受損,如果成員國都不聽話了,還談什麼歐洲一體化。如果「國家優先高於歐盟優先」的思想泛濫,那歐盟離分裂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