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豪擲6000億美元啟動「全球基建」,美媒「潑冷水」

2022年06月27日12:25:10 國際 1452


拜登豪擲6000億美元啟動「全球基建」,美媒「潑冷水」 - 天天要聞

文/行走斯圖卡

七國集團峰會正式開幕了,拜登一上來就發了一個「大招」:宣布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這就是此前美國官員重點吹風的「全球基礎設施夥伴計劃」,一個對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計劃。

據媒體報道,正在德國巴伐利亞召開的「G7」峰會上,拜登宣布了這個野心勃勃的新計劃,並且宣布這個計劃將聚焦於清潔能源、衛生系統、性別平等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等關鍵領域。儘管他在聲明中沒有提到一句「中國」,但是誰都知道,他就是在針對「中國」;他還宣稱,要讓全世界看到,「民主國家」提供基礎設施資助的附加條件很少,讓所有國家看到與「民主國家」合作的好處更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一旁幫腔說,「G7要讓發展中國家知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G7」峰會將這個計劃形容得天花亂墜,但是《紐約時報》先潑來了一盆冷水,它在評論中指出「儘管拜登一直在努力團結盟友,共同對抗中國,但這次倡議很可能暴露西方盟友無法團結一致的老毛病」。

論「基建狂魔」,中國排第二,沒有人敢排第一。此前,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網站就提醒拜登,美國不能照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要試圖在中國的游戲裏打敗中國。

按照拜登和馮德萊恩的講話,美國將負責籌集2000億美元,歐盟則負責籌集約3000億歐元(約合3400億美元);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次G7集團宣布籌集6000億美元,並不是從各國的政府公共資金中撥出,而是通過贈款、融資和私人投資的方式,其中私人投資將會是主要資金來源,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啟動儀式上解釋說「光靠政府公共資金無法彌補巨大的差距」。

但是問題來了,如何吸引私人投資,只能靠利潤!但是基礎設施投資,追求利潤就是本末倒置——眾所周知,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意義是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它的服務性質大於盈利性質;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從來不追求單個項目的利潤,而是通過一攬子的合作方案來獲得整體收益。比如說中國投資一條高速公路,可能這條公路本身不能盈利,但是帶來的物流便利擴大了貿易規模,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拜登的這個「大計劃」從一開始就設了一個巨大的前提。

事實上拜登這個想法是有前車之鑒的,而且還是殷鑒不遠,才1年。2021年的「G7峰會」上,拜登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重建更好世界」倡議,當時他豪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主要方式也是吸引私人投資——到了今年,這個倡議基本上宣告完蛋了,因為除了白宮撥款600萬美元外,沒有其他到賬資金。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大概能看到「全球基礎設施夥伴計劃」的未來命運。衝著這個6000億美元資金的胃口,我們更覺得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可能知道這個計划行不通,所以乾脆牛皮撿大了吹。

說起勤勞致富和脫貧減困,我們當仁不讓地是全球楷模;現在的美國本來就不擅長建設,那是中國擅長的領域,不少美國專家提醒過白宮,不要刻意模仿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意,不要試圖在對方的BGM里與對方較量;但是拜登還是這麼做了,估計是為了能夠帶一些「政績」回國,可以在中期大選時吹給選民聽。

但是要論辦實事,全世界都知道:那還得看中國!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三天三任總理:動蕩中的泰國政壇,被圍獵的他信家族? - 天天要聞

三天三任總理:動蕩中的泰國政壇,被圍獵的他信家族?

2025年7月3日,泰國曼谷,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右二)和素提達王后(右)在王室典禮上,為泰國代理總理素里亞(中)及其新內閣成員舉行宣誓就職儀式,其中包括泰國新任文化部長佩通坦(左)和泰國副總理普坦(左二)。視覺中國/圖2025年7月3日下午,泰國政府在總理府召開內閣特別會議,宣布由副總理兼內政部長普坦代...
「以色列沒有處理伊朗濃縮鈾問題」,內塔尼亞胡訪美最新發聲! - 天天要聞

「以色列沒有處理伊朗濃縮鈾問題」,內塔尼亞胡訪美最新發聲!

每經編輯:黃勝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7月9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訪問美國期間表示,儘管以色列國防軍上個月對伊朗核設施和軍事目標發動了為期12天的空襲行動,但以方依然對伊朗儲存的濃縮鈾感到擔憂。在談及以色列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時,內塔尼亞胡指出,以色列「唯一沒有處理的問題就是濃縮鈾」。他重申,伊朗不能擁...
中國商務部出手,它們還說「沒影響」? - 天天要聞

中國商務部出手,它們還說「沒影響」?

中國商務部9日宣布將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老司機仔細查了一下,這些台灣實體幾乎覆蓋了所有台軍自製裝備的生產單位,涉及台灣各軍種的先進裝備。可以說,台軍未來裝備的....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 天天要聞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海外智庫觀察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範圍的迅猛發展,圍繞其治理的國際競爭也愈發激烈。AI治理不再僅僅是技術管理問題,更成為國家軟實力輸出、規則制定權爭奪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中美兩國以不同的治理路徑和制度邏輯,試圖在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國際電信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