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不搞金融,不當公務員,而去敘利亞戰場當僱傭兵,這件看似天方夜譚的故事,卻真實發生在一個叫肖然的四川男孩身上。
他為何不遠萬里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又為何不顧危險做出讓人費解的職業選擇。想要弄清楚這一切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什麼叫「僱傭兵」
僱傭兵,顧名思義,是一個特殊的兵種。指以金錢為目的而參戰的武裝人員,是為了利益而參加一場武裝衝突的團體和個人。一般來說僱傭兵參戰的目的只是為了金錢賣命,只要對方出價夠高,他可以受雇於任何人。
僱傭兵
為金錢賣命,這是肖然去敘利亞最直接的理由。可從肖然自2008年被派往伊拉克以來,參與了無數次的戰鬥,才終於將戰場的規則玩兒得透透徹徹的經歷來看,肖然成為僱傭兵的理由還遠不止如此。
別人眼裡玩命的活計,落到肖然手中,更像是一場遊戲。而這種感覺早在他的童年時期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1982年,肖然出生在中國四川的一個平凡家庭,和其他同齡小男孩的興趣一樣,他在閑暇時間裏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打電子遊戲。
肖然天生就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他喜歡新奇事物、追求刺激。於是,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戰爭類遊戲成了他的偏愛,巧的是,這類遊戲往往都習慣於將伊拉克這座城邦設置為遊戲的背景。
在一次次的遊戲通關中,肖然曾無數次瀟洒地擊斃了對手,與此同時,他還對伊拉克士兵們在戰場上的生活方式生出了極大的興趣。
戰爭遊戲
不過在成為職業「僱傭兵」前,肖然從未想過要以「打仗」為職業,他將全部的心思都撲在了學業上。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後,他又遠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進修國際政治專業的研究生課程。
那時候,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進入某一個享譽全球的金融巨鱷公司工作,成為一個打領帶、穿西裝的商場精英,最好是還能擁有一群跟在他身後的下屬。
但命運的安排誰也無法預測,在臨近畢業時,一向是順風順水長大的肖然突然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境遇里。找工作的計劃遲遲得不到推進,老家的父母又催着自己回家考公務員,在國外野慣了他簡直要對人生失去期待了。
眼看着肖然日漸消沉,一位與肖然交好的老師十分不忍,就提供了一個特別的工作機會給他。那個公司雖然不是肖然夢想中的金融公司,卻也是一個跨國大企業,那就是英國赫赫有名的神盾防務公司。
僱傭兵
若你好奇這究竟是個什麼公司?那就要把目光放回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爆發後,美軍雖然很快就取得了勝利,卻在同時讓自己陷入了一個難以脫身的戰爭泥潭。
持續的戰亂,導致數百萬平民在衝突當中喪生,數千萬的難民流離失所,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因而都對美軍的所作所為產生了許多的不滿。在這樣的輿論高壓下,美國政府深感頭疼,他們迫切想找到一個「替罪羊」。
於是,美國駐伊拉克首任「總督」保羅·布雷默在2004年頒發了一項法令,規定在伊拉克的外國軍事承包商(即「僱傭兵」)在行動中,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就這樣,「僱傭軍」生意逐漸轉型為一種合法的私營軍事企業或保安公司,以新型的「戰爭服務業」對外承攬業務。
英國神盾防務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為中東戰場培養軍事素質高、成本低廉、又不用承擔政治風險的外國僱傭兵們。
伊拉克
2008年,25歲的肖然就這樣稀里糊塗地成了一名預備役「僱傭兵」,直到參加初期培訓時,他才終於發現事情的發展方向似乎有點奇怪。
公司新招募的員工除了他以外全是英國特種部隊的退役老兵,在一群肌肉發達的壯漢中間,肖然的那幾塊腹肌顯得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這一切完全出乎了肖然的預料,但僱傭兵生活特有的刺激感和神秘感卻將肖然的心完全網住了。經過仔細地思考,他欣然地選擇了順從命運的安排,誤打誤撞地邁入了僱傭兵的職業道路。
公司為他們安排的培訓內容可謂是無所不有,包括:戰術策略、思想情報分析、安全防衛、住宅防衛、車輛保護等等。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些知識可能普通人一輩子用不了,但是作為我們啊,能用的機會其實還蠻多的,你學了之後就多一個東西保你的命。」
只是肖然沒有想到,學以致用的機會來得那麼快。在短暫的「崗前培訓」後,他和一批隊友立馬就被派上了伊拉克的戰場。
伊拉克
肖然所在的僱傭兵團隊有一個著名的標語,「靠近一百米格殺勿論」。意思是:如果你靠進來,我就先對天放兩槍警告你別過來,若是你還在加速,那就沒得商量,我一定會朝你駕駛室開槍了。
與以往在電子遊戲中的虛擬戰爭不同,這裡只有真槍實彈和真實的生命。一枚小小的子彈就足以讓任何角色魂飛魄散,根本沒有「滿血復活」的機會。
比較幸運的是,肖然還沒來得及親身體驗一場槍戰,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到伊拉克後,肖然經常和戰友們一起到伊拉克巴格達綠區里的槍與玫瑰酒吧們喝酒聊天。因為根據伊斯蘭國家禁酒的規定,酒吧只能開設在綠區以內,而槍與玫瑰酒吧就順勢成為了各國情報人員軍事人員聚集的場所。
在酒吧內有一種最不受歡迎的聲音,那便是杯子被敲擊發出的響聲。因為每當這個聲音響起,就代表有人將要與大家分享「哪裡又出事了,誰被襲擊了,誰的車又被敵人炸了」之類的不幸消息。
伊拉克
初出茅廬的肖然就是在這裡經歷了人生最初的兩次死別。一天,兩個熟人遇難的消息隨着杯響被帶來,那兩人明明前一天晚上還在酒吧內與眾人把酒言歡,誰也沒料到他們竟會在第二天就分別遇難。
其中一人的死因是,站在路邊的時候偶然被一旁的炸彈車給炸翻,無辜喪命。另一個人卻是因為車子半路拋錨,下車修車的時候被美軍發現了,美軍見他不僅身着一身完整的裝備還拿着槍,便以為是反政府武裝,一通亂打把人給打死了。
這樣的宣告在槍與玫瑰酒吧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經驗豐富的老兵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但對肖然來說,卻是難以接受的殘酷現實,他心中因為第一次拿到真實槍支而生出的新奇感瞬間就被澆熄了一大半。
但不管怎麼說,聽別人的故事總歸沒有自己親身經歷來得刺激。肖然暗自期待了很久,終於等來了人生里的第一次槍戰體驗,並在其中激情體驗了一把「主角光環」。
伊拉克
戰場上,所有人的腎上腺素全都在急速往上飆,全身的血液都往頭上沖,周身都變得冰涼且僵硬,彷彿只有手指還存在着生命,一直在不由自主地進行着扣扳機的機械動作。
面對撲面而來的真實炮火,肖然的腦子霎時間就變得一片空白。他緊張得好像十天沒喝過水一樣,嘴巴發乾喉嚨發乾,一直在不停地吞口水、吞口水,唯一能想起來的只有把槍緊緊地攥在手裡。
他躲在掩體後面,一直豎著耳朵努力辨別戰友在不遠處發出的動靜,每當聽見戰友那裡發出「嗒嗒嗒」的槍聲音,他就跟着舉起槍,將槍口探出去,不管不管地對外進行一場掃射。
時間彷彿在戰鬥中都停滯住了,兩三分鐘好像被拉長到了兩三個小時。肖然這樣一個身體強健的青年小夥子,不一會就已經渾身脫力,幾乎連站都站不住了,很是狼狽地半癱在地上。
伊拉克
經此一役,肖然終於切實地體會到現實與遊戲的完全不同巨大差異。這個國家不再是游戲裏的背景,它由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所組成的,子彈帶走的也不再是玩家虛擬的生命值,而是一個人的人生當中所能交織的一切的存在。
肖然忍不住開始重新審視這份工作的意義,每每想到他人殞命在自己的槍口下的殘酷景象,就讓他心裏的退意變得越來越按捺不住。但意外的是,他卻在不久後對自己退縮的想法進行了全盤否定。
肖然按照慣例隨車隊一起行進在大街上,不料一顆子彈在眨眼間就穿過車前的擋風玻璃擊中了車隊司機,司機連一聲呼救都沒能發出便當場斃命。
這一切都發生得太過突然,肖然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的搶救措施,只能坐在副駕駛眼睜睜看着一條生命遺憾逝去。尤其是司機在人生最後一刻向他投來的那個求助眼神,給了他極大的衝擊。
肖然在那個眼神里讀到了兩個字,「媽媽」。他一直認為,人類應該是由自己跟朋友親人們相互編織起來的一個存在,無論是再剛強的漢子都擋不住對生命的渴求,和對親人的依戀。
想必任何人在臨死時都會忍不住念一念媽媽,說一句「媽媽我不能回去了,不能陪您旁邊了」之類的話。就像他自己,一直都對自己對沒有聽從媽媽的勸告,回家去考公務員這件事懷有愧疚。
伊拉克
這一次近在眼前的殺戮,讓肖然回想起了自己不遠萬里來到這裡的初衷。儘管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對僱傭兵生活的好奇,但是對當地無辜百姓的同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因。
肖然認為,自己雖然不能控制戰爭,卻能以一名職業軍人的光榮身份幫助更多無辜的人免於傷害。於是,他的「主角情懷」再一次熊熊燃燒了起來,立下了要紮根在這裡的決心。
作為一個中國人,肖然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中華民族謹慎、溫和的民族精神。所以他特別喜歡在空閑的時候,到清真寺和穆斯林一起去做做禮拜,好似只有在那些地方,他才能在這個充滿血腥殺戮的國家感覺到一刻的平靜。
而他的這份溫柔,更是幫助他結下了許多的善緣。
隨着在中東戰場上的閱歷越來越豐富,肖然在軍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經常會被軍隊委以一些帶隊外出的任務。
阿富汗
有一次,他帶隊在阿富汗做任務,結果車隊在途徑某一部落的領地時遭遇到了瘋狂的進攻。一顆子彈突然從某個隱蔽的角落射出,正當他們摸不着頭腦時,子彈變得越來越多,就像瓢潑大雨一般傾瀉而下。
為了自保,肖然只好組織隊員們進行反擊。不料,對方的參戰人員竟在不斷增加,從四面八方逐漸包圍過來,將這個小隊困在了中間。為了方便行軍,僱傭兵們所帶的武器儲備比較有限,沒一會兒的時間就將子彈全部打完了。
儘管在戰鬥伊始就撥打了當地軍警的電話請求支援,支援軍卻遲遲不來,再加上彈藥全無的境遇。肖然在那一刻真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他已經忍不住開始幻想敵軍會怎麼樣處理他的屍首了。
然而就在此時,響徹天際的槍聲戛然而止,阿富汗政府軍終於趕到,成功阻止了這場慘劇的繼續發展。
原來,當地部落一直以來深美軍迫害,對其恨之入骨。當他們看見這隻僱傭軍里有不少歐洲人面龐時,便誤以為這是一支美國特種部隊,就此萌生了在暗中將他們全部殲滅的想法。幸而阿富汗政府軍及時趕到,證明了他們只是執行安保任務的「僱傭兵」。
阿富汗戰場上的軍隊
在戰鬥結束後,肖然還專門按照當地的規矩,到部落里去親自拜訪了族長,並給部落帶去了一些現金和活羊作為補償。
肖然先對着族長道歉:「對不起,我們來之前沒跟你說。抱歉讓你們浪費了這麼多的武器。」
族長也熱情地迎接了他,還特意向他說明了:「我們這個部落為了驅逐你們了,打了多少發子彈,每家每戶出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錢,看在你也不是惡意的份上,這事就算了。下次你再來玩,我們就熱情招待你們,我們就是朋友了」。
這可正是應對了那句中國的老話,「不打不相識」,肖然就此與這個部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僱傭兵
經過多年的打拚,當初那個慌張的菜鳥早已蛻變成了「僱傭兵」里的佼佼者。過慣了瀟洒日子的肖然仍然不願意回到家鄉,用他的話說就是「遊戲還未通關呢,又怎麼能半途而廢呢?」
我們能做的就是祝願他的僱傭兵生涯,一直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