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世衛組織調查報告,「譚書記」究竟說了些什麼?

2021年04月02日12:09:05 國際 1706

作者 徐世平

關於世衛組織調查報告,「譚書記」究竟說了些什麼? - 天天要聞

首先聲明:我同「譚書記」非親非故,鐵鐵的屬於「八杆子打不着」的關係,我認識他,他決不認識我。

「譚書記」是誰?譚德塞也。世衛組織(WHO)的總幹事。

「譚書記」這個稱呼,估計也是網民們起的。個中的含義,需要細細的品味。原因么,無非是人們覺着,譚德塞先生偏袒中國,處處為中國說話,而且,居然還敢同美國硬杠,向特朗普叫板。因此,譚先生極有可能吧,就是我黨派過去的「書記」。

可是,前兩天,我聽說「譚書記」翻臉了。在世衛組織調查報告發佈的記者會上,「譚書記」居然指責中國,在調查過程中不配合,不提供數據,而且還說,實驗室泄露的問題,並沒有結論,還要繼續調查下去。

這一下,中國的網民不爽了。網上罵聲一片。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譚書記」翻臉不認人。

起初,聽到這條消息,我也比較納悶。情緒同網民一樣,有點窩火。可細細一想,也有點懷疑。

眾所周知,國際組織、主席一般就是站站台,露露臉的人(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國際奧委會、國際足聯等等),而秘書長(或者總幹事)才是實權人物。世衛組織的總幹事,其實就是老大。這一點沒人懷疑。他的權威,不用說了。

可是,世衛組織的調查報告,這麼重要的報告,作為老大,如果他不同意,不滿意,不開心,怎麼可能正式地發佈出來呢?也就是說,他不簽字,怎麼可能?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世衛組織,也太沒組織性紀律性了?!早早關門算了。

顯然,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我這個人,一向好奇,凡事都要去問個「為什麼」。

於是,我請人去找「譚書記」的談話原文。我英文不行,大學讀的,基本還給老師了(大學英文混過課代表),但是,英文好的,隨處可尋。我請同事,把原文找來了。出處呢,便是世衛組織的官網。這應該是最權威的吧?

看完全文,我也驚着了。「譚書記」的談話原文,總體比較中性,也比較客觀,完全沒有惡毒攻擊中國的意思。

比如,關於「數據不全」的問題,他是這麼說的:

在我與團隊的討論中,他們表達了他們在訪問原始數據時遇到的困難。我希望未來的合作研究將包括更及時和全面的數據共享。

看明白了吧,這個困難,「譚書記」並沒指明是說中國政府的不合作,而且可能是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包括早期的數據,因為人們當時的認識,在消殺病毒過程中可能被抹去了。等等。

關於「實驗室泄露」問題,他說:

研究小組還訪問了武漢的幾個實驗室,並考慮了病毒因實驗室事件進入人類人口的可能性。

不過,我認為這項評估不夠廣泛。需要進一步的數據和研究才能得出更有力的結論。

雖然小組的結論是,實驗室泄漏是最不可能的假設,但這需要進一步調查,可能還有涉及專家的額外任務,我準備部署這些任務。

「譚書記」的意思,就是說,現在下結論太早了,還應該更廣泛地進行調查,這也是正確和科學的態度啊。因為調查報告,只是提出了「極不可能」,但沒說「不是」。話的理解如何,關鍵是角度和立場。如果是我,我就會說,中國的實驗室看過了,美國的實驗室是不是也應該去看看呢?

關於「繼續調查」的問題,「譚書記」的說法是:

這份報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但它不是結束。我們還沒有找到病毒的來源,我們必須繼續遵循科學,就像我們一樣不遺餘力。

找到病毒的起源需要時間,我們有責任讓世界找到病毒的來源,這樣我們才能集體採取措施,減少再次發生這種病毒的風險。沒有一次研究之旅能提供所有的答案。

「譚書記」並沒有說,中國的調查工作還要繼續並無休無止,而是說,病毒溯源的問題,需要「不遺餘力」。這話沒毛病啊。

不過,「譚書記」的話,到了西方媒體手裡,味道都變了。

比如,不少的媒體,都把數據的困難,寫進了「導語」。美國的,反動的,不引用了。就說我一向比較認同的、相對中性的路透社吧,他們的導語是這樣的。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周二表示,前往中國研究冠狀病毒疫情起源的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人員隱瞞了數據。

美國、歐盟和其他西方國家立即呼籲中國"充分接觸"獨立專家關於2019年底最初疫情的所有數據。

諸如此類,不多引用。總之,大家都相了,外國信了,中國的網民也信了,居然還有中國人,洋洋洒洒,寫了討伐譚德塞的文章。

不過,西方的媒體,忽略了記者會中兩個重要的信息,一句話是負責調查的一位世衛官員說的:團隊感受到了政治壓力,包括來自中國境外的壓力,但他從未被迫從最終報告中刪除任何東西。

看到了吧?政治壓力,來自多方面,包括中國境外的,這些人是誰?用屁股想也能想出來。重要的是,報告沒有刪除任何東西。這句話,太重要了。

還有一句話,來是一位澳大利亞專家(澳洲與中國關係不太好吧)多米尼克?德懷爾(DominicDwyer)。 他確信,武漢病毒學研究所"沒有明顯證據"證明存在問題。世衛組織的專家,有許歐美國家的專家,包括美國生態健康聯盟總裁、《柳葉刀》新冠疫情委員會成員、英國動物學家達薩克(Peter Daszak),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病毒學主任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丹麥北西蘭醫院臨床研究中心主任費舍爾(Thea Fisher),以及澳大利亞的多米尼克·德懷爾(Dominic Dwyer)等。

這兩句話,又有哪一家西方媒體,把它們放在導語里了呢?我是學新聞的,科班出身,多少知道點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難道是西方媒體的新聞基礎課沒學好?當然不是。

「譚書記」被黑,其根子,就是世界媒體的話語權出了問題。西方媒體,太厲害了。如果要反思,我們可以好好反思話語權。

中國的媒體人,要加油了。

最後,我還是決定把「譚書記」的原文,放在下面,讓大家參考。

開頭的話:

在去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會員國要求我作為總幹事執行一項重要和具體的任務。

(第二段沒啥意思,翻譯也有點困難,但都是正確的官話)

如你所知,一個國際科學和合作實地考察團於今年1月前往中國,與那裡的科學家合作了四個星期。

該小組現已完成初步研究,報告已於上周末提供給世衛組織秘書處和會員國。

科學家團隊來自世界各地:澳大利亞、中國、丹麥、德國、日本、肯雅、荷蘭、卡塔爾、俄羅斯聯邦、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和越南。

我感謝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他們在巨大壓力下不知疲倦地為本報告工作。我要感謝他們的奉獻精神和承諾。

現在,我想邀請國際小組的共同負責人彼得·本·恩巴雷克博士和梁萬年教授介紹他們的主要發現。

本·恩巴雷克博士和梁教授,再次感謝您的合作和辛勤工作。

彼得·本·恩巴雷克博士和梁萬年教授介紹情況。

結束的話:

感謝彼得·本·恩巴雷克博士、梁教授和整個團隊分享您的報告並介紹您的發現。

我歡迎你們的報告,它以重要的方式增進了我們的理解。

報告還提出了進一步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正如小組本身在報告中指出的。

正如會員國所聽到的,報告對現有數據進行了全面審查,表明2019年12月和可能更早出現了未被確認的傳輸。

該小組報告說,第一例檢測到的病例於2019年12月8日出現癥狀。但為了了解最早的病例,科學家將受益於至少從2019年9月獲得包括生物樣本在內的數據。

在我與團隊的討論中,他們表達了他們在訪問原始數據時遇到的困難。我希望未來的合作研究將包括更及時和全面的數據共享。

我歡迎進一步研究的建議,以了解最早的人類病例和群落,追蹤武漢及其周邊地區市場出售的動物,並更好地了解潛在的動物宿主和中介機構的範圍。

動物市場的作用尚不清楚。

該小組已證實武漢華南市場存在廣泛污染SARS-CoV-2,但無法確定污染源。

我再次歡迎進一步研究的建議,包括全面分析武漢市場的動物和產品貿易,特別是那些與早期人類病例有關的市場。

我同意團隊的結論,即需要採訪農民、供應商及其聯繫人。

研究小組還討論了病毒通過食物鏈傳入人類的可能性。

進一步的研究對於確定養殖野生動物在將病毒引入武漢及周邊地區市場方面可能起到什麼作用非常重要。

研究小組還訪問了武漢的幾個實驗室,並考慮了病毒因實驗室事件進入人類人口的可能性。

不過,我認為這項評估不夠廣泛。需要進一步的數據和研究才能得出更有力的結論。

雖然小組的結論是,實驗室泄漏是最不可能的假設,但這需要進一步調查,可能還有涉及專家的額外任務,我準備部署這些任務。

我們將隨時向您通報計划進展情況,我們一如既往地非常歡迎您的意見。

讓我明確地說,就世衛組織而言,所有假設都擺在桌面上。

這份報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但它不是結束。我們還沒有找到病毒的來源,我們必須繼續遵循科學,像我們一樣不遺餘力。

找到病毒的起源需要時間,我們有責任讓世界找到病毒的來源,這樣我們才能集體採取措施,減少再次發生這種病毒的風險。沒有一次研究之旅能提供所有的答案。

顯然,我們需要在一系列領域進行更多的研究,這將需要進一步的實地訪問。

在結束髮言之前,我要向參加報告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中國的專家表示感謝,並期待着繼續開展這一重要工作。

閣下,一如既往,我們感謝你們的繼續參與,我們期待着你們的問題和評論。

我感謝你們!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榜樣力量燃動現河採油廠 - 天天要聞

榜樣力量燃動現河採油廠

5月6日上午,現河採油廠舉行熱烈莊重的歡迎儀式,迎接全國勞動模範孟向明載譽歸來。廠領導及各單位黨政正職列隊歡迎。孟向明用32年紮根一線,將「全國勞動模範」勳章鐫刻在現河發展里程碑上,激勵全體幹部員工對標先進、勇攀高峰。車輛駛入廠區,氣氛沸騰
奮戰二季度 確保「雙過半」丨河南多舉措支持企業「小升規」 - 天天要聞

奮戰二季度 確保「雙過半」丨河南多舉措支持企業「小升規」

本報訊(記者 陳輝)5月7日,記者獲悉,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河南省支持企業「小升規」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大力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新增、優化、延續了一批支持政策,從7個方面提出21條措施,為「小升規」企業卸包袱、
斯洛伐克總理:歐盟完全停止進口俄能源無異於「經濟自殺」 - 天天要聞

斯洛伐克總理:歐盟完全停止進口俄能源無異於「經濟自殺」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資料圖)當地時間5月7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表示,認可歐盟關於減少對第三國能源依賴的戰略目標,但歐盟委員會6日提出的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石油和核燃料的提議,對於目前的斯洛伐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菲佐強調,此舉將嚴重損害歐盟和斯洛伐克的競爭力。菲佐在7日的一場發佈會上表示,西方正在...
美國與胡塞武裝停火協議漏洞百出 紅海危機真能解除?專家分析 - 天天要聞

美國與胡塞武裝停火協議漏洞百出 紅海危機真能解除?專家分析

當地時間6日,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經阿曼與美方及也門薩那方面的磋商與接觸,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已達成停火協議。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是否意味着地區緊張形勢緩解?停火協議的準確內容尚不清楚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美國宣布與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然而,目前關於該協議具體且...
圓桌 | 權威專家解讀中俄關係:在新形勢下共同應對挑戰、共創發展機遇 - 天天要聞

圓桌 | 權威專家解讀中俄關係:在新形勢下共同應對挑戰、共創發展機遇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將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此次訪問是習近平主席三年來第三次訪問俄羅斯,也是習近平主席擔任國家主席後第11次到訪俄羅斯。10多年來,中俄兩國元首在不同場合會面已超過40次。在兩國元首的戰略指引和關心推...
民心相通助中俄關係從容前行(環球熱點) - 天天要聞

民心相通助中俄關係從容前行(環球熱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9月22日,《熊貓劇場》年度開播暨金磚國家影視文化交流活動在莫斯科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的相關部門、媒體影視機構代表及青少年代表900餘人參加。圖為中俄青少年表演節目。
洛杉磯富豪區發生3.2級地震!富人恐慌嚷嚷要搬家 - 天天要聞

洛杉磯富豪區發生3.2級地震!富人恐慌嚷嚷要搬家

周三(5月7日)上午9點33分,洛杉磯的馬裡布地區突發3.2級地震,震中距馬裡布海岸僅2.8英里。這起地震雖未造成人員傷亡或明顯財產損失,但由於這一帶居住的都是非富即貴,在經歷了今年1月的大火後,讓....
普京:「勝利日停火」已開始生效 - 天天要聞

普京:「勝利日停火」已開始生效

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地時間8日宣布,「勝利日停火」已於莫斯科時間當天0時開始生效。俄羅斯總統普京4月28日決定,在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期間,即5月8日0時至11日0時實施停火。在這一時間段內,一切軍事行動將停止。(總台記者 王斌) 此前報道「勝利日停火」分歧難消:俄短期停火促談 烏堅持30天停火>> 2025...
青海榮獲「尋美·中國」主題活動多個獎項 - 天天要聞

青海榮獲「尋美·中國」主題活動多個獎項

5月7日,記者從青海省委統戰部了解到,在2024年度「尋美·中國」主題活動中,我省榮獲多個獎項。4月26日,「科技之光點亮中國之美」主題活動暨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服務考察活動在湖北省武漢市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