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四啦,喵醫又和大家見面了~談到貓咪最可怕的疾病之一,那一定有貓傳腹。可是很多人對於這種疾病並沒有正確的認知,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貓傳腹。
貓傳染性腹膜炎【FIP】又稱貓冠狀病毒病,是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變異冠狀病毒)引起的貓及貓科動物的一種多系統性血管炎。
「貓傳染性腹膜炎(FIP)」一詞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叫法,因為很多患病的貓並沒有腹膜炎的表現。
FIP被分為滲出型和非滲出型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病理過程上,二者並沒有如此明確的區分。歸根究底,它們的病理髮展過程都是基於膿性肉芽腫性血管炎。臨床上可見的臨床表現以及病變都是源於血管炎以及血管損傷導致的相關臟器損傷。
在滲出型FIP中,大量血管病變導致液體的滲出以及血漿蛋白的滲出。在非滲出型FIP中,臨床癥狀的表現則取決於被膿性肉芽腫侵害的器官種類。
貓傳染性腹膜炎死亡率非常高,目前也沒有一個特別行之有效的方式來治療,所以一段時間以來,貓傳染性腹膜炎都被看做是貓的絕症。
在談貓傳腹即色變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誤區,也因此讓很多小貓咪失去了生命。我們將大家集中的幾個誤區整理出來,以便大家能夠正確看待這個病症。
誤區一
既然叫傳染性腹膜炎,那應該會傳染吧?
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貓傳腹並不會傳染,即便名字里有傳染性三個字。換句話說,貓與貓之間直接傳播傳腹病毒可能性很低,只是理論上存在。這一假設的基礎是:感染傳腹的貓不會散播這些變異病毒。
學界認為,傳腹來自變異的冠狀病毒,這些病毒一經變異,似乎喪失了貓與貓間互相傳播的能力。冠狀病毒的突變更有利於病毒進入單核/巨噬細胞,並在細胞內進一步複製,這是一種病毒逃避宿主免疫應答的方式,但發展為FIP的貓,由於死亡迅速且不能繼續排毒,因此在進化上是不利於病毒的生存的,所以這種突變可以看做是「進化史上的意外」。
FIP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貓咪的飼養密度越高,越容易發生FIP。這並不是因為「貓傳腹病毒」會傳染,而是因為,在多隻貓一同生活的環境下,往往會讓其暴露於高病毒量(普通冠狀病毒)的環境中,再加上有限的生活空間、貓咪之間以及與人之間相處等多方面可能存在的應激因素,導致FIP發生的概率劇增。這就是多貓家庭以及有過收容所生活經歷的貓咪更容易發展為FIP的原因。
悲劇
一些流浪貓救助中心僅僅因為一隻貓罹患傳染性腹膜炎,就將全部貓集體安樂死。
「傳染性」腹膜炎本身並不傳染。
不管是傳腹病毒還是平常說的冠狀病毒,一旦離開身體就脆弱不堪。少許陽光就可以讓這些病毒完蛋,市售的消毒產品大多能殺滅環境中的冠狀病毒。實驗狀態下,衣服、鞋子、手沾到染病動物的糞便可以傳播這種病毒,病毒存活時間也更長一些。不過,這畢竟是實驗,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並不多。
誤區二
只要糞便檢測冠狀病毒陽性就是貓傳腹?
聽說過一些養貓大戶,因為貓糞便檢測冠狀病毒陽性,一下子安樂死30多隻貓的案例,聽到這些信息,除了震驚、氣憤、無奈、感嘆,還能有什麼感受。
貓冠狀病毒分為兩種類型,I型和II型,這兩種類型都可以引起貓的傳染性腹膜炎。在養貓集中地方,冠狀病毒特異性的抗體的陽性率可以達到90%之多,而在單個養貓場所也可以高達5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病毒感染陽性者中只有約5%的最後會發生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變異了),所以不要一聽說糞便檢測冠狀病毒陽性就直接診斷了。
那麼如何診斷呢?
當有積液存在時(濕性傳腹),首先需要檢測積液,進行排查,這種方法要比檢測血液的指標更具有參考性。
乾性傳腹的診斷就比較複雜了。為了確診,很多情況都需要了解,包括病史、貓的來源、臨床癥狀、實驗室數據改變、抗體滴度都應該考慮在內,根據這些信息來決定是否需要做侵入性的進一步確診。
FIP診斷流程主要包括:
1.常規檢查(TPR三大指標——體溫、心率、呼吸,腹部觸診、胸部叩診)
2.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全項檢查)
3.眼科檢查(包括眼前房、視網膜檢查)
4.影像學檢查(胸腹X線片,腹部及胸部B超檢查)
5.積液檢測:胸腔液、腹腔液檢查及腦脊液檢測(細胞學檢查、蛋白含量測定、細胞總數測定、李凡他試驗)
6.測量抗體滴度
7.Rt-PCR檢測
8.免疫複合體檢測
9.開腹探查及屍體剖檢——最終方法。
10.巨噬細胞內免疫熒光染色(包括熒光染色及免疫組化檢測)
誤區三
既然傳腹是絕症,那麼為了讓貓咪少受痛苦,選擇安樂死?
傳腹被認為不可治癒,許多人都認為安樂是最人道的手段。因此當小貓被某醫院診斷為高度疑似傳腹之後,很多人會選擇安樂死。
但是,你的貓也有可能是被誤診,是患有其他可治癒的疾病,所以請你給小貓一點時間,進行進一步診斷觀察,不要盲目進行安樂。
如果發病的過程中,你的貓有某些並不符合傳腹的癥狀,請立即去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誤診。
如果所有的癥狀都符合傳腹,無法確診其他病因,並且常規治療無效,那就只能當做傳腹來對待。當任何治療手段都無效,小貓非常痛苦,此時再考慮安樂。
誤區四
有醫院說可以打傳腹疫苗,那麼打個疫苗就不會患這種病了吧?
市面現存的傳腹疫苗只有一種,出自輝瑞製藥公司的PRIMUCELL傳腹疫苗。這種疫苗通過滴入鼻腔進行防疫,四個月大時就可以使用,隔3-4周後進行強化。本身用起來是沒問題的,可這疫苗為何沒有被廣為接受?因為有效性存疑。
輝瑞公司在取得這一疫苗許可時進行的實驗非常小規模,並且遠在20多年前(1991年)。讓疫苗「理論上」起效的前提條件也頗為苛刻:貓必須完全沒接觸過冠狀病毒。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儘早斷奶,此後徹底隔離,嚴格控制環境衛生,待4個月大時用這個疫苗。就算如此,誰也不能保證這樣子就不會感染冠狀病毒。冠狀病毒實在太普遍了。
此外,該產品的研發時間是20世紀70年代,當時人們對冠狀病毒的了解少的可憐。隨着對冠狀病毒了解增多,這種疫苗基本理論上的瑕疵暴露無遺。這也是為何此疫苗都不被AAFP(美國貓科執業醫師協會)及ABCD(歐洲貓科疾病顧問委員會)所建議,除非存在特定需求。
有相關疫苗接種試驗結果顯示,接種疫苗的貓發展為FIP的概率反而高於不免疫但接種普通冠狀病毒的貓。這是因為一種叫做抗體依賴的增強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的妨礙。ADE發生時,機體產生的針對這些病毒的特異性抗體(通常為非中和性抗體)與病毒結合後,反而能介導病毒進入靶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從而加速了病毒感染的過程。這也是FIP疫苗以及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疫苗製作中的一個難點。當然,該方面的試驗尚缺乏大量的數據支持。
—▼—
人類和貓咪從未放棄過對貓傳腹的診斷及治療的科學探索和研究,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16年取得貓傳腹治療歷史性突破:
2016年3月,科學雜誌PLOSPathogens披露,一種名為GC376蛋白酶抑製劑在治療貓傳腹方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這種藥物合成於2011年,本打算用於諾瓦克病毒治療。隨後,科學家們發現這種製劑針對多種病毒都有效果——甚至是貓傳腹病毒。
該實驗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8隻感染傳腹的貓中的6隻,在14-20天用藥後徹底擺脫傳腹的魔爪,直到8個月後研究發表也沒有複發跡象。可惜的是,另外2隻貓咪因為癥狀過於嚴重,不得不安樂死。
數十年來,傳腹「治癒」的傳聞多次出現,學術界或是網絡上都有這類虛假傳聞。但是這次似乎真的不一樣。這份研究的作者們享譽業內,甚至包括貓傳腹方面的領銜專家——NeilsPedersen醫生主辦單位UC戴維斯分校,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動物醫學院。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貓傳腹將不再是貓咪的殺手,這一天,終究會到來!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小動物們將更有希望。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喵醫治未病 編輯:胖嘟 排版:阿妹
喵醫話題
LET'S TALK
評論告訴我你還想知道什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