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祖先變了?《自然》雜誌描述的古魚,證明人類從魚進化而來?

人類起源自魚類,正在吃魚的小夥伴放下了手裡的筷子,合著這是吃祖先了?

魚可以放心吃,現在地球上的魚類和我們已經完全分道揚鑣了,它們不是我們的祖先,只是和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我們吃的紅燒魚是祖先嗎?

從一條魚到人類,到底經歷了多少年?四肢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讓我們將時光撥回到4億多年前的海洋,去看看所有脊椎動物的祖先是如何進化的。

4億多年前的海洋

遠古魚類

中科院古生物學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論文,裏面描述了發現的5種志留紀時期的古魚類,它們補充有頜魚類的重要化石資料。

不管是哪種脊椎動物,都有下頜骨,這個結構到底是怎麼來的,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團。

因為在最關鍵的4.4億年到4.1億年之間,缺少相應的化石資料,彷彿脊椎動物是突然長出的嘴巴。

此次中科院發現的古魚,生活在距今4.36億年前和4.39億年正好可以填補化石上的空白

從復原圖來看,這些古魚已經具有了今天魚類的一切特徵,那麼是不是可以說魚類在4億多年的時間裏沒有怎麼進化呢?

中科院的古魚類復原圖

當然不是,這魚和魚不能一概而論,就比如海里的鯊魚和沙丁魚,它們都是魚,但卻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演化支

地球上現存的三種魚類分別是:輻鰭魚、軟骨魚和肉鰭魚

輻鰭魚是物種最多的魚類,人類已經發現的輻鰭魚物種數量在2萬以上,今天所泛指的魚類,其實大部分都是輻鰭魚,代表物種四大家魚鯉魚鯽魚。

軟骨魚,顧名思義它的脊椎不是我們認為的一節一節骨頭,而是更偏向於軟組織結構,別看它們骨頭軟,這個家族可是出了有名的「硬漢」——鯊魚。

今天的鯊魚、鰩魚等魚類就是軟骨魚,它們雖然物種數量趕不上輻鰭魚,但是軟骨魚的生態位一般比輻鰭魚高。

軟骨魚和輻鰭魚

肉鰭魚,我們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了,現在僅存的肉鰭魚只有兩種,一種是南非的活化石矛尾魚,另一種是非洲的肺魚

然而,肉鰭魚是最接近我們的魚類,它和今天所有的脊椎動物有着共同的祖先,其中肺魚就是當年魚類上岸過程中的中間態,它們演化出了肺。

所以我們吃魚吃的不是祖先,它們最多算我們的遠遠遠遠親

活化石矛尾魚

魚類上岸

今天如果把一條魚丟到岸上,過不了多久它就會死。

魚兒離不開水是大家的共識,就連外形酷似魚,實際上是哺乳動物的鯨類,也不能離開水。

可是在泥盆紀的時候,肉鰭魚說:「我偏不,我就要上岸!」

肉鰭魚,一看這名字就很直觀,魚鰭上長着肉,我們今天吃魚能發現,它們的鰭就是一排長刺,什麼肉都沒有,所以上岸的不是輻鰭魚

肉鰭魚化石

市面上曾經出現過用粉絲冒充鯊魚翅,說明鯊魚也不是肉鰭魚

肉鰭魚的胸鰭上長有肉,起初裏面並沒有骨頭,但是一件事情改變了肉鰭魚的生活。

遠古魚類裏面,還有一個類群叫做盾皮魚,它們已經滅絕,但是卻在生物演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脊椎動物歷史上的第一任霸主——鄧氏魚,就是出自盾皮魚家族,也正是從它開始,之後的地球霸主全部都是脊椎動物。

第一代脊椎動物霸主——鄧氏魚

鄧氏魚統治着泥盆紀的海洋,它是一個殘暴的霸主,不僅橫掃當時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連自己同宗的輻鰭魚、軟骨魚還有肉鰭魚都不放過

輻鰭魚從這個時候開始擺爛,當食物鏈底層,自此之後3億多年都是這樣,偶有一兩個兇狠的角色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軟骨魚雖然名字帶「軟」,可是性格卻很剛,它們想要取代盾皮魚,於是進化出了鯊魚

鯊魚變成今天這副兇殘的模樣,裏面多多少少有盾皮魚的功勞。

泥盆紀的鯊魚

肉鰭魚的位置就有點尷尬了,擺爛吧不服氣,硬剛吧沒實力,那就乾脆離開海洋,去往當時還比較貧瘠的淡水

當時的淡水區域那可是一片荒涼,裏面的食物太少,早在4億多年前,植物和部分節肢動物上岸,它們組成了稀稀拉拉的陸地生態

肉鰭魚每次吃飯都能暫時離開水,爬到岸邊吃一些植物或者昆蟲。

它們帶肉的胸鰭可以幫助它們更好地在陸地上行動,還能幫助它們回到水裡,但是也會出意外,比如胸鰭力量不足導致暴死在岸上。

肉鰭魚:溜了溜了

因此,越是肉鰭越強壯的魚才能安全地回到水裡,久而久之肉鰭裏面出現了骨頭,肉鰭魚開始出現了爬這個動作。

它們上岸的時間越來越長,從最開始的岸邊,到真正的岸上,不知不覺,胸鰭已經變成了一根可以支撐起自己身體的骨骼

除了胸鰭,肉鰭魚的臀鰭也開始變硬,裏面同樣長出了骨骼,這一時期的魚類被稱為四足魚類,四肢的雛形正是形成。

四足魚類

並且為了解決自己上岸時候的呼吸,它們的魚鰾開始演化成肺,能夠直接呼吸空氣,也就不再需要魚鰓了。

泥盆紀末期,地球迎來了一波大缺氧,海洋中的盾皮魚因此滅絕,軟骨魚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輻鰭魚繼續苟在低生態位。

這波缺氧主要發生在水裡,肉鰭魚已經不再依靠水裡的氧氣,而是直接呼吸空氣,它們順利挺過泥盆紀末大滅絕,進入到下一個繁盛之中。

肉鰭魚:我上岸了

迎來繁盛

泥盆紀過後,地球進入到了石炭紀四足魚類也開始演化為了兩棲動物,雖然可以離開水生活,但是不能離開太久,繁衍還是得依靠水。

並且這一時期還有一批兩棲動物重返海洋,比如大海螈,反正都是兩棲,這棲在海水和淡水有什麼區別嗎?

於是石炭紀成為了兩棲動物繁衍的時代,同時也湧現出了諸多霸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兩棲動物中大部分都不是我們的祖先,只有長着五根手指的才是,其他的手指數量的不是。

石炭紀的兩棲類

這一時期有很多兩棲動物的脊椎還沒有完全成型,因此它們被稱之為離片椎類兩棲動物

我們真的祖先在這波兩棲競賽中並沒有佔據什麼優勢,反而有點被動,因此祖先決定遠離水裡的這群大嘴怪,進入到了當時還鮮有動物踏足的內陸

為了防止自己失水,祖先的皮膚開始變厚,並分泌出特殊的酯類物質阻止水分的蒸發,四隻腳也開始變修長,不再是肚子貼着地面蠕動。

現存的兩棲類

在大約3.4億年前,出現了一種叫做始祖單弓獸的脊椎動物,它看起來和蜥蜴有點類似,卻是未來哺乳動物的祖先

不過與此同時,一種叫做林蜥的動物也誕生了,它的子孫後代中,會誕生一個叫做恐龍的家族,統治地球1.6億年。

石炭紀同時也是植物繁盛的時期,地球的陸地第一次被染成了綠色,這些植物大部分成為了我們今天的煤炭。

石炭紀茂密的雨林

演化的道路

從魚類誕生到人類誕生,中間跨越了4億多年的歷程,如果算上脊椎動物的前身脊索動物,那麼這條進化之路跨越了5億多年的歷史。

人類不是突然冒出來的,人之前是猿,猿之前是猴,猴之前是長得像耗子的樹棲哺乳動物,再往前是長得更奇怪的像蜥蜴的合弓綱動物。

地球上的每一種動物都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起點,最終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找到了一個共同的祖先,它是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露卡,露卡奠定了地球生物的形式——細胞結構

而露卡誕生於38億年前,這個時候的地球才不過8億歲。

生命誕生之初

生命就是這樣神奇,地球用了38億左右的時間,誕生了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是偶然還是必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