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做飯的『女人幫』,乘風破浪保護數百隻狗狗勵志又辛酸

對於救助流浪動物的人來說,每一次救助都不是萬無一失的。

但是他們一直堅守着能救一隻是一隻的原則,只要嘗試過,就不後悔每一次伸出的援手。

今年6月11日,有人在鄂爾多斯的一個舊車站附近,發現了一隻被車撞到的小狗。它已經不能自由行動,看起來虛弱又痛苦。

黃瑾夏得到消息之後,馬上聯繫了附近的志願者高娃,火速趕到了現場。

小狗看到來人,充滿了警惕。它拖着被撞傷的身體在小路邊緩慢向前挪動,隱隱能看到傷口的血跡。

救援迫在眉睫。如果小狗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很可能面臨死亡。

在一番艱難的救助下,她們順利將小狗送到了醫院。

醫生給狗狗檢查了身體、拍完片子之後,當下就決定動手術。

但不幸的是,打完針不久,狗狗就遺憾離開了人世。

它沒有來得及再看一眼這個世界的美好,就因為一次意外的車禍喪命。

流浪狗狗被車撞死,是難以受到法律保護的。就算是有,誰會為了一隻素不相識的狗狗花那麼多的精力?

但對於黃瑾夏來說,每一隻狗狗都是一個小天使。

無論多麼辛苦、艱難,她都決意救助她看到的每一隻流浪狗,給它們一個能夠容身的小家。

如今55歲的黃瑾夏已經退休了,但是她的夏夏愛心小院遠遠沒有結束。

2007年,黃瑾夏搬到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名仕花園小區,在一個稀鬆平常的日子,準備回家的黃瑾夏在小區里發現了3隻流浪狗。

它們無辜懵懂的眼神吸引到了她。

於是,從一開始的定時去小區餵食,到將小狗們接到自家的車庫餵養。

開始陸續帶更多的流浪狗狗回家。

這條路是艱難且漫長的。

一隻兩隻或許只要有愛心和一定的時間就能救治,但是十隻百隻,需要的就是堅持不懈的毅力和真正對生命的熱愛。

後來毛孩子們多到了70幾隻,狹窄的車庫已經住不下這麼多狗狗,黃瑾夏就出去租了一個平房,雖然條件差點,但是空間總算是大了,不會顯得太過擁擠。

在鄂爾多斯創建文明城市時,城管將抓到的50多隻流浪狗,都送到了黃瑾夏的小平房。

120多隻狗狗,這個小平房馬上就容不下這麼多的毛孩子。

不得已之下,黃瑾夏帶着狗狗們來到了一個廢舊的工地。並在這裡安家。

雖然這個偏遠而空曠的地方很適合狗狗們生活,但是艱難的客觀條件無時無刻不在困擾着她。

工地里沒有水,也沒有電。

想要水,她必須凌晨四點多起床,到工地附近的公共廁所去接水,每個月還要上交50塊錢的水費。

每天接水都要來回三四次,天都亮了,她才能得到片刻喘息。

沒有電,就只能用撿來的柴火,在空地上搭一口鍋,將就着做飯燒水,滿足日常所需。

日子雖然艱苦,但也勉強能湊活着過。

直到一個噩耗傳來,工地項目要重啟,黃瑾夏必須帶着狗狗們另尋家園。

「既然救了,這輩子就得負責」,義無反顧地為毛孩子們重新搭建家園。

新的基地雖然簡陋,只有紅磚圍牆,棚頂為屋,簡單的黑布網難以承受內蒙古強烈的紫外線。

但是終於有水有電,狗狗們過得比之前好一些了。

隨着毛孩子數量的不斷增加,黃瑾夏的壓力也不斷增大。

現在,基地里有300多隻毛孩子嗷嗷待哺。

狗狗們每月都要3600斤的糧食才能勉強吃飽。

一年12000元的房租,每月200元的水電費醫療費每月至少3000-4000元。

而夏夏愛心小院里只有5個人,3位合夥救助人,兩位志願者。

這麼大的開銷,遠遠超過了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

每天數百斤的伙食製作,也讓上了年紀的黃瑾夏不堪重負。

更為嚴峻的情況是,小院里的狗狗們大多是老弱病殘。

它們有的癱瘓了、有的雙目失明,或者失去了一隻眼睛,身體有各種疾病等等。

這樣的狗狗基本上不可能再離開小院,因為沒有人願意領養一隻殘缺的狗狗。

小院的大部分資金都用在為這些狗狗治病上了,剩下的錢已然讓黃瑾夏捉襟見肘。

狗狗們就算治癒了,也要面臨斷糧的危機。這件事情一直焦灼着黃瑾夏的心。

夏夏愛心小院的狗狗們急需糧食的救助,來度過現下的難關。

如果不能得到幫助,它們面臨的就是生命的威脅。

希望有愛心的人能夠伸出援手,幫助這300多隻狗狗吃上飯,它們的一生所求不過是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