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眼·人類之友 日曆 | 北紅尾鴝:林中「小精靈」,愛站枝頭搖尾巴

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眾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匯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 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將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一起來認識北紅尾鴝(qú)。

體色搭配高級

北紅尾鴝體長僅為15厘米左右,體重約22克,比成年人的手巴掌還要小。嬌小的體型可以使它們在樹林的枝杈間輕盈的穿行與跳躍而不受影響。

在體色上,北紅尾鴝搭配十分高級,飛在林中十分耀眼。雄性成鳥額部、頭頂、後頸至上背為灰色或深灰色,中央一對尾羽為黑色,前額基部、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為黑色,其餘部分為標誌性的橙棕色。與雄鳥相比,雌北紅尾鴝的羽色更素雅簡潔,上體融合了橄欖綠與淺棕,在兩翅過渡為黑褐色,翅上依然有一對特徵性的白斑,尾部則是橙黃色,較雄性的橙紅色暗。

「小精靈」愛吃蟲

北紅尾鴝的英文名直接翻譯過來叫「達烏里紅尾鴝」,它們第一次被人們發現是在貝加爾湖地區,名字也來自俄羅斯東部的一座山峰。它們喜歡站在枝頭,上下擺動橙色尾羽,還做出點頭的動作,像樹林中的小精靈般活潑可愛。

北紅尾鴝冬天會飛到南方越冬。它們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緣和居民點附近的灌叢與低矮樹叢中。冬候期一般為160天左右,在華東地區、華南地區都不難見到它們。

北紅尾鴝是食蟲鳥,有一個短健的尖嘴。它們特別喜歡吃昆蟲,多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成蟲和幼蟲為食,種數達50多種,其中約80%為農作物和樹木害蟲。它們還很勤勞,天快亮時就開始捕蟲鳴唱。

領地意識強

北紅尾鴝營巢環境多樣,除大量營巢於房屋牆壁破洞、縫隙、屋檐、廢棄房屋等人類建築物外,也營巢於樹洞、岩洞等,它們會銜來枯草、苔蘚、草根等材料,在縫隙中精心地搭出一個碗狀的巢穴,裏面再襯上獸毛、羽毛,搭成一個舒舒服服的小家。

巢築好後,雌鳥開始產卵,通常1天產1枚卵,每窩產卵以6枚居多。育雛期間,北紅尾鴝有強烈的領地行為,當發現其他紅尾鴝或者小型鳥類接近巢穴附近時,親鳥會立刻飛至入侵者面前發出「gu gu gu」的警告叫聲,直到把入侵者驅離為止。最神奇的是,在北紅尾鴝巢穴80米範圍內,幾乎不可能同時有兩窩鳥巢,完美地詮釋了「一山不容二鳥」的含義。

北紅尾鴝的天敵很多,蛇、伯勞猛禽,甚至散養的家貓都對它們威脅很大,因此它們在進巢餵食之前,要停在附近,仔細觀察,一旦發現有天敵或者有人在附近,它們就不會回巢,而是不停地叫。

采寫 白雪

製圖 鄭誠

圖片 鄒維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