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歐式清棚與熱門鴿系

清棚在早期的賽鴿圈內一直被視為「金盆洗手」,或是國外一些合作鴿舍因為不得已的原因需要做財產分割才進行清棚拍賣。

隨着賽鴿行情的高漲,近些年歐洲的清棚,反而有了一股上市套現的味道,他們一般清棚的時機大都會出現在鴿舍成績如日中天的時候,大概他們也明白「日中則昃,月盈則食」的道理。

讓成績一直維持在巔峰是十分困難的事,趁成績最好媒體炒作最熱的時候,順勢清棚,既可以收穫最豐碩的勝利果實又可以給自己放個長假,同時也能讓鴿舍空出一段休養生息,什麼時候想重起爐灶又會是賽場上的一條好漢。

相比其他競技運動的年齡限制,賽鴿運動的好處在於它不太倚重體力而更倚重經驗。

在歐洲於成績巔峰的時候清棚的例子不少,比如波西瓦在2005年獲得荷蘭拉曼600公里國家賽十二萬羽總冠軍後的清棚拍賣,喬斯托內假說「有眼疾,不得已所作的清棚拍賣。」

而且後者在清棚數年後又重返賽場,成績自然也不減當年,不知道那些當初以為托內會從此淡出鴿界以收藏為目的參與清棚拍賣的買家們會作何感想?

在賽鴿運動里我們關注的焦點常常在銘鴿或是冠軍鴿的血統,其實最可貴的是銘鴿背後那位鑒賞和訓養經驗豐富的鴿主,很多後來赫赫有名的鴿子源頭卻來自一些默默無聞的鴿舍。

比如已經清棚有些年的荷蘭賽鴿怪才魯道克拉森,其起棚引種並不遵循一般的套路,原始鴿隊大多來自本土鴿市,白色名鴿野笛上代更是一羽白色天落鴿

同樣我們國內也不乏這樣的奇人,在廣州已故賽鴿高手劉穗生,我們這邊昵稱「毛毛」,憑藉多年在遠洋貨輪上百里挑一挑選出的天落鴿,培育出三路鴿子,拿下多次前三名。據說「毛毛」每天在鴿棚里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就是為了觀察鴿子的習性。

看了那些清了棚又能在短時間內重回巔峰的鴿舍,還有後面這兩位不按套路出牌的主兒,您還會認為鴿子比鴿主更重要嗎?

這些鴿主各自的經濟條件和投入雖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這些事人都是對好鴿很有感覺且是精於訓養的鴿主。

哪怕是常常建議大家要以良種起步的我,也曾試過在不知血統的情況下只憑外觀委託當地鴿店代掛幼鴿四羽滿月後轉交專業教練訓養,居然在第二年的5五市聯賽中僥倖入賞一羽綜合二十九位。

我不敢說排在我前面的鴿子都是系出名門,也不是為了顯示個人對鴿子感覺有多好,而是暗自感嘆教練的訓養功夫確實了得,尤其是在當下這種中短距離賽制下,養功和訓養經驗更顯得重要,這也是我覺得有必要將這些年的心得整理成《藏龍賽鴿手冊》的原由。


記得台灣評鴿人廖勇次在他的《鴿眼探索第三輯》中寫道「有不少鴿友來電詢問,台灣當今最熱門的鴿族有哪幾種?」。

我以真正實際參賽人的經驗誠懇答覆對方,「以我親自參賽北縣新海支會比賽,每年春秋兩季所得名次或是贏過上千萬K的同會鴿友所做的調查,本會任何得獎之鴿,可謂包羅萬象,本島產,亞洲產,歐洲產都有,所謂熱門流行鴿族,只能在雜誌上的廣告看到。」

END

文|林栩國


[微笑]感謝閱讀!如喜歡本號可添加關注,鼓勵請點贊+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