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沿着順德碧桂園的碧江畔散步,總會見到遛狗散步的行人。手拿一根繩子和一疊報紙,這是每個人遛狗時的標配,「文明養犬」的理念在小區已深入人心。但在早些年,因為社區面積大、居住人口多,寵物管理一直存在壓力。「以前部分寵物主的意識不強,不牽繩不清潔的情況還是挺多的。」小區物管人員回憶道,「還有就是遺棄寵物,人搬家了,養的寵物狗不帶走,就變成了流浪狗。」
業主帶寵物參加順德碧桂園組織的「文明養犬倡議」活動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養寵環境,順德碧桂園的小區物業定期宣傳文明養犬,通過免費派發牽狗繩、鼓勵業主做登記,逐步提升寵物主的意識。小區還每天安排人員和車輛巡邏,將區內沒有牽繩的疑似流浪狗帶回物管中心登記,然後再通知業主認領。
除了物管人員用心管理,社區里還出現了一支自發的收留流浪狗「隊伍」,領頭人是一位70歲的老人。有賴於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幾年流浪狗漸漸變少了。
7旬老人特別的「寵愛」
每次有客人到訪,比熊犬「叻叻」總是最早迎上前的那一隻,圍着客人蹦蹦跳跳。很少人能看出「叻叻」已經17歲了。比熊犬一般能活12到15年,「叻叻」在這樣的高齡還活蹦亂跳,全靠關伯和老伴兒謝阿姨的悉心照顧。退休之後,老兩口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照顧家裡的6隻小狗身上。
遇上這對老人之前,這些小狗都是被遺棄的流浪狗。「每隻帶回來的時候,都很瘦弱還受傷生病,照顧它們費精神花的錢還多。」嘴上抱怨着,但關伯和謝阿姨卻從來沒有虧待過這些狗狗。
2014年,關伯的兒媳撿回了一隻受傷的貴賓犬,後腿耷拉着,就靠前腿拖着身體一點點往前挪。當人一靠近,它就僵在那裡,一動也不動。除了給它療傷,關伯還每天帶着它散步做復健。時間一長,小貴賓犬能走了,關伯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成了最黏人的那一個,家裡人給它起了個名叫「堅強」。「它變了很多,連看人的眼光都不一樣了。」關伯說道。
14歲的QQ老得牙都沒有了,只能吃流質食物。謝阿姨就每天給它熬瘦肉大米粥開小灶。「來,吃吧。」傍晚時分,謝阿姨坐在陽台上,輕輕把狗抱在懷裡,一勺一勺地餵了起來,一邊喂還一邊跟它聊天。在謝阿姨心裏,她早就把狗狗們當成了家人,「當初選擇了養它,就一定要陪它到最後。」謝阿姨堅定地說。
用領養代替購買,讓生命不再流浪
因為收養流浪狗,關伯和謝阿姨一家在小區里成了名人,很多人來請教「養狗心得」。從出門牽狗繩、早晚戴止吠器這些基礎知識,到怎樣安撫、訓練狗隻的實操練習,關伯一點點教給鄰居們,儼然成了一名「文明養犬」科普員。關伯說,他自己也有一點小心思,「很多人見我遛狗多了也想買狗回家養,我就一直說不要買,要去領養,帶回家之後一定不能遺棄。」
慢慢地,關伯「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也逐漸被更多的小區業主接受。
家住順德碧桂園春天裏苑區的李小姐一直對領養流浪狗有顧慮,直到2個月前,她才下定了決心。「就擔心流浪狗不健康不好養,但是關伯一直鼓勵我。給那些曾經被拋棄的狗狗一個新的家,我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義。」李小姐說。
前不久剛結束的碧桂園社區愛寵月,小區聯合當地居委會邀請動物防疫站上門,對犬類做免費登記、注射狂犬疫苗,發放狗隻免疫證。接下來,物業管家還會不定期邀請專業的寵物訓練師免費授課,組織狗主一起交流心得。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社區的養寵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