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千塊錢買狗,竟然發來一隻雜交狗,連性別都不對!」消費者通過抖音平台選中心儀寵物,卻被要求轉至微信下單,付款後卻收到貨不對板的雜交犬,甚至遭遇商家失聯、維權困難的境地。
近日,成都消費者陳女士的遭遇揭開了網購寵物市場的灰色一角。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不良商家通過跨平台引流、捆綁銷售高價狗糧、發貨不明等手段編織騙局,已形成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業內人士坦言,此類騙局之所以屢屢得逞,原因之一在於消費者脫離平台交易,而監管的滯後更讓消費者維權難上加難。
▲左邊為陳女士接到的狗,右邊為陳女士視頻挑選的狗
網購寵物遭連環套路:
「公狗變母狗」
高價狗糧捆綁銷售成隱形陷阱
陳女士一直都想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狗。5月初,她刷抖音視頻時發現賬號名為「吉娃娃犬舍(看狗劉vv)」(現已更名為:丫丫 吉寶寶)的視頻中,有幾隻狗特別可愛,便私信了對方,對方要求她留下微信號。
▲涉事賬號
對方的ip地址顯示在江西,雙方加了微信後,陳女士通過小視頻選定了一隻1888元的狗。陳女士在5月16日將全款付完後,對方讓一個自稱是飼養員的人加了她,稱狗較小,需要配套購買狗糧,否則只負責24小時的售後,「死了概不負責」。
▲陳女士買了1350元的狗糧
陳女士考慮到已經支付了買狗費用,並且確實需要狗糧,因此她又花了1350元買了狗糧。上述費用全部打入了昆明一家名為「西山區愛寵寵物店」(以下簡稱:愛寵寵物店)的賬號。
5月17日小狗發貨,但對方始終不給陳女士物流單號,只讓她保持電話暢通。經過幾天運輸,5月21日,終於有人打電話讓她去取狗。
但到貨後,陳女士發現送來的狗根本不是她視頻挑選的那隻,而是一隻價格相去甚遠的雜交犬,且當時明明選定的公狗也變成了母狗。
▲陳女士購買狗狗時,對方說是公狗
▲到貨後,託運人員說是母狗
當陳女士找到對方希望能退款或是重新發貨時,對方卻堅稱「就是同一隻」,之後開始不接電話、不回微信。
▲陳女士與賣家溝通
之後,一位自稱是售後人員的人加上陳女士微信,稱他們可以再發一隻狗,但前提是她先將這隻狗寄回去。陳女士覺得不保險,讓其出示營業執照,並簽合同,均遭到拒絕。
在成都負責送貨(狗)的託運人員提醒她「最好別寄」,否則可能面臨「狗財兩空」的局面,「你們是私下交易的,對方之後就說沒收到怎麼辦?」
該託運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來講,正常託運活體只要兩三天,而這條狗在路上中轉了幾個物流公司,花了5天。他也是在服務區接到的狗,「只掙30元。」且在到貨時,狗籠上也無發貨人信息,他說,一般這種情況,根本查不到發貨人信息,他曾向上一個物流公司聯繫,「對方都不會回復你。」
記者查詢到,愛寵寵物店位於昆明市,成立於2023年,先後因無法聯繫及未按規定提交年報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
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跨平台引流
發貨地、物流不明成行業頑疾
記者看到,陳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在一社交平台上,有關「賣狗不走平台」的討論達700多萬篇,涉及抖音、閑魚、小紅書等多個平台。
據從事寵物行業多年的魏先生介紹,這就是當下一個常見的賣寵騙局。他們通過在各平台獲取消費者信息,想辦法引導其至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交易,一旦脫離了平台,消費者又交了定金,「就會被牽着鼻子走了」,後續他們會以寵物檢查費、託運費、高價狗糧等一步步讓消費者繼續給錢,「要不然就不發貨」,消費者考慮到已砸進去一大筆錢,就會不甘心地繼續交錢。
▲陳女士購買的狗糧
這樣的騙局在多地已形成產業鏈。魏先生介紹,從業者一般都有數十個賬號,每天在各大社交平台發佈引流信息。但他們並沒有寵物,只有客服人員,有消費者諮詢時,他們發去盜用的狗貓視頻,在消費者下單後,就聯繫各地供貨團伙合作供貨。
陳女士所接觸的也並非寵物飼養員,而是高價狗糧的銷售方,為了強調狗糧價格的合理性,他們還會在電商平台開設店鋪,掛產品鏈接。記者看到,陳女士購買的「育寵源」品牌狗糧,委託商為南昌育寵寵物用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僅1萬元,員工0人。
而在淘寶平台,該產品1g標註售價高達288元,陳女士買到手的狗糧也賣到450元1.5kg。而記者查詢到,1.5kg的狗糧市場價僅數十元。
▲陳女士買到的狗糧,在網上標註售價288元1g
「在直播間里,他們也有辦法將消費者引導到第三方平台。」魏先生提到,直播間會掛多個寵物的售賣鏈接,管理員在後台可看到觀眾的抖音賬號,他們不會用直播賬號去直接私信觀眾,而是用其他賬號私信,「告訴消費者,他們是同一家店,可以加微信視頻看狗,看中了只要交定金,就可以讓主播下架這隻狗的鏈接。」在交了定金,商品也下架後,消費者便產生初步信任,後續在微信交易時也會放輕警惕。
至於陳女士拿到的狗與視頻不一這件事,魏先生提到,許多狗都長得比較像,但品相不同,價格就差很多。商家在直播時,會抱着品相較好的狗,在消費者指定下單後,再找品相一般但相似的狗發貨,消費者若發現,商家就一口咬定是同一隻。
▲視頻選中的狗
為了規避消費者維權、追責,在微信交易時,商家的ip地址、寵物的發貨地、營業執照註冊地等大都在不同地區,也不會告知寵物發貨地以及物流單號,以免被追蹤。「而且金額不算太高,一般消費者遇到會懶得維權,或是維權無門,也就算了。」
魏先生說,現在寵物市場很大,也正處於紅利期,因此各商家都想湧進來賺一筆。他以抖音平台為例,之前只有幾家店能售賣活體,今年2月6號以後,平台門檻降低,只要有實體店、繳納3萬保證金、提供300萬的營業流水,基本都能順利申請抖店。
「平台上交易會要求商家有30天的售後期,就算出問題,也會有店鋪保證金以及資金監管作保證。」魏先生建議,消費者不要脫離平台交易,對「私域引流」話術要提高警惕,交易前要核實商家經營資質;確認下單鏈接就是寵物活體商品,以免在後續維權中出現困難;在到貨時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要趁託運人員在現場時,錄視頻取證,現場與商家協商,不確認解決方案直接拒收。
最後,魏先生提醒消費者,在下單前應了解寵物品種的市場價,不要因貪小便宜,掉入更大的陷阱。目前,記者已將此事向昆明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反映。
律師說法:
消費者可主張解除合同、退還貨款
達到標準可追究刑責
四川分憂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仁根律師表示:
商家交付不符約定的寵物構成根本違約,消費者不僅可主張解除合同退還貨款,還可要求賠償可得利益損失,例如為救治病寵支出的醫療費、交通費等。
若商家故意隱瞞寵物性別或品種,可能構成欺詐性交易,消費者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張三倍賠償。其強制搭售、變相捆綁銷售飼料的行為也是違法的。
四川一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師表示:
《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合同有書面及口頭等形式,「只要雙方達成了合意,就可以構成合同」。
本事件中,就算陳女士未與商家簽訂購買合同,但在微信聊天記錄中,雙方就購買事宜達成購買合意,並實際進行了交易,那麼就形成了合同。微信聊天記錄作為電子數據的一種,根據法律規定應視為書面合同。
也就是說,商家在合同成立後就應當按照約定交付商品,若交付的寵物性別、品種與約定不符,則商家構成違約,消費者可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比如退款、更換符合約定的寵物等。
若商家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並且達到了相應的立案標準,則陳女士可以向警方報案,由警方進一步偵查以確認是否構成詐騙犯罪。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