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潔文 實習生 庄嘉怡
圖/受訪者提供
近年來,寵物經濟蓬勃興起,成為消費市場的新熱點。從寵物消費商品到寵物烘焙食品,再到寵物醫療服務,各種圍繞寵物的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寵物殯葬服務也悄然走進大眾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寵物家長們開始正視離世寵物的善後事宜。
985碩士張英俊畢業後曾在高校任職,負責國際認證相關工作,常年與小動物為伴。2022年底,張英俊辭職後在大連開了一家寵物殯葬店。短短一年多時間,她為1000多隻寵物提供了殯葬服務,在幫助寵物主人完成告別的同時,也讓自己在這個新興領域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始終相信寵物殯葬是一個值得深耕的行業,真誠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必殺技。」
「寵物不僅只是一隻貓、一隻狗,更多的是人的朋友和精神寄託。」張英俊如此看待自己的職業和服務的「小生命們」。對於寵物殯葬行業因行業標準缺失而導致的「亂收費」「隨意掩埋遺體」等亂象,張英俊認為目前市場確實良莠不齊,「監管缺失確實是重要原因,也希望未來寵物殯葬管理可以有法可依」。
忠實地做自己
「95後」張英俊曾經養過加菲貓、豹貓、柴犬和泰迪犬。一次加菲貓突發疾病離世,讓她接觸到了寵物殯葬行業。「從病發到離世非常突然,當時我整個人都是懵的。」她回憶道。
出於對逝去寵物的珍重,張英俊找了一家寵物火化機構,卻發現當時還沒有這麼完善成熟的寵物殯葬服務。「就是一個火化爐,給我的小貓推進去,過了一會兒把骨灰拿出來。」「捧着它的骨灰我就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她嘆息道:「沒來得及和它好好告別。」
從那時候起,張英俊便開始了解和關注寵物殯葬這個行業。她感同身受地理解到,在寵物的生命結束時,寵物家長需要面對一個非常難受的時刻。而在這時,寵物殯葬師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服務、積極的情緒價值和人文關懷,幫助他們正確處理「毛孩子」的身後事,讓他們能夠得到安慰和陪伴。「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職業。」在調研後,張英俊辭掉了原來的工作,正式成為了一名寵物殯葬師。
放棄體制內工作的決定無疑需要勇氣,也讓人重新去思考自己的職業觀。張英俊說,即便到現在,社會上也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寵物殯葬業,認為寵物殯葬業是一個聽起來有些「晦氣」的職業。「但是對我而言,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體制內的生活是毫無波瀾的穩定,讓我慢慢忘記了人生原本是曠野而非軌道。而夢想本就只須忠於自己,無須徵得旁人的同意。」正是這份面向未來的堅定,讓張英俊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寵物殯葬業,並且熱愛於此、深耕於此。
更加懂得珍惜
創業初期,由於寵物殯葬行業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再加上殯葬行業的特殊性,張英俊無法去做太過主動的宣傳,這也使得顧客偏少。「來到店裡的每一個寵物家長,我們都會儘可能了解寵物的生平、喜好以及家長的情感訴求,然後為『毛孩子』精心布置告別間,舉辦一個獨一無二的告別儀式。」
與人類殯葬相比,寵物殯葬在設備和處理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張英俊提到,寵物殯葬和人類殯葬的火化設備是不同的。人類殯葬通常使用專業的、全自動的火化機和設備來進行火化,而寵物殯葬則通常使用小型火化機或手工火化等方式。此外,在遺體保護和清潔方法上,寵物殯葬也有其獨特之處。「我們有時會給寵物用乾洗泡沫或者沐浴露做全身的乾洗或水洗,而人類殯葬善後的處理方式可能更加複雜。」
相比人類殯葬,寵物殯葬服務更加註重幫助寵物家長完成心理疏導。「寵物家長在整個服務過程中需要的不僅是殯葬服務,更需要情緒價值和人文關懷。」張英俊表示,在寵物離世後,許多主人會經歷深刻的情感波動,寵物殯葬師的工作不僅是處理遺體,更是幫助寵物主人完成一段特殊的情感告別。
在她的店鋪里,貓和狗是最常見的服務對象。除此以外,最常接待的寵物還有兔子、倉鼠、鸚鵡,有時也有荷蘭豬和狐狸。
2023年,一隻小狐狸的故事讓張英俊印象深刻。小狐狸「承運」在農家院里與主人結緣,名字寓意着「承接好運」。「承運」離世後,傷心的家長希望能安葬它。當時,張英俊安慰家長說:「小狐狸都是為報恩而來的,它也會保佑你和家人健康平安。」同年10月,張英俊為「承運」精心置辦了葬禮。為了更好地照顧家長情緒,她還特別設置了一個環節,讓家長與寵物獨處一段時間,並讓其在本子上寫下自己最想對「毛孩子」說的話。時至今日,她依舊記得那段溫暖的文字。「意思大概是,我不需要你幫我去承接好運,我只要你在另一個星球過得好好的,擁有更加幸福美滿的下一世。如果可以,希望有一天我一睜眼,你還能回來院子里找我。」
見證過那麼多離別的故事後,張英俊坦言自己變得更加懂得珍惜。「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會經歷離別和失去,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當我懂得珍惜的時候,就會更加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更加珍視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摸着石頭過河」
隨着人們對寵物殯葬服務的認知逐漸提升,行業的規範化需求也日益凸顯。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寵物殯葬服務在中國尚未形成統一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許多從業者只能「摸着石頭過河」。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對寵物遺體的處理僅局限於地方性規定,例如將寵物遺體視為特殊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但具體的操作流程和監督機制往往還缺乏細化。
「寵物殯葬行業需要更加規範化和專業化,以確保服務質量和安全。」張英俊表示,寵物殯葬是一個新興行業,是根據社會的需求變化應運而生的,在經歷了初期的「野蠻生長」後應該不斷走向規範和完善。事實上,目前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探索監管,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對寵物遺體的無害化處理有了初步要求,而部分行業協會也在推動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工作。
「我們的顧客群體比較多樣化,當然還是以年輕的『90後』『00後』居多。隨着『單身經濟』的盛行,寵物逐漸成為人們收穫陪伴與情感治癒的剛需。」在寵物行業深耕多年,張英俊憑藉敏銳的洞察力,精準把握了這個時代對於寵物的個性化情感需求。「創業也確實有魔力,它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選擇,更是一種自我實現和創造的過程。」
從火化設備的選擇,到遺體保護和清潔方法的運用,再到對寵物家長提供情感寄託的服務,當看到顧客因為自己的工作而釋然時,張英俊說:「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是無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