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貓考生」牽出黑產鏈:虐殺定製、販賣視頻.....懲治真的「無法可依」嗎?

2024年04月11日20:15:05 寵物 1786

潮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吳馥梅 記者 吳越 實習生 藍昕宇

近日,一場虐貓和考研相聯繫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再度將動物虐待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交「投名狀」進群、接收虐貓「定製」……活躍的虐貓群里,虐殺手段千奇百怪,面對凄慘死狀的動物,虐殺者報以嘲笑譏諷口吻,群友們紛紛點贊歡呼。

虐貓背後的黑色產業鏈令人膽戰心驚。施虐者絲毫沒有對生命的敬畏,通過虐殺來獲得所謂的「快感」和「認同感」。專家認為,這是一種「病態」,一種「畸形的興奮和滿足」。

與此同時,對於虐殺者的懲罰邊界也引發了公眾討論。當下,動物保護「無法可依」是錯覺還是現狀?輿論混戰中,我們應該關注什麼?

親歷者揭露背後黑色產業鏈

伴隨着貓的慘叫,虐貓者發出「咯咯咯」的笑聲,群友們紛紛發出點贊的文字和表情——這是虐貓群里常見的一幕。

用化學試劑虐殺貓,將貓放進微波爐,甚至有群友分享「如何讓貓死亡後臉部呈現微笑狀」……虐待的方式千奇百怪,手段越殘忍,歡呼聲越大。整個群里充斥虐殺和教唆虐殺的氣息。

「虐貓考生」牽出黑產鏈:虐殺定製、販賣視頻.....懲治真的「無法可依」嗎? - 天天要聞

群聊天記錄。圖源受訪者

「群里消息很多,一不留神,就顯示有999+條未讀消息。」北京姑娘瀟瀟(化名)是反虐志願者,有十多年救助動物、卧底虐貓群的經歷,她至今對虐貓群體的心理感到匪夷所思。

「他們往往並不滿足於『致死』,而是會採取一切殘忍的手段,儘可能讓貓死得慢,拉長它們的痛苦時間。動物越痛苦,他們越快樂,然後將所謂的『成就感』分享給群友們」。瀟瀟說。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虐貓事件頻繁曝光後,這個群體變得更為瘋狂、謹慎,建立起核心成員群,入群需要「投名狀」——拍攝一鏡到底的虐貓視頻,證明貓是本人親自虐殺的,並附加一張有時間、名字、入群誓言的ID小紙條。

這類殘忍的虐貓視頻還經常被隱去個人信息,匿名發佈在多個社交平台。隨着志願者們不斷舉報、互聯網加強監管後,虐貓者開始玩文字遊戲進行躲避,比如將「虐貓」稱為「愛貓」,給流浪貓狗下毒稱為「科普」。

「虐貓考生」牽出黑產鏈:虐殺定製、販賣視頻.....懲治真的「無法可依」嗎? - 天天要聞

化學試劑。圖源受訪者

對虐貓者來說,發佈視頻有着更為深層的用意——這些視頻被當做「誘餌」,用來拉攏、發展下線。

「通過虐貓視頻吸引關注,青少年、未成年人是他們洗腦、教唆作惡的重點對象。」接近虐貓人士的上海小伙沈昊(化名)介紹,虐貓人群會從評論中篩選「可以用的人」,發展為團隊下線成員,並接收虐貓「定製單」,價格在百元至兩三千元不等。

沈昊長期關注虐貓群體,也成功阻止過多起虐殺事件。他發現,近年來虐貓群體逐年擴增,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分出了引流建群、虐殺定製、販賣視頻、線上客服和網站搭建等數個工種。

「今年1~3月,我們參與跟進了16起虐貓事件。」沈昊表示,因為人數、精力有限,無法覆蓋全國。「因為每天目睹一幕幕慘狀,志願者們的情感受到傷害,時間久了不少人因為抑鬱而退出,群體面臨人數不足的困境。」

沈昊還介紹,去年引發社會不小轟動的「傑克辣條」虐貓事件曝光後,部分發聲反對虐殺動物的博主遭「網暴」、「人肉開盒」,如獲取私人信息加以傳播、被惡意P圖等。甚至,有些虐貓者會試探交流群里是否有卧底志願者,故意放出虛假虐貓消息,引發恐慌。

虐貓魔爪伸向未成年人

「群里經常會交流虐殺手法,用嘲笑譏諷的口吻討論凄慘死狀的動物。」每當瀟瀟看到這些群聊消息,她痛恨得直咬牙,「虐貓者對生命沒有絲毫敬畏,一切就像往紙上划了一筆這麼稀鬆平常。」

虐貓者一旦提出一種殘忍的手段,其他人會紛紛效仿。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身二科主任馬永春看來,這是一種病態。「他們滿足的不一定是快樂,可能只是快感,是一種畸形的興奮和滿足。」

「這類情況,對於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叫品行障礙,對於成年人則稱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指個性和行為方式上的異常,這些特點在社會和文化背景中往往是不良的。他們冷酷無情,社會適應不良,沒法跟人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馬永春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時表示。

而且,虐殺動物和暴力犯罪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聯。瀟瀟介紹,志願者團隊中有位成員,其侄子從十歲出頭就開始虐貓,最後在17歲的時候殺了人,「這類人群往往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情感支持比較少,需要從虐貓行為中獲得所謂的『快感』和『認同感』」。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虐貓行為其實敲響了一個「警鐘」,表明這個人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發出畸形認知急需矯正的「信號」。

「虐貓考生」牽出黑產鏈:虐殺定製、販賣視頻.....懲治真的「無法可依」嗎? - 天天要聞

小貓。圖源新華社

其實,屢次被曝光的虐貓事件,只是虐貓群的冰山一角。隨着虐貓者人數逐年擴大,虐貓現象越來越成為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根據志願者們長期觀察,虐貓較多發生在學生群體中。

他們曾面向多所學校發起一項調查,總計254人參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問題——35.04%的人稱「看過虐殺動物視頻,通過同學間傳播的渠道接觸」,37.8%的人認為現在網絡監管不足,還是能夠通過各種渠道搜索到虐殺視頻。

2023年8月,伴侶動物專項基金工作人員在第二屆環境法治論壇「改善動物福利和應對虐待動物社會治理研討會」上表示,虐殺動物團隊已形成一條黑色的產業鏈,正將「魔爪」伸向未成年人。「虐殺動物這一行為可能會導致未成年人情感上的麻木、冷漠以及暴力行為的增加,進而對社會造成威脅。」

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對有害信息的屏蔽能力較弱,尤其是存在原生家庭問題的叛逆小孩,受人教唆之下,最初的好奇很可能會成為最終的惡性循環。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錢葉芳也表示,反對大家在線上傳播虐待動物的圖片和視頻,因為這本身也存在傳播暴力,如果有未成年人在網上看到,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還有可能促使他們去模仿。

其實,保護動物並不僅是為了動物,更是在保護人性和良知,保護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線。「動物保護的本質,是對生命的尊重。保護動物也是保護人,對生命的尊重不分物種。」錢葉芳說。

輿論混戰中,規則審判才是有力武器

尊重生命、反虐待動物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文明共識。也正因如此,除虐貓行為本身外,近日南大考生虐貓事件的輿論爭議,更多聚焦於「懲罰邊界」之上。

部分網友認為,該考生心理十分「病態」,學校不應錄取,除專業素養外,學校在招生時更應重視品德修養。也有聲音表示,社會應該給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警惕輿論的過度審判,壓力之下施暴者也可能做出更極端的行為。

在當代社會,針對虐貓行為,懲罰的邊界在哪裡?一個有虐貓前科的人,是否應該承受「社會性死亡」?

其實近年來,虐待動物的事件頻繁發生,涉事學生被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的也不在少數。然而針對施虐者的懲罰,貌似更多依賴於網絡輿論,這或許是癥結所在——

時至今日,我國尚未出台一套完整的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規定如何懲治施虐者。

當既定的規則武器無法發揮效用時,公眾只能尋求道德審判和譴責,而輿論風暴中,往往容易導致話題失焦或走向極端,進而引發外延爭議。

「在這種混戰中,可能沒有得利的『漁翁』。」錢葉芳教授表示,對虐待虐殺行為的揭露和譴責,需要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規定,否則容易引發混戰。

歸根結底,針對施虐者的輿論審判和道德施壓並非目的,最終的目光應落到規則完善之上。公眾們期待的,並非是輿論審判的勝利,而是規則制度下懲治施虐者的應然之舉。

「虐貓考生」牽出黑產鏈:虐殺定製、販賣視頻.....懲治真的「無法可依」嗎? - 天天要聞

不得虐待動物。圖源新華社

其實,過往已有不少人大代表提出「將虐待動物行為納入公益訴訟的受案範圍」, 推動立法的呼聲不斷高漲。錢葉芳就曾在2018年寫了《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議案,交給人大代表向上反映。此外,亦有一些城市出台保護動物的條例。

但是,立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不過,在系統完整的動物保護法出現之前,反虐待動物真的「無法可依」嗎?除了道德譴責,公眾真的別無他法嗎?

「每當有虐待動物的事件發生,幾乎都會出現全民譴責,然後呼籲出台法律。但必須強調,這反而容易給大眾,尤其是虐待動物的群體一種『我們沒有保護動物的法律』的錯覺,讓虐待動物群體更加肆無忌憚。」錢葉芳表示,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國內目前並沒有任何一起虐待動物事件受到過刑事處罰,但並不意味着懲治虐殺者,無法可依。

她表示,目前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確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法律責任也不夠嚴明,但是至少暴力虐待動物、傳播虐待動物的暴力信息是明確的違法行為,有法可依、可處罰。如《野生動物保護法》《畜牧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等相關條文都對動物虐待行為進行了否定,並或輕或重設計了法律責任。

同時,虐待動物擾亂社會治安、傳播虐待動物暴力信息的行為,均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的相關條文予以禁止。

「所以其實在當下,與立法一樣緊迫的,是執法問題和意識普及問題。」錢葉芳認為,若執法不到位,會間接讓公眾、虐待動物群體以為虐待動物不會受到懲罰,或者不會受到多嚴重的懲罰,「我們要意識到,虐待動物有法可依,每個人都可以為反虐待動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投訴虐待賬號,找網信辦報案,提供線索等。」

「轉載請註明出處」

寵物分類資訊推薦

保持狗狗「長壽」的8個習慣,你能做到幾個? - 天天要聞

保持狗狗「長壽」的8個習慣,你能做到幾個?

關注【饞不膩狗糧】,健康科學養寵原創文章,請勿抄襲。每位鏟屎官都希望自家的狗狗能夠健康長壽,陪伴自己更長時間。其實,狗狗的壽命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今天,就為大家揭秘能讓狗狗「長壽」的8個好習慣,看看你家汪星人做到了幾個?
今日闢謠(2024年5月21日) - 天天要聞

今日闢謠(2024年5月21日)

來源: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時間: 2024-05-212024年5月21日  謠言:大熊貓國際合作是「將大熊貓送給外國人做黑實驗」?  真相:近期,關於「大熊貓國際合作是中方將大熊貓送給外國人做黑實驗」的信息引發關注。
花300塊在網上買的泰迪,養了一個星期,噩夢開始了 - 天天要聞

花300塊在網上買的泰迪,養了一個星期,噩夢開始了

之前有一個很大的浪就是網購狗狗,有一位網友就分享到自己花了300塊在網上買的泰迪,養了一個星期,噩夢開始了,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網友分享:勸誡,不要在網上買狗狗,風險很大,完全就是碰運氣。而且就算遇到靠譜賣家,也不一定遇到靠譜的物流,狗到手就算活着也是九死一生,成為星期狗。
家養的狗子在「挨打」時,為什麼不敢反抗?真相令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家養的狗子在「挨打」時,為什麼不敢反抗?真相令人淚目!

在人類的長期伴侶中,狗以其獨特的忠誠和情感深度而備受珍視。它們在面對主人的懲罰時,往往表現出一種令人費解的忍耐和順從。這種行為背後,不僅僅是狗的本能反應,還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和人性化因素。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狗的行為模式受到其馴化歷史的影響。
見到貓咪時,摸它的頭部,原來它是這麼想的! - 天天要聞

見到貓咪時,摸它的頭部,原來它是這麼想的!

很多人在見到貓咪時,都會上手去摸摸貓咪的頭部。現在才知道,見到貓咪時,摸它的頭部,原來它是這麼想的!看完你就懂了~貓:幹嘛,想要挑釁老子?如果你和貓咪的關係很一般,或者正好遇到它心情不好和想要獨處的時候去摸它的頭部,那麼貓咪就會覺得你是在挑釁它!
3歲男童被狗咬傷離世 接種疫苗為何「無效」? - 天天要聞

3歲男童被狗咬傷離世 接種疫苗為何「無效」?

近日,河南南陽一名3歲男童被狗咬傷,雖然緊急接種了狂犬病疫苗,但還是在18天後不幸離世,引發廣泛關注。△診斷證明南陽市疾控中心、南陽新野縣疾控中心、南陽卧龍區疾控中心均表示對此事已完成初步調查,狂犬病疫苗與被動免疫製劑(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單克隆抗體)的管理、狂犬病暴露處置與醫療救治等方...
與「毛孩子」共享悠閑下午茶時光,山海悅寵節倡導創建「寵物友好」生活環境 - 天天要聞

與「毛孩子」共享悠閑下午茶時光,山海悅寵節倡導創建「寵物友好」生活環境

近日,山海悅寵節暨第二屆中國國際寵物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在上海浦東新區中建廣場·樂薈天地開幕,活動以「關愛與陪伴」為主題,倡導「尊重生命、理解生命、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吸引了眾多寵物文化愛好者、寵物行業人士以及周邊市民積极參与。 嘉年華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萌寵時裝秀、萌寵闖關趣味賽、毛孩子互動CP派對等...
這7種「中華田園犬」,個個都是經典,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 - 天天要聞

這7種「中華田園犬」,個個都是經典,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

中華田園犬,作為中國本土的狗狗品種,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它們不僅忠誠、聰明,還各具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7種中華田園犬,看看哪一種最讓你心動!京巴犬京巴犬,又稱北京犬,是北京的代表性犬種。它們體型小巧,毛色多為白色或黃色,毛髮濃密且柔軟。
讓狗上床睡覺「很臟」?獸醫揭秘:臟不臟,看這裡! - 天天要聞

讓狗上床睡覺「很臟」?獸醫揭秘:臟不臟,看這裡!

嘿,鏟屎官們!你們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別讓狗狗上床睡覺,太髒了!」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驚天大秘密——這其實是個大大的誤會!獸醫專家都說了,讓狗狗上床睡覺,好處可是多多的!不信?那就跟我一起來揭開這層神秘面紗吧!狗狗並不是天生就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