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25日訊(特派記者楊佳峰)今年59歲的劉其生是2022長江江豚科考隊的一名目視觀察員。黑里透紅的臉如同刀刻,他早已適應了深秋江風的乾燥。
每天輪流在船頂拿望遠鏡目視江面,不放過任何一個「小黑點」,尤其是魚多和水流平緩的江面,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更多的江豚。

正在觀察江豚的劉其生。 長江日報特派記者苗劍 攝
劉其生第一次看見江豚是42年前。他16歲入職宜昌市水產大隊,作為一名捕魚員,每天開船到長江捕魚,隔三岔五就能和面露「笑容」的江豚打照面。當時大家都稱江豚為「江豬」,他還看到過白鱀豚。
吃苦耐勞的劉其生,很快成為單位捕魚能手。
劉其生總能準確判斷江魚的位置,下網就有準頭,起網就有收穫。隨着時間的推移,劉其生髮現白鱀豚不見蹤跡,「江豬」也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得知白鱀豚已經功能性滅絕,他內心悵然若失。
曾幾何時,一邊撒網一邊看着它們在遠處嬉戲,算是熟悉的朋友,突然沒有了,不免難過。在他和上輩漁人眼中,白鱀豚是萬里長江的標誌性動物。另一個標誌性魚類就是白鱘,被譽為「長江魚王」,是長江中最大的魚。到劉其生捕魚時,已經很少能見到白鱘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白鱘被列入保護魚類後,再也沒有人敢捕撈了。後來白鱘也越來越罕見,直到2022年7月21日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滅絕。
「每當聽到這些曾經見過的魚類滅絕的消息,內心總不是個滋味。」劉其生說。

長江巡護員劉其生。長江日報特派記者苗劍 攝
一年四季劉其生都在長江上捕魚,每月休息6天。自2000年後,劉其生無論怎麼努力捕魚,再也見不到過去一網下去撈起上百公斤魚的情景,經常收空網。
2018年11月,劉其生響應號召棄網上岸,成為宜昌市漁政監察大隊一名巡護員,具體工作就是長江護漁,巡查並打擊非法捕撈,「一夜之間從捕魚變身護漁,崗位不同,職責也完全不同。」
護漁時,劉其生像過去捕魚時一樣沖在最前線。一天,在宜昌江段鐵路橋附近,一個非法捕撈漁民偷捕了50多公斤江魚,正欲離去時,被劉其生及其他護漁隊員逮個正着。最終偷捕者漁網被收繳,並被罰款1萬元。
「現在非法捕撈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年也發現不了一起。」劉其生說。
讓劉其生欣慰的是,長江中的江豚越來越多,即使是12月份的宜昌江段,被譽為「微笑天使」的江豚,「經常躍出水面和我們打招呼。」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