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在自然界中存在許多形態各異、生活習性多樣的動物,在數百萬年的進化繁衍中,它們佔據着世界生態的重要位置。如果沒有這些神奇的動物們,那地球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充滿生機與活力。
而在這眾多的生物當中,除了昆蟲以外,哺乳動物和脊椎動物在這個世上有大面積的分佈。這是地球上進化最成功的物種之一,在這裏面有我們人類自己,還有鳥類以及魚類。
說起生物,人們總是喜歡根據它們的各種習性和特徵給這些生物貼上標籤或者進行比較。比如跑的最快的,跳的最遠的,飛的最高的,活的最長的……這些從側面來看,其實都是人類在自身身體素質上所不及,而在動物身上所尋求的一種表達。
另外,在許多生物的生存方式上,很多都讓人嘖嘖稱奇,對這些生物的研究也有着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懶惰」的動物們
生物中要說起懶,人們可能會聯想到長壽。雖然懶和長壽之間沒有必然的文字語義或者實際聯繫,但要說懶,大部分人也許會想到樹懶、烏龜、大熊貓、考拉等等。這些動物行動遲緩,看起來有些獃滯,同時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像烏龜這種生物不僅走得慢,吃得慢,在生存壽命上也有更長的時間,因此生物的懶惰性自然也容易讓人們覺得和長壽有關。
真正長壽的動物往往有上百年的壽命,人類幾十年的壽命和它們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更別說人類還需要面對多種疾病威脅和自然災害,總體平均壽命更加不足了。而動物們為了生存,在自然中表現往往令人驚嘆。
小頭睡鯊
除了陸地,在海洋中也有許多物種有着非常長壽的壽命,例如一些殼類軟體動物、海綿、水母等等,至少可以存活數百年。
不過這些生物的生命形式通常非常簡單,由於生理結構的原因,這類生物的能量消耗微小,活躍的細胞也讓他們維持了一個長壽的生命狀態。
但是在格陵蘭島周圍的大西洋海域,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魚類,壽命非常長壽,甚至超過了人類以往對於脊椎動物壽命的認知,這便是小頭睡鯊,別名格陵蘭睡鯊。
當你看到這是鯊魚的時候,也許你並不會相信鯊魚竟然也有如此長壽的生命。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鯊魚作為海洋的霸主,兇猛殘暴,生性嗜血,但壽命一般只有幾十年不等。而小頭睡鯊不僅長壽,且體型很大,還能夠跟大白鯊相提並論。
小頭睡鯊的壽命非常長壽,根據現有的捕撈數據來看,這種鯊魚一般能夠達到300歲以上,平均壽命在275歲左右。而最長壽的小頭睡鯊超過了400歲,這隻鯊魚或許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脊椎動物了。
外觀上,小頭睡鯊的顏色通常為棕色或灰色,在腹部以及背側可能有白色斑點或黑線。而身型上,小頭睡鯊的體重在700-1000千克左右,體長4米以上。同大部分鯊魚一樣,這種鯊魚的嗅覺也異常的敏銳,牙齒排列緊密且鋒利。
不同於大白鯊的是,小頭睡鯊的行動遲緩,與大白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一種大型海洋掠食者,小頭睡鯊的行動只有每秒0.34米的速度,甚至連海龜都比它游得快。
在食性上它也毫不挑食,幾乎什麼都吃。各種魚類、貝類、甲殼類動物,甚至是動物屍體或腐肉。水中的腐肉氣息能夠被小頭睡鯊快速捕獲,它們經常在一些淺水海域啃食海豹屍體。因此從食性上來說,這種鯊魚也是屬於食腐動物中的一員。
獻祭眼睛為吃飽飯
作為一種主要生活在1200米水深處的深海魚,小頭睡鯊雖然行動遲緩,生存環境黑暗且惡劣,但它仍然能夠正常生長捕食。另外,一些漁民還在小頭睡鯊的腹中還發現了一些如章魚、馴鹿之類行動敏捷的動物,這是為什麼呢?
這可能還要從它的眼睛說起,在研究人員對小頭睡鯊的研究中發現,這類鯊魚的眼球會被一種橈足類的甲殼動物寄生。
寄生在鯊魚眼球後,小頭睡鯊的視力會受到大幅度的減弱甚至失明,由於這類鯊魚主要靠嗅覺進行捕獵,視力的受損並不會對它造成威脅。甚至可以說,沒有眼睛讓它們的捕食能力更強了,這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寄生在眼部的橈足動物能夠發出生物光,這種光在深海能夠吸引許多動物。這類鯊魚就靜靜地等待獵物上門,幾乎靜止的運動能讓獵物放鬆警惕,從而變得易於捕食。
也因此本身行動就遲緩的睡鯊變得更加懶惰,畢竟它們獻祭的眼睛足以讓它們吃飽飯了。
小頭睡鯊尾部的短粗扁大,能夠迅速地為它提供動力。冬季時這類鯊魚還會潛伏在冰洞下面等待馴鹿靠近,進而捕食。當然,對於橈足寄生的問題來說,也不是所有小頭睡鯊會有這個問題,而且小頭睡鯊本身也有在黑暗中感應光線的能力。
在後代繁育上,它們仍以鯊魚的卵胎生方式進行生育。不過這類鯊魚的成長速度異常緩慢,導致它們性成熟的年齡一般在156歲,此時才能進行交配繁殖。
而且這只是理論條件下,大多數小頭睡鯊在很長的時間裏由於行動緩慢,交配行為會顯得非常被動。據現有的記錄證明,個別鯊魚在性成熟後有等上一個世紀才會有交配對象。
關於小頭睡鯊,北極圈地帶的一些居民,例如冰島上的人們會把它捕撈上岸,然後風乾晾製成鯊魚肉乾來食用。
由於睡鯊的肉質含有大量的三甲胺氧化物,這類物質在進入消化系統後,三甲胺會被分離出來形成一種有毒物質。如果人們食用了未經處理的鯊魚肉,便會有類似醉酒一般的中毒現象。
風乾晾制能夠很好的處理這種毒素,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類毒素在風乾的時候,毒性會變得更加強烈。風乾後的睡鯊肉有較為強烈的腐敗肉味,通常來講這類當地特色食物幾乎沒有太多人會喜歡。
此外,小頭睡鯊的肝臟有着豐富的魚油和維生素,並且無毒,這類鯊魚也是當地漁業生產的重要魚類之一。
生物適應性
小頭睡鯊在眾多的鯊魚種類中,和太平洋睡鯊有着親緣關係,這類生物無一不表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力。北極圈常年寒冷的氣候,似乎讓許多動物在生理機能上都比其他地區的動物要更強一些。
為了更好的在自然中生存,許多生物都有這種類似的進化。這種生物進化可以體現在保護色、感官靈敏度、奔跑速度、耐力、癒合能力等等。
例如北極熊的白色皮毛,這能夠更好的掩飾它們的蹤影,以幫助北極熊捕獵;人類大面積的裸露體表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散發身體熱量,在石器時代極大的緩解了人類祖先因長時間活動而導致的身體過熱。
同一物種在不同地區的這種變化也有着非常大的差異,就鯊魚本身來說。大部分鯊魚活動迅速敏捷,而且有着較快的發育和代謝能力。小頭睡鯊卻截然不同,在生物適應性上,小頭睡鯊進化出的這種長壽能力和緩慢的行動的方式應該是在於他們的生物遺傳上。
但在鯊魚的進化演變上來看,目前暫未找到小頭睡鯊是從哪個階段以及物種開始分支演變出來。
「長壽」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有不少有着極長壽命的生物。除了這種鯊魚外,海底的道恩燈塔水母以一種「分化轉移」的過程,不斷地讓細胞進入到未分化的狀態,這讓它們在理論上來講,只要不被捕食,這種水母幾乎可以永生。
另外還有水熊蟲這種能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能夠通過一種特殊的脫水方法讓自己停止新陳代謝,以海藻糖維持基本的細胞結構,遇水時會重新「復活」。
小頭睡鯊在脊椎動物里表現出來的超長壽命也吸引了一些科學家的注意。以現有的研究來看,生活在深海的睡鯊很有可能和他們的新陳代謝有關。
小頭睡鯊的心臟跳動速度超出常人的想像,每分鐘只有五次跳動,而正常成年人類的心臟每秒跳動一次。在人衰老後,還容易患上一些心臟相關的疾病,極大的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壽命。
不僅是心率非常低,在心室容積上小頭睡鯊也有較高的水平,研究人員在對它們的心臟研究上也沒有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的證據。
此外,在這些鯊魚身上還有着特殊的免疫系統,這讓小頭睡鯊患上癌症和傳染病的風險極低。和人類對比,它們沒有骨髓和白細胞這種免疫機體,科學家在小頭睡鯊上發現了一種叫「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的DNA受體。
這種生物基因的突變組合越多,免疫系統就會更強,目前也只在它們身上有發現。如果能夠通過基因編程手段對鯊魚基因進行改造,開發出類似這種效果的靶向藥物,在未來很有可能增強人類的生存能力。
小頭睡鯊現狀
由於小頭睡鯊大多都生活在野外,棲息地遙遠而且體型較大,人工圈養十分困難。此前也並沒有對這種鯊魚有過詳細了解和記錄,這類鯊魚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大多都屬於未知,許多相關的基因工作還在進行實驗。
要想在野外對小頭睡鯊進行記錄分析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必須要通過遙測技術才能對其活動範圍和運動狀態進行觀測。在小頭睡鯊行為的直接觀測上也極為有限,科學家目前更多通過它的覓食機制和捕食能力上去進行運動記錄和飲食分析。
另外,從上世紀開始,這類鯊魚的族群就開始逐漸減少。氣候污染問題影響着北極圈的生態,但影響最深的還是漁業生產對其種群的影響。
這類鯊魚被發現至今一直存在過度捕撈的現象,在18世紀時,每年的捕撈量在15000條。到了1910年,格陵蘭島年捕獲量達到了32000條。船舶噪音和工業污染帶來的重金屬也是小頭睡鯊的威脅因素之一,小頭睡鯊如今成為了近危物種。
結語
自然界的創造總是充滿各種變數,小頭睡鯊這類奇特的物種不僅在發現上令人驚奇,還有可能是人類的長壽秘訣所在。
我們應當明白每個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人類沒有理由去破壞這些生物的棲息地。隨着鯊魚的研究進展和認識的加深,政府也開始準備各種保護文件和政策。在未來的日子裏,相信這些鯊魚們會有着更好的發展。